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报告 01月16日
[中国信通院]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市)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工业支柱作用凸显。尽管期间经历了“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县域经济总体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12年至2022年,县(市)GDP总量显著增长,工业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占比下滑后,重新回升,这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县域的扩散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县(市)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受益,同时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项目,要素资源和归雁经济也为此提供了支持。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工业仍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市)GDP总量显著增长,从2012年的27.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6.7万亿元,体现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增强。

🏭 工业支柱作用凸显:尽管县(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曾一度下滑,但近年来持续回升,这表明工业经济在县域发展中仍然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下。

🔄 产业转移带来机遇:县(市)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通过承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以及利用丰富的要素资源和归雁经济,实现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 服务业快速发展:虽然工业是支柱产业,但县(市)的服务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以消费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这使得县域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

  一、县(市)经济总体发展特征   (一)经济整体体量稳步提升,工业支柱作用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市)经济总量增量近20万亿元。我国县(市)GDP总量从2012年的27.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6.7万亿元,先后跨越了30万亿和40万亿台阶。期间不少地方“撤县设区”,我国县(市)行政区划数量净减少126个,县域经济总体仍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工业经济拉动县(市)经济的支柱作用再度凸显。2012-2022年间,县(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52.5%下滑到2020年的40.2%,而后持续回升到2022年的42.6%。前期下滑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原有很多工业大县都“撤县改区”,县(市)工业经济规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二是较多县(市)的工业转型升级不足,工业经济增长遇到瓶颈;三是大多数县(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占比上升,尤其是以消费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近年的持续回升亦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县(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散中受益较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众多项目在县(市)落地;二是县(市)成为新一轮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2021年起,浙江等沿海地区开启新一轮的“腾笼换鸟”,一些地区县(市)在丰富的要素资源、归雁经济等多重因素加持下,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项目。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县域经济 工业发展 产业转移 经济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