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1-06 07:02 上海
分享我的香港之旅
「配图摄影 by 张辉」
时隔差不多十多年,又一次去香港,期间香港发生了很多事,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多事,仿佛两个平行世界,此间没有任何交集。这次孩子学校放冬假,老婆问孩子要去哪里,孩子说「香港」。
我有点好奇,为什么要去香港,他是从哪里知道香港的。一番探讨下来,我们猜测是最近买了一个桌游,围绕中国的地理展开。孩子从游戏地图上发现了香港,于是提出要去香港。但为什么偏偏是香港,还有很多地方,比如广州、厦门、武汉、哈尔滨等等,他都没有去过,为何偏偏是香港呢?这个细节实在不好探究,就跟着他的感觉走吧。
初印象
中午到香港,下午入住酒店后出去转了转,晚上简单回顾了一下:一开始担心来香港,商家的态度会不好,这次我从机场坐车、到小店吃饭,到商场购物,到路上问路,所遇之人皆比较友善,这是感觉不错的地方。
许久没来香港,这次过来,还是生疏了。原本有两种想象,一种是不友好的异域,一种是像国内其他城市。结果两种想象都落空了。这次感受还是比较平和友好的,这在刚才已经说过。此外,在香港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差异感,与北京上海都不同。熟悉的是面孔和说话的声音,但是街上的各国人士,密度明显要远超北京上海。
香港的小店
香港这个城市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就是遍布街头的小店,每个小店里都有独特的乐趣等着你去发掘。
这次来香港,还想去一些有趣的相机馆看看。香港最吸引我的,其实不是这些标志性的地标建筑,而是一间一间隐藏在市井之间的小店。10多年前第一次来香港,就被这些小店所吸引。而这次来,又发现一些有趣的小店。比如我为了冲印胶卷,在附近找到一家小小的店铺,中文名:慢曝人生(英文名更有趣:time fly slow with film - 中文、英文名字都太有意境了!)。这家店所在的街区在重庆大厦地下一层。商区的入口很不起眼,以至于我路过了都没有发现,最后经老婆仔细审视,才发现入口(其实这也不怪我,因为国内的街区一般都不是这种形态的)。坐了扶梯下去,很容易看到这家店。进去之后,发现接待区不过几平米而已,店主两人都非常nice。当我拿出Pentax 17之后,女店主的眼睛瞪得老大,张着嘴巴,半天都不说话。原来Pentax 17在这里也是稀有的物品啊!哈哈哈,原来我又一次买了「社交名片」类的产品。最后买了两卷胶卷,又问了冲洗的事情。
回去的路上,发现这家小店也有自己的官方主页,有Instagram和小红书的页面。令人惊奇的是,其小红书的粉丝也过万了。看起来这家小店已经建立了「国际影响力」。这就是香港的一些特色小店与国内小店有差别的地方。香港的这些小店的官网+Instagram+小红书是标配,麻雀虽小,也有品牌意识。看了一下,经营了三年多了,虽然相比香港诸多老的店铺,这家店是很年轻的。但是在北京,能这样经营好几年的小店铺,感觉也不是很多啊。
香港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小店,是值得探讨的。
香港科学馆
第二天带孩子去香港科学馆。
到了科学馆,从三楼逛起,原本觉得是很小的、平淡无奇的地方,一个小时就能逛完。结果没想到,越往下越有精彩之处,结果10点多抵达,下午快2点才离开,整个腿都是酸的。而儿子玩的不亦乐乎。孩子玩得越起劲,说明这里的展览越有趣。而所有他玩的好的展具,都是精心设计的,寓教于乐的。而不是枯燥乏味,啰嗦说教的。从孩子的喜好身上,我也看到,的确任何好东西都要针对你所吸引的对象,做专门的设计。而不是一股脑的、用统一的形式。与B1有趣的展览相比,2F的关于的展览趣味性就差很多,感觉并没有以儿童为观众做特别的设计,虽然其中也有一两个互动游戏,但整体而言,都太传统、太官方了,宣传效果不会太好。相比之下,B1体现了香港本地的特色,孩子们在这里自然会花更多时间,甚至不忍离去。
香港适合City Walk
此外,香港的商业区其实非常集中,从尖沙咀到中环的直线距离,不过是3公里,打车、坐地铁,也就是十几分钟出头的样子。这样密集的商业全部集中在几个5x5平方公理以内的范围,这种商业的密度对于北京、上海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回头应该把几个地方的地图拼在一起做对比。
这样的城市是非常利于商业,非常利于行人的。在香港才有所谓的City Walk,因为这个城市,真的是可以靠Walk和地铁,逛得很舒服的。这样的城市,是行人友好的。
我们住在尖沙咀的港青酒店(英文名字YMCA,哈哈哈,是不是很熟悉啊,就是2024年神曲的名字,因为港青酒店的全称就是香港基督教青年会酒店),从酒店到香港科学馆步行也就是1.5公里左右,差不多20分钟;从酒店到旺角,2.4公里,步行30分钟;从酒店到K11,步行五六分钟;从K11到星光大道,步行几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香港的几天时间,我们每天步行的步数都超过一万五千步,真的是在City Walk,整个香港的商业区都非常适合City Walk。
打车发生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往返迪斯尼,一次是从中环返回尖沙咀(从尖沙咀到中环坐的是天星渡轮)。
香港的交通
文章开头提到,如果以北京或者上海去想象香港,会有很大的差别,不仅是国际友人的密度,更重要的是交通等规则体系上的差异。
给我影响最深的一次是去中环坐叮叮车的时候,曾经犹豫要不要赶一次闪烁的绿灯,幸亏没有去,否则很有可能害死身后的家人。因为我只看了左边,并且以为是单向通行的车道,车只会从左边过来,结果没想到右边一辆叮叮车呼啸而来,贴着路沿,真是吓死人了。原来这条窄窄的街道是双向通行的叮叮车专用道。香港的司机开车方式尤其像西方,严格按照规矩,红灯刹停,绿灯大脚油门起步。司机头脑中的假设是所有的行人都熟悉交通规则,并且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时候如果碰到不熟悉靠左行驶的交通,又有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穿行马路习惯的人过来,是一件非常危险,危险到足以威胁生命的事情。
12月31日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香港迪士尼。没想到从尖沙咀这边打车到迪士尼20多公里只需要25分钟,也是就是我上下班的单程时间,而其距离要比上下班的路程远很多。原因很简单:有快速公路,且丝毫不拥堵。而到迪士尼玩到晚上,打车的时候非常诧异,因为出租车就在那里候着,不用排队等车。而即便是尖沙咀当晚因为维多利亚港的烟火活动要封路,出租司机把我们从迪士尼拉到尖沙咀酒店附近也不过是20多分钟的时间 —— 直到遇到封路,把我们放下,而后面的距离也是步行可以抵达的。
说到交通,来香港这几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拥堵的情况,即使是在最繁华的街区,比如旺角。香港的交通秩序,尤其是商业繁华区的交通秩序要比北京好太多,一方面从未见到拥堵,一方面我也没看到见过路面上的交通事故(追尾或者剐蹭) —— 这在北京几乎天天能看到。
香港的红绿灯是统一且高效的。在这个城市,只要听着红绿灯的声音就可以过马路,所以盲人在这边应该是足够安全的。红灯的声音,绿灯的声音,绿灯快结束时的声音等等,都是统一、直观、简洁的。但是反过来,如果不按照红绿灯走,则是很危险的事情。
而且香港的街道很窄,车子与车子,车子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是很窄的。这意味着如果你一只脚迈下行人道,就有可能被车的后视镜剐蹭到。如果一个甚至全部下去,则很有可能被车子蹭到,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你在人行道上,却可以完全安心。这种规则差异带来的交通秩序的差异,对一个从内地来港旅行的人而言,是冲击最大的事情之一,是所谓「culture shock」。
关于香港为何不像北京上海样的拥堵,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北京上海是否能学习香港有关红绿灯的设置,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会用另一篇文章探讨。
香港迪士尼
香港迪士尼我在多年前去过,但当时印象不太深刻,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当时内地游客去迪士尼的各种项目时,总有一些人想方设法地钻空子,比如让自己的孩子先钻进去,去占好位置。每次看到这种现象,既脸红,又羞于去提醒这些人 —— 这是我需要检讨的。但这一次来的时候,没有看到这种现象,一次也没有看到,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为什么抢位置的事情少了?有几种可能的解释。第一是大家这十多年的素质都在变高;第二是这次来迪士尼,队伍的长度要比想象的短很多;第三是内地现在有了更多的国际游乐园,比如上海的迪士尼、北京的环球影城等,分流了游客。
说到迪士尼,我们总以为是小孩子来玩的地方,但是无论是洛杉矶的迪士尼、东京的迪士尼还是香港的迪士尼,来玩的人中间,绝大多数是成年人。这与迪士尼的创始人最早的设想是相符的,即他希望打造一个场所,能为所有人带来欢乐。这是迪士尼的使命,也是迪士尼的初心,从效果上看,这种初心是达成的,是被深刻实践的。所以人们愿意一次又一次来到迪士尼,一次又一次去往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迪士尼。上海迪士尼,期待我能在2025年去游玩。
小小的总结
这次来香港,总体感觉所遇之人都比较友好,我们无论是吃饭、买衣服、买胶卷、买相机、坐船、打车、坐地铁等,除了跨年夜那天晚上老婆因为吃饭点餐的问题和一个不耐烦的商家老板有些摩擦之外。除了这件小事之外,其他都挺好的,至少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
其实想想很简单,一面是开门做生意的,一面是进店购物消费的,二者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商家没有理由对自己的顾客横眉冷对。
经历这十几年期间一系列的起起伏伏之后,大家的交流更多,彼此的了解更多,有了更多的认同,这是好事。
估计如果我在深圳生活,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来香港,尤其是周末想来拍照的时候,一定会早点坐车过来,一个小时左右,就能从家到香港繁华的街区,老旧的街道拍照,岂不乐乎。
正好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一个深圳博主公开自己每天往返深港两地,切换上班与生活的场景,感觉和北京那些在河北和北京之间来回切换的人多少有些相似。当然,整个环境和出行效率截然不同,深圳和香港,都是繁华的城市。而北京和周边,更多的是城市与郊县的感觉。
这种方便的交通体系的确促进了深港两地人民的相互交流。下次看看怎样能把入关出关搞得更简洁一些,因为这次进入香港,因为需要和孩子一起,在海关等待人工通关的时间实在太长。下次如果是自己独行的话应该尝试一下走快捷通道。
另外,作为一个刚把户口从深圳迁到北京的人而言,怎样能搞定多次往返的港澳通行证呢?这样我来深圳出差,顺便去香港这边就会方便很多。期待有更多方便的政策,也期待自己能在新的一年能更多地出行。
相关文章:自驾旅行的哲学
上一篇:切莫忽视能力提升的价值,即使针对兴趣爱好也是如此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在旅行中发现自己?」
2024年有两段旅行,都是从北京到内蒙的短暂旅行。但这两段旅行开启了我探索历史,探索地理的大门。我开始研究地图、研究河流、研究路线、阅读相关书籍…总结这段旅行的感悟:
1、我们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知之甚少
2、我们对自己过去的历史知之甚少
3、我们可以通过深度的旅行和探索,重新发现这片土地,发现历史
4、在发现土地和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
今天这段语音,会带着大家回顾这两段旅行,介绍五六本相关书籍,分享我在期间的感悟,希望对大家的生活有启发!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5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