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美团宣布已在全国主要城市上线骑手防疲劳机制。美团骑手在连续跑单超8小时后会收到通知提醒,此后每隔一小时提醒一次;连续跑单12小时的骑手将被强制下线。
超长的工作时间无疑会给骑手的身体带来高负荷甚至不可逆转的伤害。2024年9月,浙江杭州一位55岁的外卖员接完单,不幸猝死。同行透露,他家里经济压力比较大,跑单很“拼”,有时晚上跑单到凌晨3点多,早上6点又起来接单,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的10月29日,湖北十堰一外卖配送站副站长也突发疾病身亡,家属透露其身亡前,“4个月里只休息了2天”。
事实上,美团早在11月就开始在华东区域开展防疲劳机制的试点。试点期间,4省市(江浙沪闽)正常跑单骑手的日均跑单时长为5-6小时。试点区域99.82%正常跑单的骑手不受机制影响,连续跑单触发休息条款的骑手仅占0.18%。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浙江试点期间(12月10日-12月13日),骑手客服接到“强制下线休息”的进线数量为20条,其中16条为咨询具体规则,仅有2条明确反对,另有2条称“休息提醒次数过多”。
已经做了5年外卖骑手的魏巍就是防疲劳机制的赞成者。他告诉《第一财经》YiMagzine:“送外卖的没有不缺钱的”,但常年日工作量超过12小时会为身体埋下隐患,最后挣的工资“都不够进医院的零头”。
魏巍今年48岁,以前也常“连轴转”送外卖,直到有一次送单路上睡着差点儿撞车,让他意识到这种马拉松式的送外卖模式的危险性。此后,他每天9点起床后会先去公园锻炼一个半钟头,11点再开工。
长期关注外卖骑手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去年曾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专送骑手应保证每周至少一天、每月至少四天的休息时间,并且为避免骑手陷入自愿接单的怪圈,休息时间应为强制,休息日系统不予派单。但她的提议当时招来众多网友批评,因为对于很多外卖骑手而言,超长时间工作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此次也不例外。5位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在美团研究院于12月22日举办的骑手座谈会上就都对防疲劳机制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担忧。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认为,疲劳问题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问题,“如果大家不在他们(骑手)的处境,是体会不到挣1块钱到底是什么价值和意义的”。长期从事骑手议题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陈龙则表示,“如果平台限制8小时,骑手们一定会找别的事干的,而且很有可能在别的工作岗位上过劳然后倒下了,这时候连外卖平台给的意外保险都用不上了”。
日均跑单时间接近16小时的北京美团骑手王太兴就是防疲劳机制的“核心目标用户”,听说要启动这一机制时,他刚送完一单。“我昨天还跑了16小时呢,以后怎么干?”王太兴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疫情期间,他在安阳老家开的汽修店赔钱倒闭,后来就一直在送外卖还债,来北京也是因为这里“机会多”。
近两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这一“就业蓄水池”,外卖单价已从疫情期间的7-9元降至4-6元,王太兴发现“好单”越来越少。为了尽早还完债,他不得不延长送单时间。一旦美团防疲劳机制推行,王太兴就打算再注册一个饿了么账号,被美团外卖限制送单后再切换到饿了么送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侯静发表于202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88.12%的外卖骑手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22.7%的骑手每天工作12小时,大多数情况下,外卖骑手是自愿全天候劳动的。
对于诸多担心,美团也表示,防疲劳机制也会平衡考虑骑手当日的接单情况,美团项目组正在收集意见反馈,持续完善机制。
12月27日,美团宣布推出了8项举措优化算法设计,除了防疲劳外,它还将通过引入培训、积分制等替代方案,在2025年年底前逐步取消骑手超时扣款制度,推动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的转变。其他措施则包括加强骑手配送过程的行为规范与安全引导、优化配送地址定位、优先向用户推荐更便利的交付地点、优化配送路线设计能力等,意图更全面地升级骑手权益保障体系。
(应采访对象要求, 魏巍、王太兴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