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06日
[要 闻] 研究显示中国大米越来越好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表明,通过育种遗传改良和田间管理优化,我国稻米食味品质在2009年至2023年间显著提升,全国平均食味评分值从74.9分稳步提升至80.3分。粳稻食味品质早期优于籼稻,但随着技术进步,籼稻品质提升更为显著。经济发达地区籼稻生产技术效率较高,食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水稻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上升,与稻米食味评分结果变化一致,表明稻米品质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粮食政策紧密相关。

🍚 我国稻米食味评分值稳步提升:2009年至2023年间,全国平均食味评分值从74.9分提升至80.3分,表明我国在提升稻米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 育种改良与技术进步推动品质提升:早期粳稻食味优于籼稻,但通过育种遗传改良和种植环境监测等技术进步,籼稻品质提升更为显著,尤其在南方区域。

📈 经济发达地区技术效率高:主要种植籼稻的经济发达地区,其生产技术效率相对较高,技术进步带来的食品附加值正大幅提升。

🌾 稻米品质与经济发展政策紧密相关:水稻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上升,其变化趋势与稻米食味评分结果的变化保持一致,显示出稻米食味品质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粮食政策紧密相关。

    科技日报北京1月5日电 (记者马爱平)“稻米好吃不好吃”正逐渐成为衡量米种优劣的重要标准。记者5日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该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据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林介绍,长久以来,水稻科研的主要任务集中在提升产量,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升稻米的质量和食用体验已成为新的关注点。

    2008年,我国更新了国家标准,确立了稻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15682-2008),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

    “在这一标准下,我们团队从外观、气味、适口性、滋味和冷饭质地五个方面进行打分,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味评分值。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3年间,我国稻米的全国平均食味评分值从74.9分稳步提升至80.3分。这一变化充分显示出我国在提升稻米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卢林说。

    研究分析显示,在2009年到2023年间,我国稻米食味评分值稳步提升。

    卢林表示,在水稻育种的早期阶段,粳稻的食味品质明显优于籼稻。然而,随着育种遗传改良和种植环境监测等技术的逐步推进,我国的水稻品种便朝着食味优质化的方向努力,尤其是在南方区域,籼稻的品质提升更为显著。

    此外,研究还显示,在主要种植籼稻的经济发达地区,其生产技术效率相对较高。“这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食品附加值正大幅提升。研究表明,我国水稻的全要素生产率正逐年上升,平均值由2009年的0.43提升至2020年的0.55,其变化趋势与稻米食味评分结果的变化保持一致,显示出稻米食味品质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粮食政策紧密相关。”卢林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稻米食味 品质提升 育种改良 技术进步 粮食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