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1月01日
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解释飞机撞鸟空难靠谱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济州航空空难引发公众对航空安全的关注,科普解读需求随之增加。然而,部分媒体在科普中出现科学性错误,如将质能方程用于解释飞鸟撞击飞机,引发质疑。为提升科普质量,需关注专家观点准确传达、媒体科学素养及信源保护。媒体应避免擅自添加或曲解专家观点,确保科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满足公众对可靠科普的需求,避免误导公众。同时,专家也应积极参与科普,共同促进高质量科普发展。

⚠️ 质能方程不适用于解释飞鸟撞击飞机:科普内容需严谨,避免使用不相关科学概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 媒体需提升科学素养:媒体在转述专家观点时,应避免擅自添加或曲解,准确传达科学信息,避免误导公众,同时要保护好信源。

📝 专家应积极参与科普:专家应以公众易懂的方式阐释复杂概念,打破“知识的诅咒”,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科普的有效性。

🛡️ 媒体应坚守责任:媒体是科学与公众的桥梁,应避免为追求流量而牺牲科学性,尊重专家意见,避免断章取义或夸大其词。

12月29日,韩国济州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务安机场发生空难事故,造成179人死亡,航空安全再度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对于相关问题的科普解读则成为满足公众需求的一个重要维度。

当然,在科普的过程中,需要秉持科学性,因为“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正如,前不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第三十五条所要求的那样。

“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因为如果丧失掉科学性,那么科普就有可能会误入歧途,不仅达不到效果,还有可能让公众产生误解。

而针对此次济州航空事故的科普解读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些有待修正的问题。

比如,某媒体发布的信息中,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用在了解释飞鸟撞击飞行器的解释中,一时引发了很多科普从业者的质疑。

当然,为了让科普更靠谱,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对这条内容进行拆解,推动科普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如果受访专家真的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提到了质能方程,那么这个方程显然不适用于飞鸟撞击飞机的场景。

即便是提到了质能方程,那么是否也需要用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实际上普通公众可能缺乏专家眼中认为的“众所周知”的常识。这其实涉及科普的方式方法,比如要跳出“知识的诅咒”,要打破直觉,要说人话,要去术语化等等。

其次,如果受访专家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到质能方程,而是媒体在组织内容的过程中擅自加上的,那么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要假装自己明白,甚至画蛇添足。

媒体是衔接科学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是这种衔接需要各方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他们需要把专家讲述的内容转化成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添加一些错误的内容,或者说对专家所表达内容进行曲解,以及断章取义,夸大其词。

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凸显了一些媒体从业者自身科学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也给专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有些时候专家不得不变成“背锅侠”。

虽然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出现了新的转向,因为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有些专家可以绕过媒体而直接通过个人自己的平台或者其他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创造性张力不复存在,反而更加凸显了媒体的责任和坚守。

因为专家之所以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必定是信任媒体,同时也希望通过媒体的传播让更多的公众知晓和了解科学的、理性的声音。

但是如果媒体在抢新闻的过程中忽视了专家审稿,甚至是断章取义地截取、拼接以及把不相关的内容整合到采访之后形成的稿件之中,这不仅丧失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而且也会给受访专家带来不容小觑的舆论压力,长期持续下去,甚至会打消专家后续通过媒体开展科普的积极性。

最后一点,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那就是有些媒体甚至只是在网络上整合一些材料,然后借匿名专家之口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既往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现象,虽然媒体获得了关注和流量,但是却戕害了专家这个群体,这也就导致很多专家被污名化为“砖家”的一个原因。

在济州航空事故的这个科普解读过程中,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这样的媒体还是不要出来发声了,毕竟我们需要的是靠谱的科普,能够给公众解疑释惑的科普,不是被流量所裹挟的不靠谱的科普,甚至是错误的科普。

当然,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个现象,是想通过它来更深入地探讨科学家应该如何做科普,媒体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信源,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科普的科学性,通过靠谱的科普来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航空安全 科普 科学性 媒体责任 专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