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1月09日
全球资管巨头2.28亿入股国民养老保险,外资抢滩中国保险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民养老迎来首家外资股东安联投资,标志着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安联投资增资入股国民养老,不仅提升了后者的注册资本,也带来了国际视野和专业经验。多家外资机构如忠利保险、史带保险、安盛保险等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此外,还有多家外资机构获批筹建新的保险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动作表明,外资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增长潜力,并希望通过引入成熟经验和产品服务,促进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 安联投资入股国民养老,成为其首个外资股东,增资后持股2%,此举被视为外资加码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的信号。

🌍 多家外资机构如忠利保险、史带保险、安盛保险等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加速了外资在华布局的步伐。

📈 外资不仅通过股权收购,还积极参与新设机构,如法巴天星财险、保德信资管等获批筹建,显示外资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高度重视。

🤝 外资机构的进入,有望为中国保险市场带来成熟的产品、服务以及跨周期的经营经验,有助于应对利率下行的挑战。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民养老”)迎来首家外资股东,外资机构加速在华布局。

1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告,批复同意国民养老增加注册资本2.28亿元,由安联投资有限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下称“安联投资”)出资。增资后,安联投资持有国民养老2%股权,国民养老注册资本由111.5亿元提升至113.78亿元,批复日期为2024年12月6日。

安联投资是德国安联集团(Allianz SE)旗下的资产管理机构,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

国民养老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与安联集团的合作将为公司带来国际视野和专业经验,公司将充分研究借鉴其在资产负债管理、养老金产品设计、资产配置、普惠性养老保障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进一步丰富第三支柱市场供给,更好地满足普通百姓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此外,安联投资的增资入股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公司治理机制提升,持续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夯实稳健发展的基础。

安联投资入股国民养老,是外资加速布局中国保险市场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多家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动作频频。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忠利保险”)、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安盛保险(百慕达)有限公司(下称“安盛保险”)等,均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涉足中国保险市场。此外,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筹建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法巴天星财险”)、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保德信资管”)。

全球资管巨头“落子”中国养老保险机构

安联投资继续在中国保险市场跑马圈地,成为国民养老首个外资股东。

国民养老此次增资的进程可追溯至2023年12月26日,当时国民养老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人的议案》,决定引入战略投资人,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增资2.28亿股,使公司注册资本从111.5 亿元增至113.78亿元。2024年6月,根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结果,最终确定由安联投资认购本次新增股份,而国民养老现有股东未参与此次增资。

△图源: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国民养老成立于2022年3月,是国内最新成立的专业性养老保险机构,其注册资本在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中仅次于平安养老。公司股东阵容强大,涵盖了工、农、中、建、交、邮储、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及下属公司,以及6家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和投资及实业领域企业,被业内称为“首家银行系养老保险公司”,并且是首批入围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养老保险公司。

截至2023年末,国民养老的业务仅覆盖浙江、山东、四川等省。2024年第四季度,国民养老陆续获批筹建广东、上海、重庆等三家省级分公司,其中重庆分公司已于2024年末获批开业。

依托银行系股东的资源优势,国民养老的保险销售主要依赖银保渠道,202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均通过银保渠道销售。2024年,国民养老保费规模实现了快速扩张,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9.95%;实现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44.95%。

国民养老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称,安联投资入股国内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传递出外资机构、耐心资本持续加码中国养老金融市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号。

近年来,安联集团在中国的布局广泛且深入。除通过战略持股国民养老进军中国养老金融市场外,安联集团在中国已构建起涵盖寿险、财产险、资产管理等多元业务体系。

2019年11月,安联集团在上海设立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这是全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以此为平台整合旗下在华保险业务,目前旗下拥有安联人寿、安联资管、京东安联财险等。

外资持续抢滩中国保险市场

安联集团加码中国市场,是近年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生动例证。2024年以来,众多外资机构通过股权收购、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2024年12月,史带财险外方股东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收购了原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持有的1120万股。若股权变更获批,史带财险将变为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中意财险则于2024年完成了从中外合资到外资独资的转变。2024年5月,中意财险原股东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将持有的 51% 股权转让给忠利保险。同年9月,相关手续完成后,忠利保险成为中意财险唯一股东。

此外,2024年初安盛保险获批受让原信利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后将其名称变更为安盛环球再保险(上海)有限公司。

部分外资机构还通过战略投资参与中国保险市场。2024年5月,比利时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75亿元认购太平养老增发股份,交易完成后持股 10%,并获得增持选择权,双方将在养老金融领域展开深度战略合作。同年6月,前海再保险公告称,腾邦国际持有的公司10%股权由保德信国际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竞得,随后保德信国际将股权转让给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

在新设机构方面。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海外公司筹建法巴天星财险,还批复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筹建保德信资管。在这之前,金融监管总局还批复同意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开业,核准营运资金为5亿元,国内外资再保险公司扩容。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也是最具增长空间的区域性保险市场之一,因此国际保险巨头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加大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投资。

“外资保险巨头不少都有超过100年的经营历史,普遍具有跨周期的经营经验,不仅可以给我国保险市场带来成熟市场的产品与服务,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还可以带来跨越周期的保险经营与投资经验,对当前的中国保险行业应对利率下行的挑战非常有价值。”周瑾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何秀兰,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国民养老 安联投资 外资保险 养老金融 保险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