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2024年12月27日
2024,总书记同人民在一起丨文化开新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强调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他重温桐城六尺巷的礼让典故,强调民生无小事,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他指出民心是革命胜利的关键。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他强调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引导学生报效国家。他还强调要学习谷文昌精神,以百姓口碑衡量干部业绩。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各地,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 **六尺巷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重温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强调民生无小事,通过邻里间的礼让,反映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谦让的美德。

❤️ **民心至上:**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总书记强调“民心最重要”,指出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 **教育的根本:**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总书记强调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这指明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 **谷文昌精神:** 总书记强调要学习谷文昌精神,以老百姓的口碑衡量干部业绩,这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为人民谋福祉。

🌍 **文化自信:** 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体现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4年,一次次考察,一次次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愈走愈宽广。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桐城六尺巷。诗书照壁前,总书记重温张吴礼让典故。相传清代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向张英写信求助。张英回诗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张家主动退让三尺,吴家深受触动亦退让三尺。六尺巷从此扬名。汲古言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平津战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役,中国革命的光辉一页。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民心最重要。”

  湖湘大地,红色热土,一大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灿若群星、光彩夺目。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一师前身是创办于南宋年间的城南书院,因承续千载文脉而厚重,更因近代以来培养出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名师大家而闻名。回望历史,总书记十分感慨:“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参观谷文昌带领全县百折不挠植树治沙事迹的展览时,总书记驻足凝视,仿佛进行着一场跨越数十年时空的对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也正如这一次在谷文昌纪念馆,总书记所强调的,“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谷文昌身上的精神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涵养道德情操。

  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以强烈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融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革命文化的昂扬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这片土地上展现勃勃生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文化兴国 民生 教育 民心 文化自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