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1月15日
再出新政!两部门:未来三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消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显著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并强调要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鼓励火电灵活性改造,统筹提升可再生能源调节能力。通过优化调度机制,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减少弃风弃光,并推动存量新能源配建储能改造。此外,方案还鼓励煤电企业配置调频储能,适度布局调峰气电,以及支持流域水电和光热电站建设,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电力系统。

⚡️ 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电力调度机构需制定新型储能调度运行细则,优化调度运行,发挥移峰填谷和顶峰发电作用,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减少弃风弃光,并推动存量新能源配建储能改造。

🔥 着力提升火电调节能力:按照2027年实现存量煤电机组“应改尽改”原则制定灵活性改造推进方案,探索煤电机组深度调峰,鼓励煤电企业结合市场需求自主配置调频储能,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适度布局调峰气电项目。

🌊 统筹提升可再生能源调节能力:大力支持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推进流域水电扩机增容,积极布局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光热电站,鼓励生物质发电发挥调节能力。

 作者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优化电力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再出新政策。

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调节能力的建设优化,支撑2025-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实施方案》提到,要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电力调度机构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新型储能调度运行细则,明确新型储能的调度关系。优化新型储能调度运行,发挥移峰填谷和顶峰发电作用,增强本地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实现应用尽用。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实现日内应调尽调,减少弃风弃光。改造或建设一批调度机构统一调度的新型储能电站。推动具备条件的存量新能源配建储能实施改造,由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运行,提升调用水平。在统筹安排各类调节资源建设规模基础上,结合系统供电保障和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优化选择适宜新型储能技术,高质量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发挥功效的新型储能电站。

此外,《方案》还指出,着力提升火电调节能力。按照2027年实现存量煤电机组“应改尽改”原则制定灵活性改造推进方案。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探索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最小技术出力达到新一代煤电升级有关指标要求,并确保煤耗不大幅增加,机组涉网性能符合系统运行要求。鼓励煤电企业结合市场需求自主配置调频储能。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适度布局一批调峰气电项目,进一步提升气电调峰能力。要统筹提升可再生能源调节能力。大力支持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积极推进流域水电扩机增容等灵活性提升改造,着力提高流域整体调节能力。积极布局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充分发挥新能源主动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建设光热电站,鼓励生物质发电发挥调节能力。

实际上,为应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发电带来的不确定性,优化系统调节能力已成为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2024年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 源局曾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并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体系逐步形成,支撑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此后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任务。(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三中全会之后,电改的下一步在哪里?》)

随后的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也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作为九大行动之一。(详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深度|9大专项行动启动,电网大投资时代到来》)

该《行动方案》提出,探索建设一批含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站,为储能新技术发展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合理的政策机制,引导新型储能电站的市场化投资运营,从而拓宽新型储能获得多重市场收益的渠道,为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力市场提供良好环境,有利于提高新型储能技术的自主可控水平、产业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我国储能核心技术持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稳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调节支撑资源。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电力系统 新能源消纳 新型储能 灵活性改造 可再生能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