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1月02日
Waymo 出了“科技车祸”:Robotaxi 与机器人街头相撞,沉默一分钟淡定离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洛杉矶街头发生了一起罕见的“科技车祸”,一辆Waymo的Robotaxi在转弯时与一个送外卖机器人相撞。事故发生后,双方“僵持”一分钟后各自离开。这起全球首例的自动驾驶车辆与机器人相撞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思考事故责任的归属问题。Waymo回应称,其系统已识别出机器人为无生命物体,并采取了制动措施,但未能完全避免碰撞。Serve Robotics也表示,机器人当时处于远程监控下。由于缺乏更多细节,事故原因和责任归属仍待进一步调查,引发了人们对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和责任认定的讨论。

🤖全球首例:Robotaxi与送货机器人相撞,引发“机器人大战”的讨论,凸显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

🚦责任归属:事故责任可能由机器人方、Robotaxi方或双方共同承担,具体取决于事故原因和监管法规的判定,自动驾驶车辆的定责问题再次被人们重视。

⚖️法规挑战:美国出台的全球首个Robotaxi法规草案AV-STEP,虽然划定了Robotaxi的运营规则,但对于非人类“机器人”的事故责任认定仍存在模糊地带。

🤔技术质疑:网友对Waymo的传感器和算法提出质疑,认为其在预测机器人行为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了碰撞事故的发生。

Robotaxi 撞上机器人,闻所未闻。洛杉矶街头,上演了一场“科技车祸”

一辆 WaymoRobotaxi 在转弯时,和一个机器人相撞,双方“沉默”一分钟后,“淡定”后退离场,被网友戏称是“最和平的车祸现场”。

但玩笑归玩笑,更多疑问也在浮现:这样的事故发生,谁的问题?谁的责任?

全球首例!Robotaxi 撞机器人

最近,社交平台 Reddit 上,有这样一条视频被疯传:

在洛杉矶的十字路口,一个 Serve 送外卖机器人刚到达路边,试图驶上人行道,并且稍微倒车调整了方向,从视频来看,机器人似乎正在闯红灯

不料,一辆 Waymo 的 Robotaxi 恰好在右转,二者发生碰撞。

车祸发生后,双方锁定状态“僵持”了一分钟,随后机器人后退几步,绕过 Robotaxi 离开了现场。

自动驾驶车辆与机器人相撞,属实是全球首例,被不少人称作是“机器人大战”

这神奇的一幕,据视频的楼主称,是他的行车记录仪拍摄下来的,因此并不清晰。

不免有人好奇,这场无人伤亡的车祸究竟为何发生,又是否可以避免。

Waymo 对此做出了回应,声称机器人在路边停了下来,随后驶入了车辆转弯车道,碰到了转弯的 Robotaxi。

发言人表示,Driver 系统的设定是一个谨慎的防御性驾驶员,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道路使用者和物体进行分类和区分,进而做出相应的行为。

比如,在儿童和行人的周围时,Driver 会“表现”得更加谨慎。

事故发生时,Waymo Driver 系统已经做出了正确判断,观测出这个送货机器人是一个无生命物体

尽管 Waymo Driver 猛踩刹车,但还是以每小时 4 英里(约为时速 6.4 公里)的速度发生了碰撞。

事故另一方“当事人”, Uber 分拆的机器人送货公司 Serve Robotics,也做出回应称,事故发生时,他们已确认机器人正处于远程监控之下,符合 Serve 在十字路口的安全策略之一。

但问题究竟出自谁,关于事故的更多细节,目前还没有更多透露。

也许需要等待加州机动车管理局 (CA DMV) ,或是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出具事故报告,才有机会知晓了。

“机器人之战”,责任在谁?

这样的“无人”事故发生,也由此牵涉出了更多的模糊问题:

责任由谁承担?

自动驾驶车辆的定责问题,同时也被重新拉回到了人们视野。

如果说,事故发生的原因,来自机器人的行为,例如机器人违反交通规则、进入禁止区域等,或来自机器人自身的技术缺陷,发生技术故障。

那么责任可能就在机器人方,要由机器人的所有者或制造商承担。

如果是 Robotaxi 发生了系统故障,未能成功识别、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或者 Robotaxi 的驾驶策略不符合规则,就需要由 Robotaxi 的制造商运营商来背责任。

也可能机器人和 Robotaxi 双方负共同责任,需要按照比例分配。

这种情况下,存在的一个问题是,Robotaxi 也许会被视为“更有能力避免事故的一方”,因此可能需要承担更大比例的责任,具体就要看监管法规如何来判定。

恰好,就在这个事故发生几天前,美国出台了全球首个 Robotaxi 法规草案 AV-STEP,对于 Robotaxi 玩家谁有资格玩、怎么玩、在哪玩,以及谁来兜底,AV-STEP 都划定了规则。

当然,最让人关心的,还是出了事情谁兜底

对于只有轻微财产损失、且无任何人员伤亡的事件,AV-STEP 建议,L4 玩家要

(1)每季度进行一次一般报告;

(2)运营期间某些事件和事件要及时报告;

(3)更新报告

如果由于发生碰撞,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或发生 ADS 主动违反交通规则、安全员的增减,就需要立即上报。

NHTSA 根据事故的损失和后果,把自动驾驶事故分成明显问题,以及严重的明显问题

对于已经确定,但未归类为“严重”的明显问题,监管会在 10 天内发出正式通知,如有必要,会暂停 L4 测试运营的准入

对于被认定为“严重”的问题,监管部门发出通知的时间不固定,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如果需要,准入许可暂停可以在发出通知后立即生效。

不过,美国的法规草案,车的对象主要还是人,如果把对象换成非人,但同样具备自主行动能力的“机器人”,结论暂且还不好说。

虽然这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不免让人质疑起了 Waymo 的能力,如果遇到相同体型的对象,同样的场景,即便不是人或动物,他们的 Robotaxi 能否避让?

况且,流传的视频不够清晰,更是让人疑惑重重,尘埃落定前,网友们就已经对于这次事故的根源议论纷纷。

有网友质疑起了 Waymo 的传感器,非常不理解明明有激光雷达,为何还是会撞车。

还有网友直接回到“案发现场”一探究竟,发现坡道在转角处:

再结合视频中机器人的后退动作,网友认为,也许是机器人试图上坡,但由于卡在路边而没有一次成功。

Waymo 虽然检测到了机器人,但预测堆栈预计机器人会继续进入人行道,所以对机器人突然再次倒退回街道感到“意外”,因此问题不在传感器身上,而是出在预测环节。

还有网友也认为问题出在 Waymo 的算法上,检测到不是生命体撞就撞了,幽默地脑补了 Waymo 计算机的“脑回路”:

你怎么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有据无车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Robotaxi 机器人 自动驾驶 事故责任 法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