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1月08日
乘地铁回母校复旦大学捐1亿元!网友: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旦校友陈晓明、何佩鑫夫妇,五年前因“乘地铁捐一亿”引发关注。他们出身农村,感念母校栽培,设立“复旦大学陈晓明何佩鑫校友基金”,资助贫困学子。捐款后,他们生活依旧朴素,带外孙游历也乘坐公交地铁。基金已资助本科生4000余人、研究生5000余人。获助学生纷纷写信表达感谢,强调努力改变命运。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做普通人是本分”,并激励更多学子奋发向上。

🚌 朴素本真:陈晓明、何佩鑫夫妇捐赠巨款后,仍保持朴素生活,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做普通人是本分”的价值观。

💖 感恩回馈:他们出身农村,深知求学不易,为回馈母校栽培,设立基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希望更多贫困孩子获得发展机会。

🌱 助学育人:基金会设立助学金、天使医保等多项资助,覆盖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累计资助本科生4000余人、研究生5000余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 努力拼搏:获助学生在感谢信中多次提到“努力”二字,表示将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不辜负校友的期望,并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5年前

复旦校友伉俪乘地铁

给母校捐1亿元故事

曾在网络刷屏

1月3日

两位复旦校友陈晓明、何佩鑫

重返母校

谈及当年“乘地铁捐1亿元”一事

他们表示

“坐公交车、地铁来

这是很正常的事

做普通人是一个人的本分”

“我们一个来自贵州

一个来自吉林

都是从农村出来

得到机会才上了大学

在母校的支持下

我们读研究生、留校任教、出国进修

我们想让更多贫困孩子

也有相同的机会、平台

不要错过机会”

因此

两位复旦校友在2019年12月捐赠1亿元

设立“复旦大学陈晓明何佩鑫校友基金”

专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捐出1亿元后

二人生活依然朴素、低调

这次

他们带两个小外孙游历祖国河山

都是坐公交、地铁

一天下来,能走几万步

“小孩也习惯

他们从来不觉得累”

590封、40万字感谢信写给他们

重返复旦大学

陈晓明、何佩鑫还和获助学生代表

交流了学习与生活

4年前

大一新生皇甫勃涛获得助学金

如今,他继续在复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

“二老的捐赠见证了我从云南到上海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一路成长”

2024年

他斩获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金奖

项目基于AI技术的晶体材料生成工具

通过聚焦钙钛矿材料的研发

加速关键先进材料的国产替代

这一成果将对接材料生产商

在科研制造业一线开展实际应用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何瑞傲雪

获得新生助学金资助后

生活压力减小

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内外

目前她正尝试

英语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

同学们还送给陈晓明、何佩鑫一本

《致陈晓明何佩鑫校友伉俪的感谢信合集》

四指厚的合集中

收录590封被资助学生的感谢信

40多万字

信中除了“感谢”二字

出现最多的词是“努力”——

“去乡村支教,去和那些同样怀有梦想的孩子平等地交流。他们的童年和我的童年遥遥呼应,让我更加坚定了把爱和温暖传递下去的决心。”

“我见过清晨空无一人的图书馆,走过午夜时分悄无人息的国权路。尽管路途曲折多有意外和失败,但我相信努力一定可以改变些什么。毕竟二位先生当年,不也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丰硕的成果吗?”

他们已累计资助

本科生4000多人、研究生5000多人

据中青报此前报道

1973年

何佩鑫、陈晓明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

1977年2月

两人一同本科毕业于稀有元素化学专业

之后

他们跟随化学系邓家祺教授

继续攻读研究生

1994年

二人在美国孟菲斯市创办公司

从事电化学测量仪器的

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5年来

这对复旦校友捐助的基金

通过助学金、天使医保、

应急帮困、学业发展、

助力成长、生涯发展、海内外交流、

社团发展等9个板块基金、19个资助项目

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4000多人、

研究生5000多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复旦校友 助学基金 感恩回馈 朴素生活 教育资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