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1月04日
2024年年终总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复盘了2024年的投资经历,在资产上涨的同时,也对自身能力和市场机遇进行了反思。文章以东阿阿胶、同仁堂科技等核心持仓股为例,深入剖析了投资决策的逻辑和市场表现。作者对阿胶的未来发展、管理层策略以及市场变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也分享了在低估值机会中的操作心得。文章也表达了对未来投资的期待,希望深入了解行业,提升投资能力。

💰 核心持仓分析:作者主要持仓东阿阿胶、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并将其归类为“控制类”持仓,即自己能理解管理层运作且有长期持有潜力的标的。

🧐 阿胶投资反思:作者曾认为阿胶块是主要增长点,但实际阿胶浆表现更佳。对阿胶管理层在产品策略上的决策存疑,并对阿胶浆进入医保后的长期影响持谨慎态度。同时,对阿胶糕等产品的盈利能力也表示担忧。

📈 同仁堂科技分析:尽管同仁堂科技业绩符合预期,但受港元利率走高等因素影响,股价表现平淡。作者认为长期持有仍有价值,并对未来环境变化持乐观态度。

💡 管理层策略观察:作者通过对东阿阿胶管理层行为的观察,发现其存在明显的业绩压力,并预测未来可能通过提价来维持业绩增长。同时,作者也关注到零售价格和渠道利润变化。

🎯 低估值机会把握:作者分享了在年初市场大跌时,通过低估买入策略获取收益的经验,并认为未来仍需关注行业和管理层,以提升投资能力。

跌了之后才有创作灵感诚不欺我。2024年托各位持仓大哥的福,今年又吃了一点肉,这两年已经算是达到影响个人人生的程度了。

感恩

这两年资产的上涨,其实我自己是存在自我怀疑的。

我是要把这件事归于运气好?还是我真的有实力在这个残酷的市场活下去?我现在还真不能确定。

核心持仓,东阿阿胶,同仁堂科技,今年还陆续加了一些同仁堂国药,算是我自认为看的稍微清楚一些的标的。(我自己把他们归类为巴氏持仓中的控制类,当然是我自己认为我能看明白管理层在干啥,而不是我能控制管理层,且有潜力想长期持有的)

阿胶我最大的试验田。

阿胶19年买的时候自己感觉亏损是不真实的,认为是机会,年利润起码10亿,开始投。

21年年中出了阿胶块新批号后,我基本能看清楚阿胶公司真实利润保底就在10-12亿了。而且阿胶块,阿胶浆,社会零售总额基本处于近十年低位,再加上行业没有出现强有力的竞争者,未来增速应该比较确定,因此加大了力度。(站着当时看我的认知是阿胶块起码纯销1200吨,阿胶浆出厂的营收起码在12亿)

所以投的时候是一个保底年化6%以上未来,公司未来稳定12亿+,有大概率增长的视角来投。

站着2025年来回看,很明显一对一错。

保底对了,但是核心产品完全错判。

目前阿胶块连1000吨都做不出来,阿胶浆却转头上了20亿。

基于此我还是认为管理层在阿胶块处理上出了很大问题。在零售价格相较于17-18年可以说下降一半的基础上,销量连增长50%都做不到。甚至在此期间中医药医疗人次还增长了30%以上。

而阿胶浆这个重返医保的行为,到底是借了国家的东风,还是大股东华润的影响力,还是新管理层力挽狂澜一力介入影响的事情?我现在不知道。对阿胶浆进入医保这件事我的态度是既有利又有弊。我对阿胶浆长期评估更模糊了。

所以阿胶浆是站着风口上的猪,还是管理层真是对阿胶浆很了解,并作出了正确的决定?我现在还拿不准。。

其三,阿胶糕,和+阿胶。确实有一定增速,但是年报不发净利润数据,我有理由怀疑,把营销费用做到了下半年,这个模式能不能挣钱,我依然表示疑问。

所以阿胶公司从30块左右涨到60多。业绩增速原因我只认为占30-40%,其余原因包括管理层优化采购流程提升毛利,利润全分红加上中期分红,市场偏好提升,以及所谓的国内利率快速走低。等其他非公司业绩原因的增长,这些让我挺不舒服的。。

我情愿是因为市场对产品供不应求,或者是业绩现在已经站上20亿导致的股价上涨。。现在这些涨价原因有点超出我的认知范围。。

与阿胶股价走势相反的是同仁堂科技基本没变

20年60来亿入手,当时收到本部渠道全面收缩,以及换帅影响,利润下滑到4亿多,但是评估期其利润真实情况下应该是6-7亿。

持有期间也有超出认知的,疫情清热类品种脱销利好,于滋补类产品的先抑后扬。还有原材料市场的持续走强导致的毛利承压。

总的来看,到23年扣除了大兴加工厂的折旧影响,业绩和我预期是差不多的,理论上应该股价涨个20-30%。

但是随着美国的加息,港元利率走高,4-5%的无风险利率下,目前同仁堂科技在港股的吸引力反而有所下降,导致股价基本没动。

但是作为在国内的我来说,长期持有股息我还是能够接受再加上有老年化的预期持有心里很踏实。

静等环境变化。。

有基于此,对于是应该合理卖出,再次买入其他低位,还是长期持有了解的熟悉标的。我心里还有犹豫。其实是我能力圈窄小,加上投资框架没有稳定导致。本质上还是能力不行对所属标的的未来把握不准导致。

幸好今年对管理层加强了研究。有新的确定性能够等待的东西。

阿胶如果之前等的逻辑是公司恢复12亿以上利润。

那么根据我几年跟踪下来,我已经发现很明显管理层是有业绩压力的。好几次管理层出现明显的战略与业绩违背,管理层选择了业绩行为。

比如阿胶块22年一季度春雷行动想控价,年中出现疫情,管理层为了业绩多发货导致控价完全失败。

22年四季度,疫情解封旺季纯销崩溃之,继续业绩增长。

比如23年提出阿胶块增速控制在10%以内,24年上半年纯销增速6%,发货端却增长15%,喜提领导升职。

由此我基本可以判断,如果阿胶增速放缓,管理层为了保持业绩,一定会出现那个东西——提价

但是提价也是有两种提法的。

稳住出厂价格的情况下,零售价格开始提升,恢复渠道利润,类似白酒,公司拥有隐含提价权。

还是硬提出厂价格,恢复价值回归的荣光。

反正就两条路,选吧。。

不管如何现在这个所谓的消费者为中心本质就是降价促销。在目前这种降价的情况下,纯销还能还有多少空间增长,我也不知道

不行就这几年吃吃3个多点利息,坐等产品提价,公司业绩再次起飞。

老年化这波红利我一定吃到。

除了纠结的控制类股票。

还有开心的就是好多低估类的机会。。

年初的指数大跌,出现的指数机会,微盘的猛跌的彩虹机会,港股各种机场,券商,养牛,养猪,包括双低债。这一年操作了个痛快。。

当然也有套住的比如搜特转债,广汇转债两位大哥。。。亏麻直接。

低估买入不用考虑长期,稍微涨一点就可以卖,卖飞了也不气。

但是这种情况胜率高只会出现在一些大盘崩溃的极端情况。未来这些机会是否还在我也不确定。。

现在的我也是各种新增资金买我认为便宜的港股。。

就是现在新资金比例越来越低了。。一年现在现金流全投入也就几个点左右净值影响了。

到今天上证指数才3200。。。。

感觉怎么也不算贵嘛,继续持有不动。

多看看行业,多看看管理层,这就是对25年的期待。尤其希望未来几年深入了解1-2个行业。比如地产链,或者白酒。

$东阿阿胶(SZ000423)$ $同仁堂科技(01666)$ $同仁堂国药(03613)$



本话题在雪球有55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投资复盘 东阿阿胶 同仁堂科技 低估值 管理层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