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1月15日
P月亮可以 P长焦就不行 这一步厂商走错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荣耀Magic 7 RSR的“大王影像”引发热议,其核心AI驭光引擎实为端云协同的AI计算摄影系统,将照片上传云端进行复杂计算优化。然而,用户实拍图显示,优化后的照片风格偏油画,甚至出现失真,如郑成功变“郑失败”、擎天柱眼神变清澈等。这表明荣耀的AI长焦更像是“画”照片,而非单纯提升清晰度。计算摄影本应提升照片质量,但荣耀的激进AI算法导致结果与用户预期偏差过大,引发用户不满。用户逐渐接受“P月亮”,是因为其有迹可循,但荣耀的AI生成过度,例如将秋林叠染变成羊腿,偏离了用户对真实清晰照片的期待。

📱 荣耀“大王影像”的核心是AI驭光引擎,采用端云协同的AI计算摄影,将照片上传云端进行复杂计算,以提升照片的细节、质感和颜色。

🎨 然而,经过云端优化后的照片,其风格偏向油画,部分照片出现失真,例如郑成功变成“郑失败”,擎天柱眼神变得清澈,这表明其AI长焦更像是“画”照片而非单纯提升清晰度。

🤔 荣耀的AI长焦算法在生成细节上用力过猛,导致结果与用户预期产生偏差,例如将秋林叠染生成羊腿,这与用户对清晰、真实照片的期望不符。其他厂商的算法相对克制,不会对模糊画面做过多无中生有。

⚙️ 计算摄影技术在手机影像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早期的HDR算法、夜景模式到现在的生成式AI融合,其目标是解决手机硬件的物理限制,但荣耀的案例显示,过度依赖AI生成可能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 未来计算摄影可能更注重风格化和创作,不再追求单纯的清晰和还原,而是用算法赋予照片不同的创意和表达,甚至将摄影本身从记录工具转变为创作载体。

老火鸡们,数码圈新的梗王可能已经来了。。。

最近荣耀的新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反正Magic 7 RSR发布会上那个“大王影像”真是给托尼听得一愣一愣的。

按罗巍自己的解释,“大王影像”能够实现的核心就在于它的“ AI 驭光引擎”,这是“行业首个端云协同的 AI 计算摄影系统”。说人话就是把用户拍好的照片上传到云端,在云端通过更复杂的计算,提升细节、质感和颜色,再传回用户这里。

这个影像解决方案乍一听觉得真不错啊,能解决端侧算力的瓶颈,理论上计算摄影的上限就更高了。

可是很快啊,托尼还没来得及整一台Magic 7来试试,就被网上铺天盖地的实拍图刷屏了,而且看起来大家都不怎么买账。

从网上给大家找几组样张看看哈:你看这 720mm 的焦距,左边没优化的树木都糊成一片,天气也有点不给力,整个画面看起来雾蒙蒙的是吧。右边经过云端跑了一遍以后,天空通透了,建筑的棱角有了,森林也茂盛了。

这里应该已经有眼尖的朋友看出来了,经过云端的优化后,整个画面会更有点油画风格,虽然质量更好了,但也更像玩具了。。。

要单说有点假这事儿其实还好,毕竟没啥特别大的违和感,但下面这些照片就有点抽象了。

有郑成功跑了云端变成“郑失败”的。

还有云端 AI 大战赛博坦星,让擎天柱眼神秒变清澈的。

还有大神锐评这张飞机的照片,说是让我们看清了鲲鹏。

呃这,好像跟之前说好的优化细节、质感、色彩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啊。

甚至还有博主做了评测,同一个监控探头用荣耀 Magic 7 RSR 做五连拍,每一张后边儿接口的细节都是不一样的。

看到这儿大家差不多也明白了,这所谓的“大王影像”、“驭光引擎”,其实就是在云端融合了更激进的生成式 AI 算法,有点类似 AI 生图的意思。

这里跟大家简单解释一下计算摄影吧,它本身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里头就包括了用于提升照片分辨率的“超分算法”、提升暗部细节的“ HDR高动态范围合成”、用于拍摄人像的“景深计算背景虚化”等等,但荣耀这次的AI长焦明显是个新玩意儿,最大的区别就是把照片从“拍”变成了“画”

用计算摄影“画”照片细节也不算是啥新鲜事儿,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 2019 年的华为 P30系列,当时厂商宣传手机的长焦可以拍到非常清晰的月亮,其实是手机识别到用户在拍月亮,然后在月亮的区域植入了一张提前预制好的月相贴图。托尼记得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当然现在针对月亮的摄影算法已经是各家旗舰的标配了,只要系统识别到用户在对着天空拍月亮,算法都会介入。

而且用计算摄影技术导致成片翻车的厂商也不止荣耀一家,网上吐槽照片拍出来的物体失真的帖子早已见怪不怪了。

说到这大家难免要问了,你说这同样都是翻车,为啥其他厂商如今都相安无事没有被集火 gank ,到了荣耀这里大家反而不再宽容、重拳出击了呢?

托尼觉得啊,大家逐渐接受了“ P 月亮”是因为月相是有迹可循的,即便贴上图也还是真实的;其他厂商上了超分算法锐化涂抹也只是难看、经不起推敲,但生成的参数都相对克制,最多是把细小的文字变成“蚊子腿儿”,不会对本来模糊的画面做过多的无中生有,大体上还是用户本来想要拍到的东西。

然而荣耀的参数,真是有点用力过猛了,用荣耀这个 AI 长焦算出来的秋林叠染,直接变出了个羊腿挂在树杈上,这您受得了嘛。。。

这技术肯定是无罪的,造成荣耀影像这次这么高的讨论热度,其实根本原因还是“结果与用户的预期偏离”

要跟各位掰扯清楚“预期”,托尼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手机摄影的初衷是什么?

借用罗巍自己的话说,荣耀影像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拥有拍好照片记录生活表达思想的权利和能力”。而这个“好照片”的标准在当下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够清晰。

当下包括荣耀在内所有的厂商发展计算摄影,目的应该都是为了让照片能更清晰——现在各家的影像旗舰,在按下快门后常常有一个算法优化过程,最终成片都要比先前在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清楚一些。

硬件这头也不是不卷,但手机传感器的尺寸就那么点,受限于物理规律,动态范围、进光量这些关键参数,天生就比不过专业影像设备,暗光和长焦场景糊掉是必然的。

另外小底景深太深,天生拍不出来有空气切割感的人像,也得靠判别式算法去计算哪些部分是需要拍清楚的人物,哪些是要模糊掉的背景。

荣耀的雅顾人像,也离不开 AI 的计算

说到底,还是因为物理规律牢牢按住了手机影像的上限,所以让“上算法”这件事变成了必然。而且手机的算力日益强大,计算摄影也恰好成了应对这些物理瓶颈的理想解决方案。

就这么着,手机厂商们在卷算法这条路上,越卷越远了,关于计算摄影的争议,也愈演愈烈了。

前段时间托尼刷 B 站的时候,看过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视频,是来自爱否科技的“手机计算摄影简史”。

在这条投稿里,彭林前辈用略带无奈的语气说:“由于计算摄影的介入,手机影像性能快速迭代,手机摄影评测这件事情是越来越干不下去了。”、“细节、降噪,我们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光学素质造成的还是计算摄影,常常一个 OTA 过来,结论就全变了。”

瞧瞧把孩子逼成啥样了。。。

托尼可以大胆猜想一下,也许未来的手机影像,大概率不会继续在传感器尺寸、镜头光圈等元件物理规格上死磕了:硬件升级的成本越来越高,但边际效应在递减,带来的提升越来越有限。这种硬件上的内卷不仅吃力,而且很有可能不讨好

与其继续在硬件上“拔高一寸”,还不如换个方向突破:从早期的 HDR 算法、夜景模式到现在的生成式 AI 融合,计算摄影已经让大家看到了它大有可为。

未来的计算摄影,也许会更加风格化,不再追求单纯的清晰和还原,用算法赋予照片不同的创意和表达;也许会更注重“创作”,将普通照片延展,创造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

到那时我们也许就不能用“够清晰”来表达用户想要的预期了,取而代之的是“能表达个性化的影像”,甚至摄影这个事情本身会从一个记录工具变成创作的载体

所以说荣耀的方向错了吗?托尼也不这么认为。

要说荣耀的 AI 大王影像做错了什么让它变成现在这样,那就是现如今没给这个 AI 生成的的程度加一个选项:用户选择轻度的,就做降噪、锐化、色彩处理;要是用户本身选了重度,那在三亚原地生成冰雪大世界也没人说它不是,大伙儿顶多当个乐子。

而它在发布会上大吹特吹的“超级”、“大王”,终究还是没有精准把握住用户的实际预期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荣耀 AI影像 计算摄影 用户预期 生成式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