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2月25日
千方百计吸引外国游客,到底图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指出,中国入境游正在复苏,2024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客已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如延长过境免签时间、增加免签国家等,以吸引外国游客。韩国游客成为热点,上海、张家界等地成为热门目的地。入境游不仅带来旅游收入,还能缩小服务贸易逆差,其经济意义重大。此外,入境游也是商务往来、投资建厂的引子,促进跨国交流。文章还探讨了入境游的深层意义,认为这是一种人性本能的交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融入世界。

📈入境游复苏:2024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客已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各地积极推出政策吸引外国游客,如延长过境免签时间、增加免签国家等。

🌍 韩国游客成亮点:上海、张家界等地成为韩国游客热门目的地,当地为吸引韩国游客提供韩语手册、韩语服务、韩元消费等便利措施,韩国游客数量显著增长。

💰 经济意义重大:入境游不仅带来旅游收入,还能缩小服务贸易逆差,其经济意义重大。入境游也是商务往来、投资建厂的引子,促进跨国交流。

🗣️ 人性本能交流:入境游是一种人性本能的交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开放的语境,让人们学会一种交流的语言,这与国运相连。

据报道,目前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正在回流。

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入境游客约0.9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

这从国内的舆论也能感受到,“China Travel”“City不City”开始铺天盖地地成为舆论关键词。一时间,“欢迎外国游客”一下成为主旋律。

政策层面更是力度空前。12月17日,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新增21个口岸至60个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过境免签的外国人可以在24个省允许停留活动区域内跨省域旅行。

在此之前,中国免签国家范围已经扩展至38国。从这些举措,都不难看出吸引国外游客的态度。

而外国游客入境游,从来也不是“来玩”那么简单。

01

这几天,舆论突然开始出现韩国游客“挤满”上海、张家界的新闻。

据说,对于现在很多韩国人来说,“今年冬天,他们的网红打卡首选城市,不是想象中的土耳其、东京和巴黎,而是中国的上海”。

在媒体报道的截图里,从韩国济州岛出发至上海浦东的特价机票,低至300多元。在国内外的社交平台上,到处是韩国人的上海游记。

城市的景观,舒适的体验,乃至火锅店免费的水果,都成了韩国游客“文化冲击”的素材。

而在张家界,为了招揽韩国游客当地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2024年11月,张家界城市国际形象宣传片《我的家,你的世界》上线,随后张家界直飞首尔、釜山、清州、大邱等地的航班陆续开通。

为了方便韩国游客,景区里随处可见韩语手册、韩语服务的餐厅酒店,更厉害的是还可以直接使用韩元消费。在种种努力之下,2024年前三季度,韩国游客直接同比增长275%。

据说现在在韩国流行着一句话“孝顺父母,就送他们去张家界旅游”,中国的张家界已经成了韩国的国民级景点。

外国游客不只是韩国,目的地也不只是上海、张家界,各地都在秀自己的人气。

今年1月至10月,南京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44.5万人次,同比增长68.4%;1—9月深圳接待入境游客2317.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1.7%;甚至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都称自己每年接待国外游客近万人……各地已经卷起来了。

这背后,其实存在一个姿态的转变。除了前面提到的免签、过境签政策,其他各方面都在优化。移动支付、外语志愿者服务、App外语版等等,都在改进完善。

想想前几年,有些地方的地铁站英文翻译等,还都是“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不明白”的拼音直译,现在则是全方位的“转型”:一切为了方便外国人旅游。

02

千方百计吸引外国游客,到底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外国游客带来的旅游收入太香了。

中国入境旅游的高峰期是在2019年,当年国际旅游收入达1313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有数据预测,2024年中国国内全年旅游收入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6.79万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入境旅游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将直接为中国的旅游收入增加10%以上,二者合计立马就超过万亿美元。

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则是中国整体的服务贸易逆差。《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货物贸易顺差593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078亿美元。

从这可以看出,中国的制造出口在“赚取外汇”,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则是“支出外汇”。而如果入境旅游可以大幅增长,将有望缩小服务贸易逆差。

此外还有个数字值得参考: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1—11月全国吸收外资7497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也是千亿美元左右。

由此可见当下背景里入境旅游的意义。如果入境旅游收入重新回到千亿美元大关,这其实和目前全国吸收外资的金额不相上下。入境旅游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而“入境旅游”的价值还不能只看旅游数字本身。入境,其实是商务往来、投资建厂、参加展会的前提。

比如前几天就有媒体报道,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和金华义乌国际机场新增成为浙江的适用口岸。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去一年,我们发现许多外国游客喜欢在中国旅游的同时进行一些商务活动,144小时就显得捉襟见肘。现在停留时间变长了,可以让他们更方便地开展商务和旅游活动”。

可见,旅游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引子,后面还会关联一连串商务活动。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政策调整的方向就是免签国家不断增多、停留时间不断延长,着眼点就是希望能让游客——也就是客商,有更多的机会找到商务机遇。

03

当然,也有很多论者指出,当前入境游还有一些提高空间。

比如有论者指出,入境游目前在中国尚有上万亿增长空间,入境游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入境游客来源地,这两年和2019年变化较大,一些传统的主要游客来源地还未完全恢复;此外,入境自由行比例大幅增长,却缺乏相对应的旅游产品,等等。

不过,当普通人看待入境游,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只能用功利性的视角来看“入境旅游”?

其实,那些外国人拍摄的“China Travel”视频,相当多的观众并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随便点开一个视频平台,可以发现这些视频的播放量相当高,弹幕堆满。

中国人为什么要看外国人介绍的中国游记?原因大概和研究《马可·波罗游记》类似,人们总想看看,自己在外国人眼里什么样子。

而这其实源自于一种人性,源自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本能。入境游以及出境游的存在,其实就是在一代人的脑海里植入一个坐标系——你生活的土地,是地球上的一个点;你目之所及之外,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从历史上看,这个头脑里的坐标系,很多时候是“奢侈”的,是来之不易的。中国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并不是想当然的。

一个开放的语境,学会的是一种话语模式,这种话语不是单纯的本国语言或外语,正像“City不City”这样的表达,你没法说清它是属于哪种语言,它只属于一种语言——一种交流的语言。

这种话语,不夸张地说,其实和国运相连。翻一翻历史就知道,看到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才能站立于这个世界。

哪怕入境游已经高分贝强调到今天这个程度,在互联网上也不乏一些异样的声音:“为什么要欢迎外国人来呢?”

也可以反问:“为什么不呢?”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让世界看见,这有什么不好吗?任何人买个房子,不还希望窗子多一点吗?

看到入境游,也不妨回归一种纯粹: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人性本能,也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形态,生为人类,任何人都有权利也应该生活在一个世界的语境之中。

如果有一天这真的成为了所有人毫无疑问的认知背景,在这一点人们不再质疑、不屑讨论,那么所期望的种种经济效果,或许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入境游 旅游经济 文化交流 服务贸易 国际视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