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1月09日
红利资产摆下一桌“鸿门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临近年底,红利资产因其高股息率、低估值和稳定现金流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政策推动和资产荒背景下,机构纷纷抢筹红利资产,导致相关ETF成交额翻倍。红利资产不仅具备防御属性,还因其背后的央国企背景更受青睐。尽管市场对红利资产的持续性存在疑虑,但其长期配置价值仍然显著,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长期持有红利资产的收益依然可观,部分配置红利资产的基金表现突出。红利资产在A股市场具有稀缺性,长期来看是穿越周期的优质选择。

📈 红利资产再度走热:在市场调整期,红利资产因其稳定现金流和防御属性受到机构追捧,相关ETF成交额大幅增长,显示出机构抱团的趋势。

🏦 政策推动是关键: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相关意见,鼓励央企提高投资者回报,中国结算也出台分红派息手续费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利好推动了红利资产的投资热潮。

🛡️ 资产荒下的避风港:在资产荒和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因其股息收入的确定性和央国企背景,成为银行理财子和保险资管等机构配置权益资产的首选。

💰 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历史数据表明,长期配置红利资产收益可观,即使不做择时,也能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部分配置红利资产的基金表现优异。

📊 红利资产仍具稀缺性:红利资产因其高股息率、高分红和低估值等特点,在A股市场具有稀缺性,适合长期配置,能够穿越周期。

去年12月临近收官,红利资产扛起了收官大旗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一时间,红利资产被各大银行理财子及保险资管纷纷抢筹,不仅是场内的红利相关ETF获得资金大幅流入,就连底层持有红利类股票的场外基金也被各大机构广泛申购。 

红利资产投资热潮再起。 

01 红利资产狂飙

事实上,去年上半年就有一波不错的红利趋势性行情,中证红利指数在5月最高点的涨幅甚至超过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两倍以上。 

当时,红利资产的上涨离不开整体市场的反弹,而这一次是由银行板块所引领的。在市场调整阶段,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却持续创出新高,背后的资金实力 可见一斑 。 

从相关ETF的成交金额上也能看出端倪。去年12月,红利低波ETF的累计成交金额相较于11月翻倍,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无疑是由机构的抱团行为所引发的。 

回顾当时的市场情绪,资金显然在风险偏好方面有所收敛,机构纷纷重新抱团红利更像是一种短期避险行为。 

而这一次,机构抱团红利如此来势汹汹,则离不开红利政策的推动。 

去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央企业要引导和推动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获得感。 

同日晚间,中国结算也发布了关于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优惠措施的通知。 

这些接连出台的利好政策,加上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不断走低,使得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及保险资管开始抢筹红利资产。 

但机构抱团红利资产的原因并不止于此。 

02 市场“稳定器”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红利资产每隔一段时间就迎来一波上涨风潮,现象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市场没有明确的主线。 但往往在这个时候,红利资产反而能够受益于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持续走低以及市场悲观预期,最终成为机构抱团配置的香饽饽。 

眼下,资产荒愈演愈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跌破1.6%。长端利率的一路走低加剧了资产荒的格局,这种市场环境会倒逼银行理财子和保险资管去冒险多配一部分权益资产,而权益类资产中股息收入的相对确定性和红利资产稳定充裕的现金流,便成为了吸引机构的亮点。 

更重要的是,红利资产不仅现金流稳定充裕,还具备估值低的防御属性。很多红利资产的上市公司都是央国企,在风险偏好降低,又不得不配置一部分权益资产做收益增厚的时期,央国企红利便成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最佳选择。 

对于追逐红利资产的机构负债端,据统计,截至去年三季度,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及证券的投资规模已增长至4.1万亿元,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当前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有望在保险资管的投资比重中得到进一步提升,红利资产入市资金方面是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的。 

从红利资产的优势上来讲,是具备长期吸引力的。 

03 资产荒下的避风港

但近年来,市场风格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让一些投资者心存疑虑。 一方面,担心红利资产在市场风格轮动中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机构抱团红利资产后,存在资产波动加大的可能性。 

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国债收益率很难再回到2.0时代。 

同时,在长期资产荒的背景下,红利资产能否作为价值投资长期配置,不受短期波动影响,如果不择时,长期持有收益会如何呢? 

经过研究发现,如果长期配置红利资产而不做择时,收益依然是很可观的。 

以二级债基为例,近几年底仓配置红利资产的二级债基业绩表现是显著占优的。比如,近三年股票资产中有一半左右配置了红利资产的国富恒瑞债券(A类:002361,C类:002362),在股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累计收益依然超过了10%,收益水平在同类积极债券型基金中排名前6%,同时最大回撤仅3.7%。 (截至2024.12.31,排名来源晨星,回撤来源wind) 

这只基金之所以长期配置红利资产,是因为基金经理赵晓东在选股层面较为注重低估值和安全边际。 

作为一位投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的基金经理,赵晓东的投资框架是基于安全边际选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精选管理层、商业护城河、估值、财务指标等维度选股,对于股票估值的态度比较保守,喜欢挖掘低估值个股长期持有,属于长跑型选手。 

而他的这种选股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与红利资产的特征不谋而合。 

双向奔赴之下,基金业绩长期向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04 尾声

红利资产,作为一类拥有高股息率、高分红、低估值以及相对可控波动性的资产类别,在A股市场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在当前资产荒的背景下,这种稀缺性又叠加了政策的持续强化和分红引导,让 红利资产 有着更好的配置属性。 

特别是在长期投资方面,红利资产也是有着显著超额收益的。基于历史回测,中证红利指数在近10年以及近20年来都大幅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某类资产变得异常火爆时,往往意味着其收益已经接近顶峰,随之而来的波动也难以避免。然而,红利资产凭借其高股息率、高分红和低估值等优势,仍然是穿越周期、适合长期配置的优质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法工场DeepFund”,作者:基哥,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红利资产 机构抱团 资产荒 长期配置 政策推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