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航空小筑的方方 2024-12-27 06:49 广东
鹰酱近日发布了NGAD(下一代空中优势平台)的招标,这一阶段是研制技术验证机。计划明年选出胜者并进入EMD(工程样机)研制。期望在2030年前列装,预计装备200架。有文章说,二等人将采购1000架协同作战飞机(CCA,不在NGAD合同内),与NGAD配合作战。这个姑且听之。
就目前网上公开的所谓NGAD的概念图、想象图,从气动外形上看,都有一定的共性。
就上面这几个,几乎全部是双发重战(其中有一个概念图似乎是双进气道单发,这个暂无法判断),纯无尾布局,箭型翼或者大后掠三角翼。后体布局采用双发宽间距或者窄间距,都有。
再看看前段时间央视报道的:
以及22年1月出现的那个大模型
还有我自己的夔龙
归纳一下兔子五代机想象图的共同点:双发重战,纯无尾布局,箭型翼或者大后掠三角翼。后体布局采用双发宽间距或者窄间距。
这不一样吗?
作为蓝星上唯二能够研制五代机的国家,从各自的需求出发提出来的五代机概念图,在总体布局特点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这足以惊掉观众的下巴。
老航迷应该记得当年ATF研制初期的各种概念,简直是五花八门,天马行空。这还是鹰酱自己的。如果加上毛熊针对ATF搞的I-90计划(后来拆分成MFI和LFI),称得上是百花齐放了——想找出一点共性都难。
正因为如此,兔子和鹰酱在五代机上的一致性才更加引人注目。
首先,追求超音速性能
箭型翼或者大后掠三角翼,最大的优势就是超音速性能。其中箭型翼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大后掠三角翼的变种,付出超音速性能略微下降的代价后,换来的是起降/巡航性能的大幅改善。
纯无尾布局,从气动的角度来说就是减阻,砍掉了平尾和垂尾,超音速阻力自然减小。如果考虑隐身的话,没了尾翼的散射,RCS同样也会下降。这个前提是你的飞控要过关,没了尾翼提供航向、纵向静稳定性,就必须依赖主动控制技术。
其次,对包线左端的机动性不太重视
凡事总有取舍。既然重点放在了超音速,可以肯定包线左端的机动性(特别是过失速机动性)是做出了牺牲的。
三,重视载荷-航程能力
五代机概念几乎一致选择双发重战,充分说明了用户对载荷-航程能力的重视。特别是五代机几乎可以肯定是作为作战网络节点来使用的,那么,优异的载荷-航程能力、更大的内部容积,将为五代机扩展改装提供一个优秀的平台。
四,犹疑的选择
无论是鹰酱还是兔子,都在后体布局选择上表现出同样的犹疑:既有窄间距布局,也有宽间距布局。
这一点,在设想夔龙的时候同样面对过:一般来说,间距越小,超声速时后体干扰阻力越小。一开始是设想采用小间距的,但为啥最终选择了大间距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设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一个超大型的中央主弹舱!这个弹舱的存在,为夔龙后续功能扩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制空野兽模式
基本配置4×2,中央加挂6枚PL15
b)对地+CAP模式
基本配置4×2,中央加挂6×4枚SDB
c)SEAD模式
基本配置4×2,中央加挂4枚YJ-X反辐射导弹
d)扩展功能模式
基本配置4×2,中央加挂其它专用功能模块。
所以个人瞎猜,鹰酱和兔子都在犹豫可能也是为了这个。
说完了气动,再说无人机协同的问题。
此前《对美式“忠诚僚机”类无人机的看法》中提到过,鹰酱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无人机都是主打“廉价,可损失”的概念,但从配合五代机作战的需求来说,可能很难保持,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重型无人机的路子上来。
而在这方面,我们的FH-97A已经领先一步。《说了土耳其的,说说我们自己的FH-97A》提到:之前设想有人机-无人机组合作战网络中,FH-97A属于第四种作战型无人机,也就是设想的囚牛干的活。作战对象包括:大中型无人机,有人驾驶的高价值飞机(原本是四代机要干的活,现在有替身了),以及无防备的有人战斗机。
但是即使是重型无人机,载荷-航程能力仍远远不及有人战斗机。双方如何配合作战是个新课题。此前设想了大型无人子母机的概念,来解决作战和加油机安全的问题。
而鹰酱似乎是希望通过隐身加油机来解决问题——虽然个人以为在那个尺寸下面,外形隐身基本上没什么意义。
以后如何,姑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