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市)经济总体发展特征 (一)经济整体体量稳步提升,工业支柱作用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市)经济总量增量近20万亿元。我国县(市)GDP总量从2012年的27.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6.7万亿元,先后跨越了30万亿和40万亿台阶。期间不少地方“撤县设区”,我国县(市)行政区划数量净减少126个,县域经济总体仍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工业经济拉动县(市)经济的支柱作用再度凸显。2012-2022年间,县(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52.5%下滑到2020年的40.2%,而后持续回升到2022年的42.6%。前期下滑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原有很多工业大县都“撤县改区”,县(市)工业经济规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二是较多县(市)的工业转型升级不足,工业经济增长遇到瓶颈;三是大多数县(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占比上升,尤其是以消费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近年的持续回升亦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县(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散中受益较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众多项目在县(市)落地;二是县(市)成为新一轮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2021年起,浙江等沿海地区开启新一轮的“腾笼换鸟”,一些地区县(市)在丰富的要素资源、归雁经济等多重因素加持下,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