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1月06日
[今日要闻] 名利场不是科学家的主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颜宁院士宣布明年不接受学术报告邀请,除非是学生集体邀请,引发了关于科学家被学术应酬挤占科研时间的讨论。文章指出,科研是一项需要甘于寂寞的事业,许多科研人员在成名后容易迷失在赞誉中,热衷于学术应酬而忽略科研本身。真正的科学家应保持初心,不为名利所累,专注于科研。社会对科技创新有迫切期待,科学家更应维护自身形象,潜心钻研,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为社会做出贡献。

👩‍🔬 颜宁院士的举动引发公众对科学家被学术应酬干扰的关注,凸显了科研人员在追求学术成就时面临的挑战。

📚 科研是一项需要甘于寂寞的事业,许多科研人员在成名后容易迷失在赞誉中,热衷于学术应酬而忽略科研本身,忘记了曾经与寂寞为伴、以知识为侣的自己。

🌟 真正的科学家应该保持初心,不为名利所累,专注于科研,即使拥有再多的荣誉和桂冠,依然要回到书房和实验室,回到十分寂寞但无限丰富的科研中去。

🌱 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充满期待,科学家群体应肩负起责任,维护自身形象,爱惜科研生命,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晋级拓荒,为社会做出贡献。

    【创新谈】

    ◎句艳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最近的一条微博广受关注。她表示,明年不接受学术报告邀请,除非是她的学生或博士后们的集体邀请。这一公告引发大家对科学家被学术应酬挤占科研时间的讨论。“看来颜老师也是不堪其扰”“向颜老师敬礼”“(这才是)学术清流朝顶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网友们普遍为颜宁保持科学家本真初心、专注科研的精神叫好。

    科研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是一条漫长的寂寞之旅。选择坐上这张冷板凳,就意味着要与世俗名利保持一定距离,甚至有所舍弃。要想在科研世界摘星择月,惠泽国家社会,学会甘于寂寞是第一课,也是终身必修课。当年,正是以邓稼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人员隐姓埋名,扎根大漠荒野,我们才能在艰苦岁月里拥有“两弹一星”这样震撼世界的伟大成就;正是有了南仁东这样远离喧嚣、奋战贵州深山的科学家,“中国天眼”才为我们一次次送来幽深曼妙的宇宙之波。可以说,眼前的成就有多灿烂,背后的那张板凳就有多冷。

    尽管寂寞,但科学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一代代青年投入奔赴。相信在事业之初,多数科研人员都能潜心于学而自守自律,以期求取真经、开花结果。但在取得一定成就走上前台之后,也有人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迷失在赞誉和掌声中,忘记了曾经与寂寞为伴、以知识为侣的自己,开始享受起“成功”来。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专家稍有名气,就热衷于频频赶场作报告,心思不在科研上,“一个PPT在不同场合一讲好几年”,人称“学术明星”;也有的学者虽然内心并不情愿,却常常因为抹不开面子,“被迫营业”去参加一些学术应酬,弄得自己终年疲惫不堪,学术上却收获寥寥。

    科学家需要接近社会,但不应是学术应酬中的“假面人”,不能沉溺于功利而舍弃事业上的追求。当今时代,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期待是如此强烈和急切,科学家群体应当别有一份责任感,维护自身形象,爱惜科研生命,不仅在籍籍无名时能潜心钻研,成名成家后也能心无旁骛、一以贯之,不为盛名所累、不被功利所惑,依然能回到书房和实验室,回到十分寂寞但无限丰富的科研中去。

    即使拥有再多的荣誉和桂冠,科学家依然首先是科学家,名利场不是他们的主场,科研才是他们的主阵地。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群体,一定是一个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群体,一个不止步于已有成绩、对科学事业孜孜以求的群体。唯其如此,才能不断在科研道路上晋级拓荒,才能不断打开科学的新世界、取得研究的新突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颜宁 学术应酬 科研 科学家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