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08日
[生 物] 解析反刍动物肠道古菌 为甲烷减排提供新思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兰州大学龙瑞军团队构建了全球反刍动物肠道古菌基因组目录,通过分析2270个样本,揭示了古菌在不同反刍动物和肠道部位的组成差异。研究发现,古菌不仅参与甲烷生成,还携带抗生素和金属抗性基因等。这项研究为深入理解反刍动物肠道生态和甲烷减排策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对全球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甲烷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其减排至关重要,而反刍动物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 团队构建了全球反刍动物肠道古菌基因组目录,整合了2270个肠道宏基因组样本,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研究发现古菌在不同反刍动物和肠道部位的组成差异显著,揭示了古菌多样性的复杂性。

🦠 研究揭示古菌可能携带抗生素和金属抗性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等,表明其在肠道生态中具有多重功能。

🔥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是全球人为甲烷排放的重要来源,此研究为甲烷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数据支撑。

    【研究进展】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记者1月6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生态学院教授龙瑞军团队从全球反刍动物肠道古菌基因组目录角度,系统解析了全球不同反刍动物肠道古菌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甲烷减排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龙瑞军介绍,甲烷是全球变暖贡献率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在20年周期内,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力约为二氧化碳的82.5倍。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的30%至32%,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全球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反刍动物甲烷的生成主要由胃肠道,尤其是瘤胃中的古菌产生。因此在此次研究中,龙瑞军团队通过收集和整合2270个反刍动物肠道宏基因组样本,建立了全球反刍动物肠道古菌基因组目录。

    通过对比不同反刍动物不同肠道部位的古菌组成和功能,研究团队发现,古菌的组成在种间和不同肠道部位上差异显著。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古菌可能携带抗生素和金属抗性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致病因子、群体感应元件及古菌病毒组。

    “该目录的构建将为反刍动物肠道古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同时也为推动理解反刍动物肠道古菌生态,以及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龙瑞军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反刍动物 肠道古菌 甲烷减排 基因组 畜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