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辉哥奇谭 2024-12-30 07:02 上海
在智能时代,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讨论,可实践的。
「配图摄影 by 辉友Dora」
大家听到这个数字可能会笑?怎么可能?有什么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会一一跳出来。是的,这在前几年是一个不可能的问题,也是一个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问题。
但是在智能时代(The Intelligence Age),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讨论、可实践的。因为在智能时代,有AI技术的加持,人的智力不再是障碍。这与工业时代,人的体力不再是限制是类似的道理,虽然我们出生在工业时代之后,无法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只要想想飞机火车轮船,各种工程机械在人间所创造出的各种奇迹,再对比一下自己靠步行所能出行的范围,靠肩膀手臂所能举起来的重量,就能真切体会到「工业时代体力不再是问题」这句话的具体意义。
如果回到「智能时代,智力(脑力)不再是问题」,我们就有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包含一年读1000本书,一个月写一本书这种「离经叛道」的话,也不再是狂人妄语,而有其真实的意义和可能性。
先说说可能性,以后再找机会说这样做的意义。
一年能读1000本书的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书籍里面的实质内容非常「稀疏」,至少大多数书籍如此。如果考虑与自己的相关度,那么书籍的内容可以被大幅压缩。这会让读一本10万字的书的工作量,可能回归到读一篇5000字左右文章的时间消耗。即一本很厚的书,与你相关的精华内容可能只需要5000字。之前的问题是我们可能需要读完整本书才能找到这5000字,但是有了AI之后,找到这5000字的内容可能不需要花什么时间。而理解这本书的与你相关的核心要义可能会压缩到1-2两小时内。如果时间相对充裕,每天3-4本书,周末多一些,每周20本书,每年1000本书,就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具体怎么读?怎样读才高效,怎样读才更有价值、更有收获?可以遵循下面的原则:
1 问题出发 —— 在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先明确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去读书
2 压缩 —— 通过AI的工具,极致压缩,找到与自己问题相关,且属于本书精华的内容
3 学习 —— 正常学习研究相关内容
4 讲述 —— 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出来
5 应用 —— 尝试应用书中所学的道理
6 连接 —— 传播自己的关键心得
具体可以这样执行,尤其是工具类的书籍:
1、阅读前言,找到作者的核心出发点,看看是否与自己的问题有关。
2、找到AI大纲,先把书籍的整体内容看一遍
3、找到与自己相关的重点章节,去阅读这些章节
4、找到全书的热门划线内容,从中找到自己最认可的表述、标记,记录
5、公开分享书籍中引发自己深思的1-3段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6、对于好的书籍,录一段语音,讲述自己从中的take away
7、把一些记录转化成文字发表
8、实践书中内容
9、总结实践的结果
10、进一步传播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实践所得
通过这种方式读工具类的书籍,可能可以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更高的阅读效率。哪一种工具能帮自己实现这种目的呢?除了Kimi、豆包、ChatGPT之外,最值得期待的反而是微信读书,因为我基本上更多的阅读都在微信读书上。如果微信读书能放开想象力,与大模型进行深度结合,将会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和高出两个数量级的阅读效率。所以对于微信读书的AI能力,还是有所期待。
当然,我现在有不少书是「听完」的,如何高效地听?如何在听的时候做笔记,这是一个挑战。
养成一个简单的习惯,凡是每天重要的事情,都做小小的闭环。比如看一本书,觉得好,就一定要在书中至少有3处拿给其他人分享,这样才完成读书的最小闭环。所以,对于我所读完的任何一本书,至少做10条笔记,分享其中3条到朋友圈,讲解其中1条的感悟,这个要求不高吧!至少之前并没有做到。
可以试一下!
当然,可能有人要问: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书是你反复阅读的书,能改变你思想、进而改变你行为的书,这些书可能并不多,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留待下次讨论!
相关文章:「我没有时间读书?」
上一篇:哲学与人生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阅读系统(2022版)」?
2022年我更新了自己的阅读系统,这对我而言非常关键,因为我在认识到,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升认知」,而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又都是认知。比如我之所以焦虑,原因是认知还不够,格局还不高。而只要提升认知,就能缓解焦虑。所以阅读系统在更高的层次得到了闭环。
希望大家从这篇接近30分钟的语音内,能获得全新的启发。我也希望带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自己的阅读系统 —— 这才是辉哥知识星球最终的目标 —— 陪着大家一起打造、升级经营自己人生的系统。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5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