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斯克入主X(前推特)以来,类似于劝人少刷X多陪家人、新用户在X上发推要付费这样的操作可谓是层出不穷,似乎他是将X当成了一个玩具。不过最近X终于推出了一个让大多数用户交口称赞的新政策。就在当地时间6月12日,X方面宣布本周将把“点赞”功能对所有人保密,以便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根据X官方的介绍,点赞功能进行调整后,用户仍然可以看到自己点赞的推文,其他人看不到;用户自己发布推文的点赞、转发等数据会正常显示,但无法看到关注对象点赞的推文;推文本身的作者可以看到谁在给这条推文点赞。事实上,隐藏点赞是X平台早已开发的功能,但此前仅为付费订阅用户提供了隐藏个人资料中“喜欢”标签的选项。
“古有点头之交、今有点赞之交”,自从2009年Facebook推出了拥有点赞功能的“喜欢”按钮,“竖起大拇指”就变成了社交网络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之一。Meta创始人之一的Sean Parker就曾毫不忌讳地对外界表示,“每当有人给你的照片点赞或评论的时候,你便会获得一次多巴胺所带来的满足感”。
对于社交网络本身而言,点赞无疑是平台增长的利器,这一行为也意味着用户希望在他们的动态中看到更多内容,随之用户花在这个平台上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加。
点赞本身毫无疑问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产品功能,但架不住在不断地变迁中被异化。毕竟凡事都怕比较,Meta自己的研究人员就曾在Instagram上进行过一次对照实验,结果发现点赞功能会给用户带来“压力和焦虑”,尤其是当帖子没有得到足够多朋友的点赞时。没错,在社交网络高度繁荣的当下,“社交压力”这个词也开始被频繁提及。
所谓社交压力,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年大家发微博,真的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想分享生活就随手拍、想到有趣的就随手写,所谓的“青春疼痛文学”等黑历史就是这么来的。可现在大家在微博、小红书上分享生活,修图工具几乎成为了必要工具,滤镜、柔化、磨皮更是一个都少不了,随时随地分享变成了深思熟虑和精心挑选。
为什么大家要更倾向于美颜、而不是直出照片呢?这其实就是社交压力所带来的结果。毕竟大家发朋友圈或微博大多数时候显然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更希望收到来自朋友的肯定和反馈,这种行为来源于外界鼓励称赞和通过比较获得的优势快感。相信有不少朋友会有这样的感觉,网络社交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压力是“外界评价”。每当与别人聊天多说了几句,总是会不自觉陷入对别人的预判,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思考他人的反馈、无法接受别人口中对自己的“不良判断”,所以就要进行自我包装。
除此之外,对他人观点的点赞,还会在无形中表达了你的偏好、兴趣和看法。此前在PC互联网时代,用点赞表达观点代表了用户可以在网络上展示更鲜明的自我,但在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则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用埃隆・马斯克的话来说,他认为X隐藏点赞可以让人们在社交平台更自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必担心因为点赞某个帖子而受到不必要的攻击或批评。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网冲浪,网民群体的素质逐年下滑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现象。由于互联网抹消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再加上匿名性,直接就导致了网友的发言会变得更无所禁忌。在立场先行成为当下社交网络的特色之后,不同人群之间的撕裂程度在不断加深,极端化的Hate speech(仇恨言论)也成为了常态,结果就是大家在社交平台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奢望。
当互联网世界变得分裂之后,在推荐算法的作用下,即使是同一个平台,圈层化的现象也变得更为突出。换而言之,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中,二元对立已经成为常态,表达观点本身反而变得有一定风险了。比如因为#董宇辉三拒讲解内衣内裤#上了热搜之后,董宇辉选择一夜间清空微博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既然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有了风险,理性的用户自然就会选择趋利避害、下意识地选择“闭嘴”。然而点赞本身作为一个鼓励内容创作的机制,对于X这类社交平台来说显然很重要,取消所带来的后果更是不可预知的。如此一来,保留点赞功能、但是让点赞变成读者和创作者互动的工具,并对第三方隐藏,就成了一个折中的选项。
所以点赞虽然很好,但它终究有些不太适应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