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1月10日
在日本市场,生成式AI现状如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日本生成式AI使用率约17.3%,中小企业倾向使用,多行业应用,用于提升效率等,使用范围有限且面临诸多挑战。

约17.3%企业使用生成式AI,多数感受到正面效果

使用率最高行业是'服务与其他'及IT相关行业

使用目的包括提升效率、应对人手不足等

主要用途为信息收集、文案总结/校对等

使用范围受限,面临多种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做AI的企业,有60%的企业已经将战略转向了做AI出海业务,而日本更是热门国家之一。那现在日本市场,到底生成式AI使用现状如何,下面我们通过日本TDB最新的调查报告一起来看一下。

一、使用率与使用趋势

使用率:约17.3%的企业在实际业务中使用生成式AI,其中86.7%使用企业表示生成式AI在业务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使用趋势:中小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生成式AI,大型企业使用率较高。近半数的企业尚未计划使用。

个人解读:虽然生成式AI的应用潜力巨大,但总体使用率仅为17.3%,显示出AI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此外,还有26.8%的企业正在评估或计划使用,说明AI应用的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使用了AI的那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感受到正面效果,特别是在提升效率和支持决策方面,AI技术能够显著优化工作流程。所以使用AI成功的那些企业如果可以推广一些生成式AI的成功案例,相信会吸引更多企业进行尝试。

中小企业因为灵活性高,决策链短且创新意识强,更容易快速采纳生成式AI,他们对提升生产力有更强烈的需求,AI正是其解决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大型企业则是拥有丰富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储备,有更多的预算投入到AI技术中,并能通过制定规则、开展培训来推动技术落地,所以使用率较高。未来计划使用的企业占比48.4%,接近一半,显示仍有大量企业对AI持观望态度,但是这部分企业未来的潜力巨大。

二、行业趋势

使用比例最高的行业是“服务与其他”类,IT相关行业,例如“软件开发”尤为突出。

个人解读:IT相关行业天然具备技术优势,能够快速理解并应用生成式AI工具,所以使用率偏高,超过了一般。但有的行业使用率偏低,例如传统建筑和制造业,业务流程依赖实际操作和工地环境,所以AI对这些物理工作环节的直接帮助有限。而一些其他的传统行业则受限于技术人才、认知和使用场景等多方面因素,投入产出不明确,所以企业因其效益仍有保留。

使用率最高的服务与其他行业,涵盖IT服务、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等,生成式AI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IT相关的不说了,其他类似于文案创作、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

三、使用目的

90.9%的企业用于提升效率,其次是应对人手不足和提升营业能力。

个人解读:利用AI增效提质还是首要目标,通过AI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提升准确性,满足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需求。AI还很好地应对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例如日本老龄化严重,人力资源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利用AI打造数字员工,为企业解决人力不足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企业还希望通过生成式AI的应用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和客户分析,从而直接推动收入增长,例如生成式AI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和数据生成个性化推荐,提高转化率;通过AI对客户反馈、购买行为进行分析,调整销售策略等。

四、主要用途

信息收集为主,随后是文案总结/校对、创意启发。

个人解读:信息收集是首要用途,因为生成式AI能够快速整理海量信息,并提炼出关键内容,显著提高信息检索效率。无论是市场调研、行业分析还是竞品比较,AI都能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支持,快速收集行业趋势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是文案总结/校对层面,AI能够快速提炼文本核心信息,或对语法、逻辑进行检查,减少人工审阅时间,企业日常大量的报告、邮件、营销文案都需要高效处理。

创意启发层面,AI通过生成新颖的观点或方案,弥补人类创意瓶颈,尤其适用于需要大量创意输出的领域,特别适用于营销策划、产品设计等方面。

五、使用范围

33.5%的企业仅限于特定个人使用,只有20.7%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应用。多数企业依靠内部团队推动AI应用,仅20%左右依赖外包。AI专职人员不足,46%的企业完全或主要依靠非专职或兼职人员推动AI应用。

个人解读:约1/3的企业将AI应用限制在“特定个人”范围,表明生成式AI的使用尚未成为企业的主流工具,造成的原因可能因为AI在部分场景中可能无法满足高标准的需求,员工的接受程度和适应程度也是差异较大。现在只有约1/5的企业在全公司推广,说明生成式AI的普及还需时间和资源支持。依靠内部团队推动AI的应用,可以更快速地制定和落地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内部驱动降低依赖外部服务的长期成本,如果企业自身能力有限,可以考虑依靠外包的力量,弥补内部团队技术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在试点阶段。

六、面临挑战

“不知道在哪些领域应用AI”和“系统导入所需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障碍。

个人解读:已经使用生成式AI的企业可能已经明确了技术应用的方向,至少对初期试点有一定成果,因而在这些问题上的困惑较少。但是未使用AI的企业则缺乏具体经验,因此对技术的适用性和投资回报率持有更多怀疑。所以未使用AI的企业往往需要从基础业务梳理开始,才可以明确应用AI的场景,但是技术和预算的双重门槛可能导致未使用AI的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迈出第一步。这也反映了生成式AI推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帮助企业迈出第一步。

AI运用的人才和技能不足,员工思维能力下降,23.8%的企业表示不会增加AI相关投入。法律问题也是企业的主要顾虑。

个人解读:AI运用的人才和技能不足:企业在生成式AI应用过程中,缺乏相关人才和技能储备成为最突出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AI专职人员缺乏,现有员工难以承担技术实施和应用工作。

员工思维能力下降:企业担心生成式AI在优化工作效率的同时,可能削弱员工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企业对AI的长期影响持有一定保留态度,特别是在涉及复杂决策和创造性工作的领域。

23.8%的企业表示不会增加AI相关投入:尽管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意识到人力和技能不足的挑战,但在未来的人力战略中,23.8%的企业选择“不做任何强化措施”,这一比例揭示了企业对AI人力资源投入的矛盾态度:认知到问题的重要性,却缺乏应对行动。

法律问题:著作权和隐私保护占30.6%,信息泄漏占29.4%,虽然没有在首位,但确实被列为企业顾虑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数据敏感的行业,如金融、医疗等。因为AI生成的内容或分析数据时,版权归属、隐私泄露等问题容易引发争议,企业对此格外谨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生成式AI 日本市场 使用目的 使用范围 面临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