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1月08日
银河证券章俊:重构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三把钥匙打开政策困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2025年策略会上,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认为,理解当前政策转向需从底层逻辑出发,而非简单的政策驱动。他强调,中国经济正从土地财政向新质生产力转型,这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央国企改革来实现。章俊还提到,全球经济面临人口老龄化、债务扩张和逆全球化等多重挑战,中国经济的稳定器作用有所弱化。他认为,通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稳定汇率、提振资本市场等措施,可以重塑市场共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 中国经济转型: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从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向新质生产力模式的转型,这一转变是理解当前政策转向的关键。政策的底层逻辑需要从这一战略转型角度进行解读,而非仅仅关注政策本身。

📈 宏观经济挑战与应对:当前宏观经济面临四重背离和三重环境映射,包括宏观与微观经济温度差、名义与实际增速背离、供需失衡以及内外需差异。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通过一揽子政策,在三中全会后和美国大选前推出,以提高自身确定性,并为改革提速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 政策主线与价格主线:中国经济的两条主线分别是政策和价格。政策层面,逆周期政策稳定预期,结构性改革提振预期;价格层面,稳定房价、物价和汇率至关重要。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准降息和购买国债等,将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人口老龄化、债务扩张和逆全球化等“3D”问题,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同时,美国政治转向和全球科技飞跃等因素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有所弱化,需要关注全球经济可能存在的风险。


财联社1月8日讯(记者 赵昕睿)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策略会于1月7日在深圳举办。总量分论坛会上,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围绕 “重构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和‘市场共识’” 发表演讲,并从一揽子政策的底层逻辑和演绎、全球层面的多重挑战和脆弱性、2025年中国经济的两条主线、打开政策困局的三把钥匙,以及聚焦科技、加快推进央国企改革等5个角度多维度提供思考。

章俊表示,自去年924行情以来,大家更多关注一揽子政策本身,但中国目前从传统的土地财政向新质生产力转型过程中已发起冲锋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多应从底层逻辑角度来思考和理解这一轮的政策转向。”

对于国庆节后直至目前所经历的震荡行情,章俊认为,主要原因也与如何理解目前一揽子政策相关,当下对政策转向的底层逻辑到底依然缺乏共识。但章俊明确到,若投资者可以跳出简单的政策驱动牛熊思维,并从“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转折点角度”去审视本轮政策组合拳的话,达成改革预期的共识可以实现提振预期的效果,而由此带来的改革溢价可以提升估值,为中国股市未来提供可持续的上行动能。

一揽子政策的底层逻辑和演绎

章俊认为,当下四重背离在宏观层面体现出三重环境映射,四重背离为宏观与微观(经济温度差)、名义与实际(名义增速持续低于实际增速)、供给与需求、外需与内需;三重映射分别为低通胀、资产荒、卷出口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从一揽子政策出台时间来看,选择在三中全会之后和美国大选之前推出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理解这个时间点政策转向,这才是理解相关底层逻辑变化的真正切入口。”章俊认为,一方面是为三中全会之后改革提速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是体现立足自我,以提高自身确定性去应对外部不断上升的确定性。

短期来看,一揽子政策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此前不可控的风险变得可控。 在此影响下,市场信心得到明显提振,A 股市场成交量显著改善;一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明显提升;经济数据整体呈现积极变化,包括工业增加值、社会零售总额、固定投资等多项指标均有所好转。

章俊表示,同时也要关注中国从旧有逻辑框架的变化。从2008年开始,中美政策路径分化,美国更多是以货币政策为主导,而中国更多是转向土地财政层面,二者在供需两端的微妙平衡呈现为通过库存周期共振。但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在一系列改革任务要求以及2025远景规划等顶层目标约束要求改革提速。“未来要维持高速度增长,为改革提供平稳的宏观环境,并需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章俊称。

短期内,经济增长仍面临挑战,但实际上可以形成向上的共识。章俊以二战伦敦股市在1940年的最艰难的时候形成大底,和2024年阿根廷股市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涨幅依然牛冠全球,其背后的共同原因是底层逻辑的变化带来的向上的力量。

长期背景来看,全球经济还面临人口老龄化、债务无限扩张、逆全球化的 “3D” 问题。中期来看,也存在一些陷阱。章俊认为,经济、社会、政治问题形成向下螺旋。一是全球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二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民粹主义上升,反移民/反贸易加速了逆全球化;三是民粹势力抬头导致战争风险加大。

在多重拐点下的全球经济,内生脆弱性也显著增强。章俊提到,全球正面临三重环境,中国经济转型、美国政治转身、全球科技飞跃等三重拐点之间的动态平衡带来高度不确定性。

“疫情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中国经济在过去5年中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长期以来扮演的全球经济稳定器的角色有所弱化。”其次,章俊认为,历次重大科技飞跃或更容易爆发全球性危机。这是因为在重大科技爆发前,往往是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明年及后年,全球经济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章俊称,短期来看,特朗普2.0为主要的不确定性之源,权力层面高度的确定性带来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而政策层面的高度“不确定性”主要源自复杂政策组合政策实施的时间、顺序、力度等。

同时,特朗普2.0时代通胀压力也会上升,同时关税引发的贸易摩擦和通胀或进一步对经济增长造成压力、阻碍移民流入可能降低总需求、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等。从而,今年美国经济存在出现“滞胀”的可能。 需注意的是,滞胀风险和美股的高估值共振可能会导致美股存在大幅调整风险,可能会拖累全球风险资产价格。

中国经济的两条主线:政策和价格

在探讨中国经济的两条主线前,章俊表明,在宏观政策层面设定较高的GDP目标有利于提振信心,更多发挥预期管理的作用。自去年7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后,就业成为宏观政策的锚。当下稳预期是政策核心,财政政策实施和落地的节奏依然是关注的焦点。

经济主线方面,一是以政策为主线。逆周期政策可以起到稳定预期的效果,而结构性改革可以起到提振预期的效果。二是以价格为主线。在价格核心变量中,稳房价才能稳物价,进而稳住股价;其次,人民币汇率实际上也是贸易、跨境资本流动和中美博弈的映射,稳定汇率才可稳定外部环境,对国内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信心的稳定也有助力。

如何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此,章俊从降准、降息和买卖国债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降准幅度可能在100BP-150BP,降息方面预计2025年政策利率调降40~60bp,引导5年LPR下调60bp以上;全年净买入国债规模可能在2万亿以上。

章俊认为打开政策困局需要用到三把钥匙。钥匙一是人民币汇率转向盯住一揽子货币;钥匙二是中央资产负债表来化解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钥匙三是提振资本市场,助力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经济从土地财政转向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资本市场将发挥关键核心作用。

章俊提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从土地财政向新质生产力切换,在这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性抓手,而央国企将发挥引领作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经济转型 新质生产力 货币政策 全球经济 央国企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