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4年12月26日
当身边亲人离去的那一刻,我才真的懂了数字生命的意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在得知外公去世的噩耗后,经历了从麻木到悲痛的情感转变。外公的突然离世让作者深刻体会到亲人离去的伤痛,并反思了生命的意义与死亡的定义。文章记录了作者从无法接受到逐渐理解的过程,以及对传统祭奠方式的重新认识。作者提出通过数字生命的方式来延续对逝者的记忆,认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数字生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怀念方式,让记忆更加长久。

👴 外公的突然离世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最初的麻木到后来的悲痛,深刻体验了亲人离世的伤痛。外公曾是抗美援越的老兵,一生节俭,他的离去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 作者重新审视了烧纸钱的传统习俗,不再认为其是迷信,而是一种寄托思念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这种方式超越了科学与理性,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 作者提出“数字生命”的概念,认为这是延续逝者记忆的新方式。通过AI技术,可以创造与逝者相关的新回忆,让遗忘来得更慢一些,让生者对逝者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抵抗真正的死亡——遗忘。

💔 作者认识到生死的不可控,能做的只有珍惜记忆,并将其用AI的方式留给后人。这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弥补了面对死亡的无力感,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尊重。

原创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4-12-26 09:01 安徽

人生除死,无大事。

我现在还是恍惚以及懵逼的,一切来的太快。

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只能写下一些东西,来用一些文字作为记录。

昨天下午2点,我在房间收拾完,刚准备打车出门,奔赴一场又一场的会。

却收到了我妈打过来的电话。

电话里我妈泣不成声,只说了一句话:

“爹爹快不行了,你快回来。”

爹爹指的是我的外公,我妈的爸爸。

在我的印象里,外公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长者,可能是因为军人出身,所以一直有那一股子韧劲,曾经他也非常自豪的跟我说过,他曾经抗美援越的故事。

没错,抗美援越,很多人可能知道抗美援朝的故事,但是另一段抗美援越的历史,知道的却都知之甚少,我也是从我的外公嘴里听到的。

他说,曾经最惊险的一次,就是他们正在帐篷里吃饭,但是炮弹就从落下,直中帐篷,直接在身边爆炸,他运气好,只有轻伤,但是因为炮弹太近,所以对耳朵冲击很大,就一直拉下了一些耳鸣的病根子。

他也保持着一生节俭,经常为了省电省钱,空调都舍不得开,他说,都是苦日子过来的,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更是要节省点。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好人,打了半辈子战,老了终于到了该享福的时候,却要撒手而去。

我妈说,前天早上还在公园散步,晚上还在看电视,但是昨天早上就突然不行了,赶紧送医院,直接就进了ICU抢救。

在听到电话后,立刻跟推掉后面三天所有的行程,跟大家道歉,然后买了最快的一班动车,先从北京到南京,再转一趟从南京回老家。

直达的动车和航班都是明天早上,但是我没有时间了。

紧赶慢赶,在4点钟终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我跟我妈说,我上车了。

但是得到的却是噩耗。

终究还是没能赶上。

刚收到的消息的时候,我感觉我是麻木的,并没有特别剧烈的反应,就感觉,像收到了一条普通的消息。

但是一小时后,第二遍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瞬间破防了,眼泪也就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余华说,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

我突然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六个小时后,当我回到家,看着照片摆在桌上,然后跟着长辈的话语,上香、磕头。

然后我妈说,去给爹爹烧点纸吧。

9斤四两的纸钱,就在火盆里熊熊燃烧。

以前我觉得,烧纸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人去如灯灭,一切烟消云散。烧纸有什么用呢?对这种事嗤之以鼻,觉得这种封建迷信真的蠢。

当时这一刻,我忽然一下子懂了。

当你自己的亲人逝去后,什么科学不科学,你只会想把世界上,所有的迷信都来一遍。

这些所谓的迷信,不是科学,更不是什么所谓的客观理性的知识。

我们用这种方式,祭奠前人,只是一种思念。仅此而已。

当烧完纸钱,看着我妈、我的舅舅、我的小姨,他们说话说着说着就会哽咽,总是会不自由的叹气,我想,所有人的思念,都是相同的。

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

或许,我应该做个数字生命。

很久以前,我们给故去之人,立一座墓碑以怀念。

后来,有了文字,我们留下的他的传记,让他的故事流传于天地。

再后来,我们有了照片和视频,我们能随时想起那段时间的点点滴滴。

现在,我们有了AI,我们可以跟已故之人再创造一些新的回忆。

让遗忘,来得更慢一些。

让我们还可以,记得更久一些。

字生命的意义我觉得就在于此。

我不想谈论那些所谓的道德、所谓的人权。

斯人已逝,我只想,让还在之人,那份记忆更浓烈一些。

我想,也做个外公的,数字生命。

外公的葬礼还没有开始,家里正在张罗一切,电话声此起彼伏,亲戚们也都在赶来的路上。

我也总觉得自己是不是还能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去弥补这种深深的无力感。

可事实上,生与死从来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事,我能做的,只有珍惜我还记得的每一个细节,把它们牢牢地刻在心里,不让时间带走。

把这些细节,也用AI的方式,留给还在的人。

只要记得,就没有真的分别。

《寻梦环游记》中说,人的死亡有三层定义:

你在停止心跳的时刻,是你生物学角度的死亡。

举行你的葬礼的时刻,是你社会学角度的死亡。

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的时刻,才是最终的死亡。

死亡不是永别。

遗忘才是。

以上。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数字生命 亲人离世 AI 记忆 死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