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本周北证50企稳回升,截至2024年12月6日收盘报1293.47点,较上周收盘价上涨0.86%;板块比较来看,沪深300指数较上周收盘价上涨1.44%;创业板指数上涨1.94%;科创50指数上涨0.70%。 北证A股板块对比:截至2024年12月6日,北证A股成分股共260个,平均市值达26.46亿元。从流动性表现来看,本周北证A股成交额达1722.65亿元,较上周上涨4.99%。区间换手率为56.00%。综合来看,北证A股在换手率等指标方面部分优于主板、科创板等,但在成分股个数、平均市值和交易量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北交所持续扩容:2024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21家/26家/28家/11家/11家/15家/19家/22家/68家/51家/41家/12家,挂牌公司2024年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83/4483/4804/5911/5386/6001/7155/10535/6748/5390/5581/5273万元,新三板挂牌公司平均业绩水平持续提升,助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 行业重要新闻: 北交所发布三项债券业务指南。为进一步完善北交所债券市场制度体系,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12月6日,北交所发布融资业务咨询、简明信息披露、募集资金管理三项债券业务指南。北交所表示,将持续夯实债券市场制度基础,不断优化相关制度安排,提升服务能力,更好支持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发展。 观点 【AI】openai发布正式版o1。相比o1-preview,正式版o1的数学和代码能力均大幅提升,推理速度更快,支持多模态输入,Pro版则表现更好。AI仍然是科技最强主线之一。海内外应用创新仍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国内当前对于AI的支出仍然是值得认可的投入,相关坚定投入的公司仍然在成长赛道中最具弹性的潜力。 【策略】在政策预期视角下,重视“以我为主”的内需与科技,看好以“两重”、“两新”为代表的内需顺周期。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增量政策信号或继续释放;而在明年两会之前,面向2025年的政策预期难有证伪的风险,市场逻辑将沿着“预期政策拐点——预期斜率过高——预期斜率向下修复——预期斜率向上空间重新打开”的逻辑演绎,同时“稳增长”政策预期强化的基础上,日历效应下的“跨年”行情或将演绎。关注专项债重点支持的“两重”、“两新”方向。2.看好“内循环”视角下的科技自立自强。随中美科技博弈升温,科技“自主可控”、“自立自强”是内循环当中的最大增量。从产业链安全角度,芯片制造等“卡脖子”环节的政策优先级显然更高,然而“科技自立自强”的意义不局限于此。我们认为,以科技创新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在国内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新的配套产业链,是畅通“内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亦即新能源、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将获得决策层高度重视。我们继续看好自主可控和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科技板块。 投资建议:板块处于企稳回升的局面,北证A股/创业板/上证主板/深证主板/科创板PE分别为61/61/13/32/130倍(截至2024年12月6日收盘,口径为PE TTM整体法),建议重点布局具有估值优势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财务业绩表现优秀以及有并购重组相关事件的公司。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企业盈利不达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