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4日
“增新质”与“挑大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增新质”与“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双重任务。新旧动能转换虽带来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大省已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形成正反馈循环,为“增新质”奠定基础。各地“增新质”方式将更具特色,传统产业仍承担逆周期调节重任。科技创新是四大增长极高速发展的底色,高新技术企业收入增速跑赢全国。化债背景下,传统产业不再是必选项,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首选。高技术行业出口增速领先,政策支持将更加坚定。各省“增新质”不宜过快,应“因地制宜”,产业政策正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变。

🚀 经济大省在“挑大梁”过程中,更侧重于“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缩短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如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已形成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正反馈循环。

💡 四大增长极的科技创新是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们科研支出力度大,聚集了全国2/3的高新技术企业,且这些企业年收入增速普遍高于全国水平。

💰 在化债背景下,传统产业不再是唯一选择,以自筹资金为导向的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首选,同时,高技术行业出口增速高于传统行业,并有望获得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 各省“增新质”不宜过快,应“因地制宜”,产业政策正从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变,科技强省在数字经济等高门槛领域先行探索,科技稍弱省份则发展特色化“新质”产业。

2025年中国经济既有“增新质”的动力,也有“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压力。

2025年中国经济既有“增新质”的动力,也有“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压力。“增新质”的过程中不时传出积极的信号,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难免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大省发挥了“领头羊”作用,2024年大多经济大省已然步入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正反馈循环中。有了正反馈,距离“增新质”与“挑大梁”的双轨并行不再遥远。2025年“增新质”的诉求会更强,不过各地“增新质”的方式也将更具特色化。

相较于传统产业,当前“新质”产业在规模上仍有差距2024年广义基建依旧强势、以及制造业传统领域的投资增势比“新质”领域更加明显,均说明“新质生产力”仍在探索途中,逆周期调节的重任仍是落在传统产业肩上着眼当下,如何顺利渡过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甚是关键。

“增新质”与“挑大梁”:经济大省已收获正反馈。各省占全国GDP的比重与科技创新水平之间的正相关性不难看出,“经济大省”在“挑大梁”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去缩短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这在2024年变得更加明显——江苏、浙江、广东等大省已然步入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正反馈循环中。

聚焦于四大增长极,科技创新正是高速发展的最大底色。随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陆续落地,四大增长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四大增长极的科研支出力度大,聚集了全国2/3的高新技术企业。当然,科技创新的背后也有正反馈,比如这些地区的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年收入增速都跑赢了全国整体水平。

对于其他省份而言,化债背景下,传统产业也不再是必选项。重点化债省份固投增速滞后于全国,说明债务驱动投资增长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时。2025年化债的政策基调不变,在传统产业(尤其是基建和房地产)涉及更多举债风险的情况下,其他省份也需要产业进一步焕新。相较之下,以自筹资金为导向的制造业更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首选”,这也是顺应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

同时,对于高技术行业而言,潜在的关税冲击也并非完全是“逆风”。从2023年起,“新质”行业的出口增速就一直处于传统行业之上,我国一直在打造外贸新优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面对特朗普上任后带来的贸易风险,政策为高科技的“站台”会更加坚定。

地方具体怎么“增新质”?不宜过快,要更“因地制宜”。考虑到传统产业兼具逆周期调节以及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重要性,在新旧动能切换的过程中,各省“增新质”不宜过快,比起“一拥而上”、更要“因地制宜”。

当前产业政策正在从选择性向功能性发生转变,这从各省对产业政策的部署中便可以知微见著——科技较强省份在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等门槛更高的领域上“先行探路”;科技适中省份更多部署在比较传统的科技板块;科技稍弱省份的“新质”极具特色化,比如贵州的数字经济,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的能源转型。本周地方两会将密集召开,可以重点关注后续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产业政策的部署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民生证券发布的《新质生产力系列(二):“增新质”与“挑大梁”》报告撰写:陶川 SAC编号 S0100524060005、钟渝梅 SAC编号 S0100124080017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新质生产力 经济大省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