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01月02日
性能不进步的入门级手机,已经变得越来越"危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分析了面向2025年市场的新款入门级智能手机,指出其在硬件配置上存在“原地踏步”的现象。虽然这些手机在日常轻度使用中尚可,但与高端机型性能差距日益拉大,导致入门级用户面临更快的淘汰周期。文章还探讨了软件生态对低端机型的“区别对待”现象,认为这虽然能解决软件开发层面的“拖累”,但也可能将入门级用户进一步隔离在主流市场之外。整体而言,文章揭示了入门级手机在性能升级上的困境和软件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入门级手机硬件“原地踏步”:尽管面向2025年,入门级手机的SoC(系统级芯片)性能提升有限,甚至采用旧款芯片的小幅升级版本,如“第三代骁龙6s”和天玑6300,本质上是几年前的芯片改款。

📉性能差距日益扩大:高端机型性能快速提升,使得入门级手机的性能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四年后,旗舰机型的性能可能达到现在的三倍,而入门级手机的性能几乎没有提升,导致用户换机周期缩短。

⚠️软件生态“区别对待”:为了解决入门级机型硬件落后导致的软件适配问题,软件生态可能对高端和低端机型进行“区别对待”,高端机型获得优化版本,低端机型只能使用老版本,这可能将入门级用户隔离在主流市场之外。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三易生活测试了不少刚刚推出、明显面向2025年市场的新款智能手机。

它们之中既有各方面都“拉到顶”、价高但体验也确实无可挑剔的旗舰产品,也有专注性价比和游戏表现,主打年轻消费者的“游戏向高性能机型”。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定价亲民、同时专门强化了耐用性的产品,明显面向的是既要低预算、又希望手机可以用更久的消费群体。

平心而论,以上这些机型都各有特色,即便是那些定位入门级市场的新机如今也往往并不平庸。比如有些机型配备了6倍音量的超大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足以让最“耳背”的人也能听清,有些产品则瞄准了外卖、网约车市场,主打耐摔防水,甚至人冻坏了手机还能正常接打电话。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它们就毫无槽点,因为在将视线投向这些新款入门级机型的SoC时就会发现,它们的配置好像变得更加落后了。

新的旗舰平台进步太大,就使得入门级机型变得更加尴尬

01

请注意,这里的落后并不是说手机厂商在面向2025年的入门级机型上,使用了比2024款更差的主控,因为“落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众所周知,2024年年底亮相的那些最新款、最好最贵的SoC,普遍都比前代提升了40%、甚至更多的性能。

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芯片规格基本原地踏步的入门级手机自然被拉开了更大的差距,所以也可以说是相对意义上的巨大退步。

举例来说,在2024年第三季度,高通方面低调发布了“第三代骁龙6s”移动平台。仅看这个名称,可能有些朋友会联想到第三代骁龙8,进而觉得这个最新的骁龙6系SoC“还挺新”?

但实际上看过技术参数就会发现,“第三代骁龙6s”的型号是SM6375-AC,这说明它本质上是2021年发布的骁龙695(SM6375)小幅度超频版本。而骁龙695,实际上又是2020年骁龙690(SM6350)略微改进制程和提升CPU架构的“改款”。因此确实可以说如今的“第三代骁龙6s”,底子还是2020年的基础设计,甚至在ISP规格等细节上比4年前反而还有客观上的参数退步。

同理,在最近推出的一些入门级新机上还能看到配备联发科天玑6300。虽然仅从这个SoC的产品名称来看,不太懂技术的消费者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款比联发科曾经的旗舰产品天玑1200、天玑1000还要“好”的新芯片(甚至不排除有些销售人员可能就会这么说)。

但实际上对比参数就不难发现,天玑6300基本也是2021年天玑810(MT6833V)的衍生小改款。两者有着相同的制程、CPU和GPU型号,所支持的内存规格也一模一样。而天玑810本身,同样可以追溯到2020年的天玑700(MT6833),这可是联发科最早、也是迄今为止最低端的一颗5G SoC。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如今的天玑6300也可以算得上是“退休员工整容再就业”了。

02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要急了,毕竟这些配备“马甲主控”的新机用起来似乎并不卡顿。如果只考虑轻量级的视频、小游戏等场景,它们虽然算不上“丝般流畅”,但确实也没有卡到不能用。但也正因如此,就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样,入门级手机的目标用户群体往往会有着更长的潜在换机周期。而众所周知的是,如今高端机型的性能进步速度太快,如果按照每年30%的提升幅度来算,四年后旗舰机的性能将会有接近当前三倍的水准。而入门级产品呢?以本文举例的这两个SoC方案为例,它们在过去四年里的性能进步幅度几乎是0。

如此一来,就算现在这些入门级手机还能勉强确保“不卡、能用”,谁又能保证它们一年后、两年后,还能带得动那时候的主流应用呢?更别说四年之后了。所以这不就等于是逼入门机的用户花更多钱,换机更勤吗。

此前,我们三易生活曾在相关内容中提及,在海外市场已经有了针对不同定位的安卓手机,“区别对待”提供差异化软件的做法。也就是说高端机和低端机点击应用商店同一个下载链接,高端机会下载到经过专门优化过、速度更快的软件,低端机就只会下载到老版本、从而保持兼容性。

高端安卓机得到了更多开发者的积极适配,软件性能也进一步得到释放

尽管这不失为一种办法,因为确实可以解决入门级机型常年硬件不更新,从而导致软件开发层面对于高端新机的“拖累”,也让软件开发者可以解开束缚,专注于只为新机、新平台、高端产品去服务。站在促进整个行业技术持续进步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有好处的,至少比现在大家面临的手机软件“大锅饭”局面要好。

不过这样一来,实际上也就可以看作是整个软件生态,对于低端、入门级机型性能长年“不思进取”的现象进行了绥靖。从表面上来看,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但本质上却是将入门机的用户以及那些老旧硬件、代码一起,扔进了一个比过去更严重、更具歧视意味的“生态茧房”里,将他们与主流市场的进一步隔绝开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入门级手机 SoC 性能差距 软件生态 换机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