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 12:41 四川
推荐读者一定要读《李想与张小珺三小时对话完整版》。TOP2将花几十篇文章进行拆解,拆解文章将放在《理想 AI Talk》合集里。
李想对校招团队的实力非常惊讶,理想技术展示会,AI相关的产品有一半以上都是校招团队做出来的,直接表达为:“很多时候大家老是讲一个时代过去了,但是我觉得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大量读者不在AI学术圈可能不知道,计算机科研圈尤其是AI科研圈和其他科研领域有两点非常大的不同:
1.本科生真的可以做出非常好的科研内容(这在数学物理圈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2.AI科研,会议的重要性越来越压倒性的超过期刊了,会议论文有两大特点,AI会议论文相较其他学科的论文很短,且时效性高。(因为AI圈进展非常快,期刊体系审核周期过慢,不利于学术更高效的进展)
这两大特点,一定程度可以说明为啥理想校招团队的90末00后创造力可以那么强。
另外AI顶会中稿者,现在是是实实在在大约一半左右作者名是汉语拼音。黄亮老师作为第一个中国学者拿下ACL 2008 Best Paper,在当时还算一个非常响亮的title。现在某种程度上,大家已近越来越脱敏了。
以下为李想原话:
张小珺: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喜欢研究人的CEO,最近对人性有多一层认知吗?
李想:有。2024年在人的方面,最大收获来自3000多人校招团队。我们很惊讶,就是这一波小校招表现非常好。然后大家老觉得得什么新的年轻人的问题。我说这比我们那那站人优秀太多了,优秀十倍以上。对,最优秀的人来了,然后他们受最好的教育,心智也很成熟。我们前两天的一个技术展示会,研发团队技术展示会,基本上A!相关的产品有一半以上都是校招团队做出来的对,非常之惊讶。很多时候大家老是讲一个时代过去了,但是说我觉得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我们2022年才开始招校招,很晚。早期很不成功,经常网上很多负面,因为不太会。2023年开始的校招人才,规模和质量非常好,因为很多大厂不招校招,给了我们更多机会。我说,正常我们把他招进来放在这,像普通员工一样用,肯定不行;我们能不能通过更深刻的方式构建认知?
除了一到两周培训,我们让大家到工厂去工作,包含电机厂、制造厂、工厂,从而他才了解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从文字上看不到,要亲身去体会。他要去店面工作,看我们怎么服务客户,这些客户是不是我们讲的家庭客户,怎么决策买一辆车。再有两周这样的。这方面投入比一般企业要高得多,我们配最好的管理者陪着去。这一波校招产出非常之好。
我一个很大感触是,大家老觉得什么年轻人有问题,我说这比我们那代人优秀10倍以上,最优秀的人来了。他们受最好的教育,心智也很成熟——但我发现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不一样了,我们很意外地打通了一套新的管理方式。
我们在面对这些90年代末,00初校招生,我们使用的方式:
● 第一要在意他。真的重视他们,发自内心的在意,听他们的需求是第一重要的。
● 第二要认同他。当你认真去听他们,这些年年纪轻轻的人都有自己做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原来认为一个员工要到16、17级才能做完整项目解决方案,他们今天每个都具备,有自己完整想法,对AI的使用是与生俱来的。当你认真听他需要什么?需要你来认同他。你不需要告诉他怎么做,只要认同他就可以了。
● 第三,提供必要资源支持。他不跟你讨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产出会难以置信。我们前两天一个研发团队技术展示会,AI相关产品有一半以上是校招团队做的。非常之惊讶。
我还延伸出另一个重点,这是我们今年面向明年一个更重要的机会。我们这些80后、70后,包括一部分90后初期的,在一个新的时代,是否需要被在意?被认可?被支持?
我们读的中国很多书经常讲,你要“对事不对人”,但是我读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的所有美国最顶级著作,乔布斯最根本的变化都是:学会了“先对人再做事”。
包含我2008年最根本改变也是先对人,甚至是先对自己。
我们相信,无论是我们这家企业想变得更好,还是中国如果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对待人的模式都要发生根本变化。
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会变得更好。
加微信,进群深度交流理想长期基本面。不是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