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音乐流媒体平台都会为每一位用户准备“年度总结”。这总会成为一年中极具仪式性的时刻——是时候向那些默默陪伴自己的声音道一声“谢谢”了。
未来预想图这次也加入了进来。我们的推荐列表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音乐、现场演出、播客等。其中不乏非常私人的感受,一些甚至是限定于彼时彼刻的声音,再无复现的可能。但我们依旧想分享给你——说不定你会因为某句话或某段声音,切实感到“原来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
现场
01
用我的安可曲来纪念你
#演唱会
Yojiro Noda welcomes you to WONDER BOY'S AKUMU CLUB
音乐人:野田洋次郎
时间:2024 年 9 月 27 日
这是野田洋次郎的一场个人演出。我并非要推荐整场演出或他的新专辑,而是想分享他在安可环节翻唱的《被甩男女》(フラレガイガール)——这是我今年看过最难忘的现场演出片段。
这首歌是野田在 2016 年为日本女歌手“酸欠少女”Sayuri 创作的。虽然这首歌与 Sayuri 独特的嗓音极为相配,但歌词和旋律中流露的分手后的不甘、拧巴和小脾气,那种曾经愈甜蜜如今愈酸楚的情绪,无疑带着浓厚的“野田味儿”。“真想听听洋次郎的版本,可惜机会渺茫”——我曾这样对朋友说过。
演出当天上午,Sayuri 的公司发布公告,称她在几天前因病离世。当晚,野田洋次郎临时决定在返场时演唱这首歌以纪念 Sayuri。当他唱到最后几句“时间差不多了,我该走了”时,不禁在钢琴前掩面哭泣。
我始终觉得,现场演出的魅力在于那些独一无二的瞬间:或是一首专场限定的编曲,或是一个唱错歌词的意外,抑或是一首期待已久却在猝不及防时听到的歌。这些瞬间无法被音源重现,你能做的只是用尽所有感官,让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一刻。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我们能以怎样的方式纪念一个人?野田洋次郎给出了作为音乐人的答案:在这一天,为观众演唱我写给你的歌。
02
至少这一刻,我们共享同样的感受
#演唱会
THE VOLUNTEERS ASIA TOUR 2024 - SEOUL
音乐人:THE VOLUNTEERS
时间:2024 年 8 月 31 日
“That means we had such a great summer”
“That means we’ll have a good autumn”
演唱会进行到尾声,眼前的大屏幕上映出这两句歌词。歌词边缘有些发红,仿佛刻进了我的眼睛里。白艺潾站在舞台的正中央,手握着麦克风,背景是随着镜头而逐一出现的观众,自发地点亮手机,和着旋律摇晃。
The Volunteers 是一支怎样的韩国乐队,甚至主唱白艺潾,我都不甚了解。我只记得我们的生日相近,一个是春末,一个是夏初。但谁会不喜欢白艺潾的嗓音呢?温柔清甜,同时充满号召力。成立个人厂牌,建立自己的乐队,她作为主唱和创作者,扎实地往前走。
我也很羡慕她,有着明晰的方向。我在这个夏初选择暂停工作,夏末站在舞台下,透过举起的手机和人头,注视着舞台上的她。然后我们一起迎来秋天。是的,我们会拥有一个很棒的秋天。就像歌词一样,在经过了秋天之后,我终于找回了平静,终于让自己可以休息。
蝴蝶,是带着香气的纸蝴蝶,在场馆的上空炸开,然后如彩带一般缓缓落下。我不用伸手去接,它们就轻轻地落在我的手上、口袋中,停在我的衣服上。这是我对这场演唱会印象最深的瞬间。至少在那一刻,这里的所有人都共享着同一种惊叹和感动,大脑里暂时不再有对立和冲突。我们眼中映着同样的红色。
03
跨越语言界限走向彼此
同时代台韩女性音乐人合作
图片来源 | MODEST MONSTER
#音乐现场视频
第 15 届金音创作奖典礼-Lost In Translation
第 15 届金音创作奖典礼-Lost In Translation
音乐人:郑宜农 Enno Cheng × 李泷 Lang Lee
时间:2024 年 11 月 2 日
郑宜农与韩国歌手李泷作为表演嘉宾共同完成了金音创作奖颁奖典礼上的演出。金音创作奖是台湾继金曲奖之后的另一特殊性质的音乐奖,主要面向的是风格各异的独立音乐,奖项设置分音乐类型而不分语言。演出共由三部分组成——郑宜农主唱的《千千万万》(普通话)、李泷主唱的《Conversation》(韩语)以及两人共同演唱的《宽宽仔来到你的面前》(闽南语+韩语)。歌曲中闽南语和韩语的碰撞据说是全球第一次。
两位女性音乐人虽然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经验——比如都是词曲创作者,都与影视结缘,都通过音乐积极参与回应社会议题。两人合作创作的这首《宽宽仔来到你的面前》配器虽然简单,但演唱和歌词都很有力量。歌曲保留了两位歌者自己的创作特色,以及不同语言的魅力,又能看到共同创作时彼此朝对方走去的样子。我非常喜欢两人合唱时不断吟唱的歌词:“我喜爱有限的世界,有限的人。”
04
科幻漫游,一次又一次爱上宇多田光
#演唱会视频
HIKARU UTADA SCIENCE FICTION TOUR 2024
音乐人:宇多田光
收看平台:U-NEXT
2024 年是宇多田光出道的 25 周年。好消息是,失踪人口回归,出精选专辑、办巡回演唱会,总有新动向传来,粉丝心情如同过年;坏消息是,被演唱会门票抽选制一顿折腾也没能抢到票,还好有官方在横滨场的录像弥补遗憾。
科幻感似乎正好能够形容这场演唱会给人的感受,细腻灵动梦幻又真挚。宇多田光也解释过给专辑、演唱会主题取名为科幻小说的原因:“一直很难向人形容我做的音乐流派。我既写词又作曲,很难以‘虚构’或‘非虚构’分类,我不是在准确写出发生的事情,也不是完全在编造故事。直到有天,我想,我喜欢科学,喜欢文学,喜欢太空,那科幻这个概念可能是合适的。我为这样的概念着迷。”
而“着迷”也足够形容粉丝对宇多田光喜爱的状态——不约而同地出现戒断反应,梦回演出现场。或许不少人最初通过《魔女的代价》《新世纪福音战士》《最爱》《First love》等影视作品误打误撞地认识她,但最终陷入单曲循环而模糊了剧情。两个小时的演唱会回顾了 24 首由她创作的新老歌曲,不管在什么时间点戳开都想跟着旋律一起旋转。欢迎来和“熊光”一起漫游彩色星系。
音乐
05
斯密马赛!
耽误大家 12 分钟听一首歌!
#曲目&MV
《Somewhere Near Marseilles-ーマルセイユ辺り》
音乐人:宇多田光
专辑:《Bad Mode》
发行时间:2022 年
MV:Bilibili 频道“宇多田光”
十几秒的旋律,一两句抓耳的歌词,就有可能成为一首“神曲”,仿佛音乐的时长越来越短才更容易在短视频平台“出圈”。
宇多田光却有一首长达 12 分钟的歌——《Somewhere Near Marseilles-ーマルセイユ辺り》(在马赛附近),被歌迷称作“马赛曲”。歌曲融合了迪斯科与动感的巴利阿里节拍(Balearic beat)等曲风,运用环境噪音、合成器等,呈现出迷幻的电子氛围,歌曲既复古又时髦。
歌词讲述了一对生活在伦敦与巴黎的异国情侣去马赛约会度假的计划,但是 MV 场景却是在水族馆。MV 不仅选用了游动的鱼类做背景,还利用夜间水族馆呈现出华丽的夜店场景。当宇多田光唱道:“ I'm in London, you're in Paris. So shall we try to plan a rendezvous vacay?(我在伦敦,而你在巴黎,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筹划一场秘密约会?)”此刻,相距几百公里的恋人相见变成一场勇气的冒险,歌词中频繁提及的马赛,既是具体的地理坐标,又透出内心深处的思索与期待。
整首歌大部时间都留给器乐和电子音效,描摹着主角前往法国东南部城市马赛途中的点滴思绪,后半部分有着赴约完一人在深夜风中渐渐清醒的落寞感。
这首歌也是一个最佳的考试计时器,我会在练习英文写作题时播放它,考验自己能否在“一首歌的时间”内写完。
06
是因为开始老了
所以才听懂了老歌吗?
#曲目
《泪桥》
音乐人:伍佰与其乐队 China Blue
专辑:《泪桥》
发行时间:2003 年
《泪桥》是我今年单曲循环最多的歌曲了。2024 年,不知怎么的,这首歌在各大音乐综艺和社交媒体上翻红了,我不免俗地受到了影响。再后来,不由自主地找到了原唱。哦,是那个引领万人帮帮唱的伍佰。
由于歌词夹杂了许多日常场景,感情表达得相当直白,它们不需要特意记便会留下印象。比如,有一句是,“就像站在烈日骄阳大桥上,眼泪滚滚滴落在我的脸庞”。另外,伍佰的咬字方式让“空耳”都变得意义深刻。比如,我以为他唱的是:”想象你的(伤害),编织了谎言懈怠。” 实际上歌词是:“想象你的(相爱),编织了谎言懈怠。”这两种解读都成立,多么巧妙。
单曲循环的原因,除了好听之外,或许还有一个不想承认的事实:随着年岁增长,我拥有了更多经历,能够共情歌词了。今年我还突然对另一首伍佰名曲《挪威的森林》(1996 年)产生共鸣。每当我路过“湖面”,看见“雪白明月照在大地”,我感受到一股哀而不伤的力量,知道曾经有人体会过我的心情而感到欣慰。当然,也隐隐感到疑惑,以前怎么没觉得这首歌如此对味呢?是我老了吗?
不管答案如何,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实地参与一下万人帮唱团。
07
来自中西部的酒红色旋风
#专辑
《The Rise and Fall of a Midwest Princess》
音乐人:Chappell Roan
发行时间:2023 年
迷幻乡村音乐和复古前卫的视觉风格,这种奇异的混搭就是 Chappell Roan——在今年竞争激烈的格莱美中仅靠一张专辑就挤进年度提名的超级新人。
人们试图用各种标签来描述她,放克、民谣、R&B,但好像什么标签都很难概括。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也许就是 Chappell 的魅力。在这张专辑里,她诚实地展现了一个小镇酷儿女性的自我探索,关于身份认同、爱情、人际关系、回不去的家乡和遥不可及的梦想。丰富的编曲层次让歌曲变成了一种“发疯”般的情感抒发,配合风格强烈的坎普装束,Chappell 成为了一个足够独特、有冲击力的表现符号。
大受好评的《Femininomenon》讲的是女性声音的回归和正视自身欲望的诉求,《Pink Pony Club》是酷儿身份和传统家庭观念的冲突,其他曲目则包揽了一系列复杂而细腻的爱情体验。这些的确是足够 Gen Z 的主题故事,但也像专辑的名字一样,更是关于 Chappell 自己从中西部一路走来的起起伏伏,真实而又诚恳。
不是人人都和她有一样的人生经历,但她所表达的生活切面又能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在《California》里她唱到自己本来想在加州实现梦想,却迟迟无法如愿。加州的叶子不会变黄,而她突然开始想念密苏里小镇的四季。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正好在没有四季的广东,也在逐渐变冷的空气里,头一回想念起北方的故乡。
08
去,感受自然的律动与自由
#曲目
《Wind Beat》
音乐人:Nomak
专辑:《Muziq And Foto》
发行时间:2009 年
风不是无形的存在。《Wind Beat》这首曲子以钢琴旋律开场,伴随着弦乐模拟风的轨迹。专辑《Muziq And Foto》的作品整体也充满了流动性,将各种乐器巧妙结合,以此表现风声、水流等大自然的声音。
《Muziq And Foto》封面是望不到边际的草堆和天空。日系爵士嘻哈制作人喜欢将目光投向自然和日常,把人们平日忽略的细微之处写成旋律。
入坑爵士嘻哈的这些年,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比如 Nujabes、DJ OKAWARI 等。他们的作品往往给予我一种“哇,真好欸,不受拘束的自由感”。每当我听到 Nomak,很难不感动于大自然的原始呼吸。他的音乐灵感也大多来自花草树木,作品鲜少使用人声。塞上耳机,我会立刻想要开启一段漫步自然的冒险旅程。
09
揉入生活细节里的温柔
#迷你专辑
《Letter To Myself》
音乐人:金泰妍
发行时间:2024 年
我住在上海的一个老小区,和对面楼间隔只有五米。晚上九十点,如果呆在卧室里,每隔几日就会听到对面楼传来泰妍的歌声——是某位居民洗澡时外放的歌声。
每次听到声音响起,我就会立刻竖起耳朵,试图让自己做测试:根据旋律,三秒内猜出是哪一首歌。如果刚好是我今天也听过的歌,就会觉得很开心。有种自己的小取向找到了共鸣者,在和对面隔空击掌一样。
11 月 18 日,金泰妍发布了第六张迷你专辑《Letter to Myself》。发布那天我刚好又在家办公,把整张专辑当作居家背景音乐循环了一整天。专辑主题是“对自己坦露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略带摇滚的曲风配上泰妍爆发的高音,充满了力量;专辑的其他歌曲也非常顺耳,感觉像一位姐姐安静地待在我旁边,做着她自己的事,偶尔会哼两句歌,或者和我说上几句话。
随着出道年限增长,泰妍所发布的歌曲内容慢慢从向外展现自己,到向内观察自己、和自己相处,在歌曲的演绎上也显得更加从容。这次的专辑照片,有很多张是泰妍只身一人在英国街头走路、驻足的样子,这些照片上的姐姐看起来特别淡定、自如。正如这次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情绪,我们总归要学会和自己相处。
10
Make 印象派 Great Again!
#曲目
《Jeux d'eau》
作曲:Maurice Ravel
演奏:Yvonne Lefébure
收录于《Ravel: Le Tombeau de Couperin & Jeux d'eau & Other Piano Works》
发行时间:1975 年
#曲目
《Jeux d'eau, M.30 (Live)》
作曲:Maurice Ravel
演奏:Sviatoslav Richter
收录于《Ravel & Rachmaninoff: Piano Works (Live)》
发行时间:2021 年
这个旋律应该不陌生吧?今年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上,27 岁的钢琴家 Alexandre Kantorow 在桥上冒雨弹这首曲子——水珠在琴盖上跳跃,和“水之嬉戏”(Jeux d'eau)一语双关。
由于拉威尔生前饱受疾病困扰,在磁带录音技术普及之前就已逝世,所以并没有本人的演奏版本。法国钢琴教育家 Yvonne Lefébure 年轻时曾接受过拉威尔的指导,她活到了 1986 年。在她晚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她表演了《水之嬉戏》的开头,提及“拉威尔让钢琴发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我自认为理解了这个特征:琴声不能太饱满,演奏者要像用手指拨动湖面一样,让钢琴发出风铃似的清脆的声响。
这首名曲翻弹无数,我在此想推荐两位钢琴家的演奏,一位是 Yvonne Lefébure 本人;另一位是苏联钢琴家 Sviatoslav Richter,通称“里赫特”,号称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不喜欢录音室,留下了大量现场音乐。我对比了十多位钢琴家的翻弹,这两位最让我相信“钢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聆听不同人的演绎,解读他们的心声,也是音乐的乐趣之一。
播客
11
E!听着听着,我仿佛从巴黎路过
《鹰眼时间》Vol.90 “奥运终曲:告别总是匆忙的”
发布日期:2024年8月14日(巴黎奥运会闭幕式后1日)
每点下这期播客,似乎又重新路过奥运时期的巴黎。
奥运,不仅是赛场内的竞技,更是城市间不经意的浪漫、热烈的时刻。奥运对于城市绝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场全世界的盛大聚会。“奥运”成为一个借口,让人们再次聚集在一起,发现那些美好。
《鹰眼时间》的这一期单口节目,我跟着主播的节奏,重走“奥运”之旅,听那些“巴黎奇遇”。节目用一段在巴黎蒙索公园的奥运会闭幕式现场音作为结尾——一群人在合唱Les Champs-Elysees。似乎,满足了我对于巴黎的一切幻想。
那刻,我想我迫切想要抵达巴黎,在黄昏时刻,坐一趟主播提到的象征了巴黎奥运会的定格画面、那班地铁——6号线路过塞纳河,从地下到地上,那是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的时分。
12
把音乐当故事听
《国家大剧院·聆听古典》
这是我过去一年最常听的音乐播客,它帮助我重新认识了一些以往熟悉的古典乐作品。每期主播会对所选取的音乐片段做详细的拆解,分析作曲家的用意,让我跳脱了单纯享受“好听"的层面,开始把音乐当故事听。
最近在重听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戴着头戴式耳机走在路上或坐在车里,边欣赏眼前的景色,边想象作曲家在 300 多年前留下的音乐风景。虽然此刻的上海没有作曲家笔下的大雪,但是以小提琴的颤音表达出的寒冷却是能真切感受到的。
13
从《北京欢迎你》说起
内地娱乐圈走过的十六年沉浮
《过刊》:内娱过往 2008-2023
我一向对详尽的文化考古专题感到兴奋,看到《过刊》继 “内娱底线塌陷考 Top10~1” 系列后,再出内娱相关节目,我立即跟随更新速度听完整个系列。
这次的 “内娱过往 2008-2023” 专题节目,《过刊》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华语群星齐唱的《北京欢迎你》说起。“我家大门常打开”,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这之后,国产剧、情史与八卦、流量花、音乐综艺、四旦双冰、偶像、IP、流向小屏的卫视、主旋律、资本、耽改、应变、选秀、直播与短视频......播客从内娱 16 年间的 16 个切面讲述,既有满足猎奇心的生动娱乐八卦,也有满足好奇心的趋势变迁分析。
你可以把它当成内娱说书来听——坐上一趟走过这 16 年来的慢速列车。正如主播葛小姐所说,“内地娱乐圈是更大外部环境的一面镜子,你能看到狂飙突进,也能看到一地狼藉。” 这里既有我们的私人与集体记忆,也有时代下的翻涌沉浮。
14
没理想,就像一个生活缝隙
《没理想编辑部》
这可能是年度推荐清单里,最不绚烂的一个。这也是我想推荐的理由——过于追求有理想的人生里,就“没理想”一会吧。
从一开始,这个播客就以一种“低姿态”躺在我的关注列表里。就像播客里主持人们提到的,“没理想编辑部”就像“大学里的女生宿舍”——每一期不固定会有 2 到 4 位主播。每一期的选题,都像是窃听了我的心声:“人生就是要尽量装没事”;“我仍然是生活的胆小鬼,但没关系”;“自律的人,都是什么人中龙凤啊”。每一期里你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总有某个人表达的经历、困惑或情绪会和你共鸣。
还记得有一期,她们聊起夏令营 summer camp——意指发生在夏天的、短暂的美好经历。这么说起来,没理想编辑部,可能也是我人生里的夏令营。像是走在路上,偶尔停下,搬来板凳坐在没理想聊天组旁边,听听这个缝隙里呱唧呱唧,一会猛点头表示认同,一会困惑地观察接下来的讨论动向,一会豁然开朗觉得这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呀。聊天会结束,我也会挥挥手隔空道别——“就这样吧”。
希望它也成为你的生活缝隙,偷听一下其他的“生活版本”。
其他
15
身临其境走进“火灾”现场
然后被升华……
#艺术装置
《对统一的怀旧》(nostalgia for unity, 2024)
艺术家:寇拉克里·阿鲁那诺杜猜(Korakrit Arunanondchai)
时间:2024 年 05 月 31 日 - 2024 年 10 月 31 日
地点:曼谷美术馆 Bangkok Kunsthalle
在曼谷暴走时来到这家美术馆,二层正在展出艺术家寇拉克里·阿鲁那诺杜猜(Korakrit Arunanondchai)的作品。
我踩上厚重的,由黏土和碳铺成的黑色龟裂土地。耳边的声音循序渐进,黄色橙色的灯光配合着音乐节奏时而忽闪忽闪,时而幽暗无光。随着场景变化,空间里还逐渐弥漫开了烟雾。整个环境都在随着这段音乐震动:时而像心跳,时而是机器轰鸣声,时而是清晰的讲话声、喘息声、嘶嘶声。而最震撼的,莫过于一大段渐强的唱诗班合唱——像天使哀嚎,吟唱回荡的声音弥漫在整个空间中。声音最终以喊叫声达到高潮,然后逐渐消散,留下混响的尾音和金属铿锵声在发霉的墙壁上回荡。
走在空间里,包裹着身体的音景让心流和皮肤共振,我先是感到颤抖。与好友漫步好几圈,抚摸龟裂土地上印刻的文字,比如“死后世界”,靠着水泥墙角蜷缩着坐下时,想哭——大火吞噬了整个空间。
这件作品来自于展览空间本身。曼谷美术馆的前身 Watana Panich 曾是一家印刷厂,也是泰国最重要的学术出版商。大约 20 年前,一场大火烧毁了这里,造成了严重的基础设施损坏,之后该空间便被废弃了。今年 1 月,这栋废墟被改造成了艺术空间。艺术家阿鲁那诺杜猜为这个场域量身定做了艺术装置。
16
还好累了就能来个10分钟的放松
Balance
如果统计过去一年里陪伴我最多的声音,是冥想 App 里那个叫 Leah 的女声。
冥想 App 是我生活的暂停键和能量补充剂。在不愿起床的清晨,一身疲惫的午间和夜晚,临近崩溃的瞬间,闭上眼,Leah 温柔地声音会邀请我深吸一口气。将双臂自由垂放在身体两侧,带着好奇观察从头到脚每一个身体部分的感觉,和当下保持一步距离。当我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世界的亮度好像按了一次加号。
一个人生活在国外,最深的孤独莫过于独自生病。几个月前,一场重感冒让我四肢无力、酸痛难耐。我整个人瘫在床上,痛苦不断提醒着我此刻的虚弱,而我却毫无办法。带着怀疑,我打开了App 中一个专门缓解病痛的音频。Leah 的声音缓缓地说道:“我很抱歉你现在感到不舒服,不过也许你可以带着好奇心,去描述一下痛苦的具体位置、频率和质感;或者去感受身体那些尚未被痛苦侵占的部位,它们的舒适感。” 让人惊讶到是,10 分钟后,痛苦依然存在,但变得可以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