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气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43分钟,暴雨预报准确率和汛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均创新高。气象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0%,并向1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服务。同时,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分辨率达到12.5公里。气象服务在保障民生方面成效显著,近五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48.5%,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也显著下降。气象服务赋能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切实保障了生命安全、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
🛰️ 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0%,并向1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服务,体现了我国气象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 2024年全国强对流预警信号提前量达43分钟,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和汛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创历史新高,这标志着我国气象预报能力显著提升,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 近5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48.5%,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0.15个百分点,表明气象服务在保障民生方面成效显著,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气象赋能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近10万法人用户,表明气象服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有力的气象保障。
科技日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付丽丽)在8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透露,2024年全国强对流预警信号提前量达43分钟,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和汛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创历史新高。
陈振林介绍,2024年我国气象科技实力迅速跃升。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灾害监测率达80%,向1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云卫星服务。建立自主可控的无缝隙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体系,全球模式水平分辨率提升至12.5公里。
同时,气象服务国计民生质效更显。近5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48.5%,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0.15个百分点。气象赋能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近10万法人用户,切实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陈振林强调,2025年我国将强化气象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健全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联动,构建纵向逐级提醒、横向部门协同的“叫应”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