南方周末 01月16日
90后父母将半岁孩子送托,“心太大”还是“都挺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国内外婴幼儿早托的差异。国外早托班普遍流行,入托率高,这得益于完善的托育体系、政策支持以及文化背景。以OECD国家为例,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较高,部分国家甚至超过50%。北欧国家尤为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并提供低收费、高质量的托育服务。相比之下,中国婴幼儿入托率较低,原因包括传统观念、托育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等。尽管如此,中国正积极推进托育服务发展,以满足年轻父母的需求。

🌍 国外早托普及:许多发达国家,如OECD成员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较高,部分国家超过50%。美国日托中心甚至接收6周大的婴儿,且提供全天候服务。

🏛️ 政策与文化支持:德国通过《幼儿权利法案》保障儿童入托权利,英国推行“免费早期教育”计划。北欧国家重视社会福利和性别平等,鼓励父母共同育儿,促进托育服务使用。

🇨🇳 国内入托率低:中国0-3岁婴幼儿入托率仅为4.29%,远低于OECD国家。传统观念、托育服务供给不足和机构质量不均是主要原因。公办托育机构比例远低于家长期望。

💰 托育机构困境:国内托育机构面临高成本挑战,如租金高昂、人员工资负担重,导致收费高昂,难以吸引生源。同时,机构分布不均,郊区和农村地区服务缺失。

📈 发展趋势:中国正加大托育服务政策支持,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以满足年轻父母需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5-01-16 14:00:00

(IC photo / 图)

近日,一对90后父母将仅6个月大的孩子送往托儿所的消息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对于这一举动,有人表示担忧,认为父母“心太大”,也有人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新时代育儿观念的一种体现,其实“都挺好”。

在国外,将婴幼儿送往早托班或日托中心早已不是新鲜事。国外早托班为什么那么流行?国内婴幼儿的入托率为什么很低?

国外早托很流行

在国内,一般来说,早托班接收的孩子年龄范围大约是从3岁到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时期,也是入园准备进入小学之前的过渡期。事实上,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将3岁以下甚至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幼儿送往早托班或日托中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014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3岁以下儿童的平均入托率达到34%。到了2016年,这一比例略微调整为33.2%,并有10个成员国的入托率超过了50%,其中丹麦的入托率最高,达到61.8%,比利时、冰岛、法国、以色列、荷兰、挪威等国家也接近60%。而在2020年的数据中,OECD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的平均值为36.1%。即使不同年份之间存在一些波动,OECD国家整体上仍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入托率水平。

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分为幼儿园(Preschool)和日托中心(Daycare)。其中,日托中心接受从6周大的婴儿到3岁的幼儿。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超过40%的儿童被送入日托中心。这些日托中心通常全年开放,并提供早晨6点至晚上6点的服务时间,以适应父母的工作需求。此外,它们还提供临时托管服务,满足家长外出购物、健身等活动时的需求。

国外3岁以下婴幼儿早托很流行、入托率高,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托育服务体系,并通过立法形式确保其有效运行。以德国为例,该国自2013年起实施《幼儿权利法案》,规定所有满1周岁的儿童都有权获得托儿所位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入托机会。

类似的政策还有英国推出的“免费早期教育”计划,它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了每周长达15小时的免费学前教育服务,覆盖了大量3岁以下的婴幼儿。2025年9月后,英国的这一计划还要扩容:所有9个月至5岁的儿童每周享受30小时的免费儿童保育。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入托率,北欧国家如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普遍以高度的社会福利、平等的社会制度和强烈的社区意识而著称。这些国家既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文化中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性别平等的支持也极大地促进了婴幼儿入托率的提升。

在北欧地区,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认为高质量的托育服务是每个孩子应得的权利之一。这种观念体现在政策制定上,例如,北欧各国为0-3岁的儿童提供了广泛的托育选择,并确保这些服务具有低收费、高质量和易获得性的特点。由于社会普遍认可托育机构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家长更愿意将孩子送入专业的托育环境中接受早期教育,这进一步提高了入托率。

此外,北欧国家强调父母双方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的文化传统也为提高入托率做出了贡献。在这些国家,带薪育儿假等政策鼓励父亲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来,使得母亲能够更快地重返工作岗位。当父母双方都能平等地分担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职责时,他们就更倾向于利用外部的专业托育资源来辅助家庭教育。在瑞典,父母双方一共可享受长达480天的带薪育儿假,其中一部分假期是专门为父亲设立的不可转让假期。这种做法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同时也增加了家庭使用托育服务的可能性。

国内入托率待提高

根据学者推算,如果严格按照OECD的标准来计算中国0至36个月的儿童的入托率,则该比率仅为4.29%(2019年数据),远低于其他OECD国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概念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普遍认为由家人亲自照料的孩子会得到更多关爱和安全感。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大部分家庭仍倾向于让祖辈参与日常看护工作。与此相反,欧美等国更加推崇个人独立性和社会化进程,鼓励孩子们尽早接触外界环境,以培养社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家长对外部托育资源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托育服务供给不足是国内3岁以下婴幼儿早托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8个,共有托位477万个,而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有超过5000万的0-3岁婴幼儿。这意味着即使现在所有的托位都被充分利用起来,也只能覆盖一小部分的需求,尤其是考虑到并非所有的托位都是普惠性质的,很多家庭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无法选择这些服务。

托育机构的数量不仅有限,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例如,在某些大城市的核心区域能够提供相对较多的服务点,但在城市边缘或农村地区,则几乎找不到任何正式注册的托育机构。以北京为例,虽然它是最早开始备案托育机构的城市之一,即便如此,许多郊区的家庭依然面临着“附近没有接收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机构”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导致大量家庭即使愿意将孩子送入托育机构,也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而部分托育机构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达标等问题,影响了服务质量,还增加了家长对托育服务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担忧。调查显示,约30.1%的家庭认为“附近没有接收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机构”,而21.6%的家庭则是因为费用太高而不愿使用现有的托育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当已经入托的孩子被问及其所在的托育机构时,近七成(69.5%)的0-3岁婴幼儿入托的是民办机构,而公办机构仅占30.5%,远低于家长们期望的76.8%希望孩子能入读公办托育机构的比例。

从托育机构本身的运营角度来看,高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与健康,托育场所必须配备完善的消防系统、医疗急救设备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维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现实中不少托育机构面临租金高昂、人员工资负担沉重等挑战,使它们不得不提高收费标准来弥补开支,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贵的服务越难吸引到足够的生源,而缺乏稳定的生源又反过来限制了机构的发展空间。

好在近年来,我国在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多选择。只有持续推动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满足年轻父母对优质、安心、便捷、可负担的托育服务的需求,才能有效缓解年轻父母的育儿压力,进而提升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早托 婴幼儿 托育服务 入托率 政策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