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14日
[要 闻] 江南大学: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江南大学加强与各方协同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其益生菌产品成功出口东盟,且不断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机制改革,签订大量合同,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强磁场。

江南大学主动加强与各方协同,提升科技支撑力

江南大学益生菌产品出口东盟并计划拓展市场

江南大学加强科技攻关,推进机制改革促转化

江南大学签订大量合同,成果转化形成强磁场

◎通讯员 吴 迪  本报记者 滕继濮  实习记者 夏天一

    “我们立足国家所需、地方所求、企业所急、高校所能,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创新牵引科学研究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力。”1月12日,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如今,江南大学诸多科技成果已从“书架”走向“货架”,不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正落地生根。

    2024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江南大学与拜耳健康消费品、微康益生菌共同举办了IberoBiotics益生菌出口东盟庆祝会,宣布三方联合开发、生产的肠道健康益生菌产品IberoBiotics于2024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并计划在未来“出海”更多东盟国家。

    “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益生菌的产业化应用,让小菌种走向大市场,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刚介绍,江南大学团队正挖掘、整理、研究中国本土的益生菌,并已建立起全国最大的益生菌专利菌种库。

    此次出口成功,是江南大学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生动实践。江南大学一直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推动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全周期转移转化。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为主线的理念,江南大学正不断加强与重点领域头部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释放创新势能。

    近年来,江南大学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创新机制和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贯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厚植“科创沃土”,培育“创新繁花”。截至2024年10月底,江南大学已签订横向“五技”合同1671份,合同金额达8.27亿元。

    在江南大学,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强磁场”,正在逐步形成。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江南大学 科技成果转化 益生菌 产学研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