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1月07日
身边人中招流感,我能紧急预防一下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全国多地流感病例上升,引起公众担忧。文章分析了当前流感疫情的严重程度,指出甲型H1N1亚型是主要病原。文章强调,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其症状更严重,且可能引发并发症。预防方面,日常防护和疫苗接种是关键,但疫苗接种需提前。对于高危人群,不建议硬扛,应及时就医并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文章还解释了流感的传染期、免疫力以及检测方法,提醒公众不要轻视流感。

📈近期流感疫情:监测数据显示,南北方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上升,且多为甲型H1N1亚型,疫情来势汹汹,但与往年同期相比,南方低于22-23年,北方高于21-23年水平。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流感起病急,发热高且持续,伴有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普通感冒症状较轻,以低热、流涕为主。

🛡️流感的预防与治疗:日常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是基础;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但需提前;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重症高危人群: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等为重症高危人群,应尽早接受治疗;普通人群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神志改变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近日,全国多地流感病例数有所上升,引发了大家的担忧。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或家人罹患流感后的不适体验,甚至还有低年龄儿童因重症感染不幸离世。

近期的流感有多严重?应该如何应对?我们总结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解答。

近期流感有多严重?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2024年12月23日~29日一周内,南方哨点医院报告的 ILI% (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的百分比)为 5.7%,北方为7.2%,都高于前一周水平。

而与往年同一时间相比,南方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4.1%),低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8.5% 和10.5%);北方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4.2%,5.5%和6.5%)。

由此可见,这波流感疫情也算来势汹汹,并且99%以上都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亚型引起。

2024年第52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身边有人中招,我能紧急预防一下吗?

如果身边已经有人确诊流感,当下有效的预防方式主要是日常防护。具体措施包括戴口罩,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适当通风;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但通常接种2~4周后人体才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接种疫苗不是紧急预防的好方法,建议每年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完成接种,也就是9~10月。

不过,即使不能有效预防正在流行的流感,仍然建议未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接种。因为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时间仍未结束,北方省份高峰通常在1~2月,最南方省份为4~6月。现在接种,可预防未来几个月的感染。

服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物也有预防感染的作用,不过这并不是适合广泛使用的预防手段,它也不能替代疫苗接种。药物预防一般只用于少数特殊情况,例如未接种疫苗的高危密切接触者。总之,不要不问过医生就自己拿来吃。

流感有啥症状?它和感冒有什么关系?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普通感冒多是鼻病毒等引起的,症状主要是低热,发热一般不超过3天,而且不伴有寒战,更常见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比普通感冒,流感患者起病更快,持续时间5~7天,发热以高热更为常见,体温可达39.0~40.0℃,常伴有畏寒、寒战,而且全身症状比较重,例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还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心肌炎、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流感是可以致死的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感染流感后,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耳痛、胃部不适、呕吐、腹泻症状。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不要掉以轻心丨自制

担心自己感染,要不要做检测?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该病的传染源。如果你身边出现了流感病人,你近期又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其密切接触过,又或者开始出现流感样症状,那可以做检测看看自己是否感染了。

一种方法是,做好防护、去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做流感病毒核酸或快速抗原检测,两者都适用于流感的早期诊断。去医院的好处是,除了诊断,医生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看是否需要药物介入等。

不过考虑到就诊的时间成本,以及医院内人群聚集、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高危人群,也可以先在家自我检测,这是另一种方法。目前市面上有流感相关的检测试剂盒,可以辅助流感的初步诊断,通过正规渠购买就好。

得了流感硬扛行不行?

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多数流感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发热在3~5天后逐渐消退。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先居家观察,期间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可针对高热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部分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应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这部分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不建议发病后在家“硬扛”。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不属于以上重症病例高危人群,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属于重症病例,建议尽快就诊:

重症病例

我需要用抗病毒药物吗?

以上流感重症病例高危人群和重症病例,通常需要尽早接受抗流感病毒治疗。其他人群应由医生评估风险和收益,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流感病毒目前主要有两种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奥司他韦(达菲)与玛巴洛沙韦(速福达)。它们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这两种药物的作用原理不同,不过它们都可以阻止流感病毒在人体内扩散,从而起到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奥司他韦需要连续使用5天,而玛巴洛沙韦一般只需要服用单次剂量。

这两种药物都要求尽量在症状开始后的48小时内开始服用,用药越早效果会越好。如果过的时间太久,病毒已经在体内广泛扩散,吃药的收益就会减少很多。对于重症患者,发病时间>48小时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吃药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钙离子会影响玛巴洛沙韦的吸收,所以这种药不能和牛奶、酸奶等富含钙的食物一起吃,也不能和矿物质补充剂同服。

在很多复方感冒药中,还含有一种名叫“金刚烷胺”的抗病毒药。这种药物在得流感时不建议吃,因为它大概率不会有效果。

在过去,金刚烷胺确实是一种可以治疗甲型流感的药物,但是因为它非常广泛地使用了很多年,所以流感病毒对这种老药已经发展出了非常严重的耐药。早在2000年代,研究就已经发现了流感病毒样本对金刚烷胺耐药率达到100%的现象。

流感第几天才不会传染别人?

流感病毒具有1~4天的潜伏期。流感患者在出现症状前1~2天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症状出现后12~24小时内明显增加,1~2天内达到高峰。

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平均5天),低龄儿童排毒量与成人相同,但排毒时间更长,婴幼儿病例排毒时间常可达1~3周。

此外,住院重症患者及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病毒排毒时间较长,可超过1周。

已经得了流感,是不是最近不会再中招了?

人感染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中的H1N1、H3N2亚型,乙型流感中的Yamagata、Victoria谱系,是4种最为常见的、引发人季节性流感的病毒类型。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流感病毒之后,可获得免疫力,在短时间内预防同一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这种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衰减程度与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相关。保护作用消失后,可再次感染同一亚型/系的流感病毒。

另外,同一流感流行季可出现不同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一个亚型/系后获得的免疫反应,可能不能对另一亚型/系提供保护。

因此,即使本次流行季得过流感,仍然建议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进行接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 [J] .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 13(6) : 401-405,411.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2023-202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09.05.

[3]中国流感流行情况概要(截至2024年12月29日)

https://ivdc.chinacdc.cn/cnic/zyzx/lgzb/202501/t20250102_303647.htm

[4]流感检测周报52/2024

https://ivdc.chinacdc.cn/cnic/zyzx/lgzb/202501/P020250102348890979593.pdf

[5]流行性感冒(流感)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flu/symptoms-causes/syc-20351719

[6]Types of Influenza Viruses

https://www.cdc.gov/flu/about/viruses-types.html?CDC_AAref_Val=https://www.cdc.gov/flu/about/viruses/types.ht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果壳”(ID:Guokr42),作者:代天医、黎小球、窗敲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流感 甲型H1N1 预防 抗病毒药物 重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