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2024年12月25日
3年时限临近,近一个月50多只参公大集合宣布动向,延期成主流,也见清盘、移交公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临近年末,大量参公大集合产品面临存续期满,管理人纷纷采取行动。近期,多家券商资管宣布延长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的存续期,以应对资管新规的三年期限要求。与此同时,部分产品因无法转为公募而走向清盘,也有部分选择变更管理人至旗下公募基金或取得公募牌照。这些举措反映了当前参公大集合产品市场的复杂局面,既有延期以求过渡,也有清盘退出,更有通过变更管理人或取得牌照寻求转机,多种选择并存。

📅 临近年末,大量参公大集合产品因资管新规三年期限到期,面临存续期满的问题,多家券商资管选择延长产品存续期,以应对无法立即转为公募的困境。

📉 部分参公大集合产品因无法满足公募化改造条件或规模较小,选择清盘退出市场,如东海证券旗下多只产品清盘,显示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 一些券商资管通过将旗下产品变更管理人至具备公募牌照的子公司,或自身取得公募牌照,寻求产品转型和持续发展,如东海证券将部分产品转至东海基金,招商证券资管获得公募牌照后变更产品注册。


财联社12月25日讯(记者 周晓雅)临近年末,越来越多的参公大集合产品正面临存续期将满的情况,产品管理人动作频频。

12月24日,6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同时公告称,在切实保护现有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各管理人提出延长对应产品的存续期限,并修改资产管理合同、招募说明书。这也使得近期宣布延长存续期的参公大产品队伍继续扩大。

12月25日,又再有5只参公大集合产品许宣布延长存续期。这也成为近期参公大集合产品的主流选择。

财联社记者通过梳理公告了解到,截至12月24日,近一个月有40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宣布延长存续期,涉及15位产品管理人;走向清盘的产品则有3只,同期还有2只产品正提示清盘风险;另外,还有4只产品宣布召开持有人大会,4只产品提示将变更注册。

种种选择的背后,当前的参公大集合产品市场发生哪些变化?

权宜之计:延期

在12月24日发出公告的参公大集合产品,无一例外做出“延期”的选择,涉及了广发证券资管、华安证券、兴证证券资管等3位管理人。

其中,广发证券资管当日宣布延长存续期的产品多达3只,分别是广发资管乾利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广发资管全球精选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QDII)、广发资管昭利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根据公告,广发证券资管旗下这3只产品的存续期由原定的“自本集合合同生效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延长为“自本集合合同生效日起至2025年6月30日”,也就是说存续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半年,自公告发布当日生效。

另外,广发证券资管还表示,上述3个集合计划设置特殊开放期(2025年1月2日至2025年1月15日)。在特殊开放期内,本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可提出赎回。

华安证券旗下的华安证券汇赢增利一年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华安证券聚赢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在同日宣布存续期延长至明年6月底,并作出相应的特殊开放期;兴证资管金麒麟恒睿致远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则是延长至明年6月26日。

之所以需要延长存续期,是资管新规以来大集合产品推动公募化改造,彼时,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对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旗下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提出3年的合同存续期要求。

后来,虽然由于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的过渡期均延长至2021年底,但截至今年年底,也达到了3年之期。

存续期即将到达,但管理人仍不具备转变为公募产品的条件,这也使得延期现象频频发生。

事实上,自11月24日以来的近一个月时间,已有15位产品管理人对旗下的在管产品作出了类似的延期安排,不乏在管产品数量较多的管理人。比如,12月23日,光大证券资管一次性宣布对旗下11只集合资管计划延长存续期。海通证券资管则是12月以来相继宣布对旗下8只产品延长存续期。

终局:走向清盘

也有资管计划在期间因存续期满走向清盘。近日,东海证券宣布东海证券海盈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清盘。东海证券表示,截至今年12月13日,该集合计划合同期限满3年,触发集合计划合同终止情形,应当终止,且无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因此于今年12月13日予以终止,进入清算程序。

这也成为东海证券近一个月来第二只清盘的参公大集合产品。此前,东海证券海盈3个月持有也在12月初触发清盘的情形。

从公开资料来看,东海证券旗下有一家参股公司拥有公募牌照,即东海基金。公司官网显示,东海证券对其持股占比达到49.94%。不过,东海证券并未把旗下的所有参公大集合产品都变更管理人至东海基金,这背后,规模大小或是考量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东海证券海盈6个月持有和东海证券海盈3个月持有的规模分别为660.28万元、93.21万元。

另外,国海证券旗下的国海六个月滚动持有也在12月初清盘。相关公告显示,存续期届满也是这只产品的清盘原因。在清盘之前,该基金也曾在今年6月初被延长了半年的存续期,但最终仍被清盘,截至今年9月底,该产品规模曾达到6.57亿元,占国海证券公募产品管理规模的15%以上。

东吴裕丰6个月持有也在近期频频提示清盘风险。根据公告,东吴裕丰6个月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自2021年12月27日起生效,即将于今年12月27日到期终止,截至12月23日日终,本集合计划的剩余期限不足1周,即将触发终止情形。

转机:变更管理人或取得牌照

上述的东海证券,也在近期将旗下另外一部分产品转交给东海基金。公告显示,东海证券海鑫双悦3个月、东海证券海睿进取、东海证券海睿健行等4只产品均在11月底公告称,履行相关程序后将集合计划管理人由东海证券变更为东海基金。

管理人变更的同时,这些产品的产品名称、登记机构、业绩比较基准、运作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根据公告,此次变更将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而为了充分准备集合计划变更相关事项,部分产品拟在履行必要程序后将存续期限延长至明年。

招商证券资管则是从11月下旬以来,多次提示旗下招商资管招朝鑫中短债、招商资管智远增利债券、招商资管睿丰三个月持有期债券等3只集合资管计划即将召开持有人大会。根据相关公告,招商证券资管已于去年7月24日获得证监会的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批复,今年4月获得正式的公募业务展业许可。

招商证券资管表示,为充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向证监会提交了旗下相应的集合计划变更注册的申请,并在近期得到批复。由此,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相应的变更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了对产品的名称、投资范围、投资限制和估值条款、调整信用债投资策略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参公大集合 存续期 公募化改造 清盘 管理人变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