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6月24日
为什么有的员工“哇哦”你的客户,有的员工“泼”你的客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周五我看到了某咖啡品牌旗下的员工,泼了一个比较picky的客户一脸咖啡粉。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时间,我却想到的是另一个品牌, 美捷步(Zappos),一家卖鞋的网站,因为其独特的购鞋体验(每次会给客户快递三双鞋)而成功地卖给亚马逊,创始人谢家华少年成名。谢家华很年轻就去世了,排除他的个人隐私不谈, 我非常欣赏他一手构建的Zappos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他坚持基于这个价值观筛选员工的实践精神。

我第一次看到他《三双鞋》那本书中,提到他的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就被深深震撼和启发。他说,通过服务让人们感到惊讶:"WOW"!而如果你想要让你的员工WOW你的客户,你就要挑选那些真正热爱你的事业的员工来面对你的客户。短短的一句话,做起来,他写了两本书。

我是个咖啡的重度爱好者,我也是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的无脑死忠粉,我也研究过很多国内新兴咖啡品牌,除了瑞幸(我认为咖啡在瑞幸商业体系下只是载体,换成什么其实都可以),我觉得其他的咖啡品牌活得都非常拧巴,你在门店感受到的都是初心和现实的撕扯。 咖啡是一种文化;喝咖啡是一种需求;咖啡店是一种零售业态;咖啡师是某种艺术创作者;咖啡店服务员是咖啡故事的传播大使和咖啡需求的服务满足者;进门喝咖啡的人诉求各式各样......这背后是复杂的文化,能力,岗位的设计,匹配和融合,肯定不是写几句口号上墙,大家就能做到的。

伯恩斯曾经说过,真正的领导力,是当人们有选择不跟随你的权利的时候依旧选择跟随你。否则只是权利。00 后整顿职场的背后,是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对领导力要求更高,而且千人千面。怎么破?唯有真诚和尊重。

未来的企业文化和过去20年都不太一样了, 没有了热钱的加持,你的权利骤减,你能给的有限, 而随着有很多选择权的人涌进职场,你到底又能给他们什么?所以对于我们创始人,这次事件也都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管理"我们的员工?通过他们更好更快地为我们的客户传递惊艳而非惊吓。

我在我们九十里社群内部提过一个观点:员工,也是我们的客户,对待你的员工要和对待你的客户一样有用户思维。我和很多的创始人聊过,大家在做营销的时候知道千人千面,知道以前的营销手段不适用了,因为客户群体变了。但还是那群人,进入到公司,你怎么会觉得用20-30年前的管理工具能够管理好他们呢?这不符合常识。把公司当产品,把创始人和管理者当产品, 把员工当用户,思考员工为什么买你和你的企业,你的独特性到底是什么?你是谁,你就会遇见谁。

作为创始人我们每一天都要思考,如何带着用户思维去管理和激发员工,识别出高潜力员工(高质量用户),花心思在高绩效员工(KOL用户),重投入时间与爱在对公司热爱且具有能力的明星员工(VIP用户),毕竟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员工加入我们的公司都是因为热爱, 很多人只是为了生存需要一份工作。怎么用"用户思维"来"运营(管理)"我们的员工呢,分享我的3点思考:

01 都别听对方怎么说,只看对方怎么做

因为无论我们怎么说,我们的行为是最真实的。说一套做一套只会让员工更加confuse,他不知道哪个是真实的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的客户第一的价值观高高地挂在墙上,却总出现员工和客户对抗的事件。什么是企业文化,就是老板和员工共同的行为。而支撑做出这样的行为背后,一定是我们的价值观指导的, 价值观,就是是非观,价值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是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比如,有的公司认为客户说什么都是对的, 而我觉得在我的专业领域,我认为对的才是对的,当然,我不能影响你相信我,是我的能力问题。所以我认为,没有甲方乙方,只有平等的价值交换。比如,有些人推崇"跪式服务", 而我坚持"站着要饭"。这都没有对与错,但你不能拧巴。你不能一边和员工说, 我们要平等与尊重,一边客户不拿你的员工当人,你也让员工忍一忍,因为他是我们的客户。 你不能一边想让你的员工充满想象力, 一边用严苛的管理制度把他们束缚成一个工具人。你更不能因为你是个聪明人, 所以只想雇佣聪明人,因为雇佣聪明人的成本之高,只适用于高利润行业。

当然,作为创始人也一样,我们也不要看员工和管理者怎么和我们说,很多时候,你的公司规模大了,你听不到真话。所以我们要多下场,多观察他们的真实行为,知行合一,行为是反应认知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眼睛一直要看向一线,看向用户,一线和客户反射回来的就是你员工的行为和你管理的质量。一线有神灵。

02 我们有限的资源,要砸在最能创造价值的人身上

创业是一个在稀缺资源下还要成功的不可能任务。而这里的资源包括,钱,机会,老板的注意力。这次事件的发生背后,一定有极限人效的拉扯,导致数据没错,人崩了。有限的资源,一定会带来艰难的选择,而如果我们在选择上既要也要还要,缺少选择质量,就很容易导致员工和管理者,说一套做一套,最终受伤的是创始人和企业。

很多新消费品牌,钱都拿去投在营销上了,那么肯定能够给员工的就有限了, 这时候你还想在员工端管理面面俱到几乎不可能,势必就会做取舍,而怎么在员工(金钱和心理)的成本上减少投入,是个课题,而我的观察,这需要HR的专业能力和与业务能力的完美结合。但创业公司找到牛逼HR的概率太低了,出错就难免了。业务因为投放增长了,员工却因为投放关注少了。尤其是零售这个行业本来就是趴在地上捡钢镚的生意, 重运营,利润很薄,大概率雇佣到真正优秀的且有热爱的员工难度高,这样的基本盘,怎么做还能持续出彩,这对创始人和HR的要求都很高。

我们每次下场给我们的客户做诊断,我都会看他们的薪酬结构, 如果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说明干好干坏在这家公司都一样,那么优秀的人为什么要在这样一家企业发展,对绩效差的人的容忍,就是对绩效好的人的伤害。所以,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员工少搞阳光普照,精卫填海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行为, 要搞英雄主义,要搞典型案例,要让大家看到,这个公司创造价值的人能够得到什么。当然,这块儿最难的是,作为创始人,我们如何定义,怎么就叫创造价值了。

一家企业80%的价值是由20%的人创造的。而如何对待20%的人和80%的人,没有对与错,更没有标准答案,是创始人的选择,但他和你所要传递给客户的你的信仰和价值观,应该是一致的。

03 回归商业本质,less is more

我之前采访谷声创始人,国内年轻人最喜欢的治愈系公众号-动物办公室的创办人,也是我的好朋友柳帆的时候,他说他们每周末不允许员工来公司工作,鼓励员工多出去走走,去鼓浪屿采风,去喝咖啡,去看风景,因为他们是做治愈系的生活美学,只有员工会生活,懂生活,他才能写出真实的带有松弛感和治愈感的生活内容。996的员工写不出来,这和他们是不是努力工作无关,这和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有关。

比如,我喜欢星巴克,我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都会去体验一下星巴克,看星巴克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对我来说是我期待的体验。但我同时也会喝瑞幸, Manner,皮爷, 我需要的只是那个地点和那杯咖啡。前者,我期待你有文化和底蕴, 后者,我可能就是期待你有标准和效率。不同期待背后, 提供服务的人的质量肯定是不同的。

我服务了100多位5000万-10亿营收体量的创始人,我发现大家很爱学习,尤其是和明星企业学,和成功人士学,但我发现大家忽略了商业模式,企业阶段和创始人人才力的不同,带来的学习结果和应用结果的不同。像一开头我说的,一个生意的核心驱动引擎到底是什么?运营效率还是选址质量,人文还是产品,规模还是品质,这些大概率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你不能面面俱到,选择出来并把最适配的人放在那里,不是最好的人,也不是明星企业的人,而是最适合你的人。有些时候有些位置必须热爱为先,有些时候有些位置必须能力为先。但,这种业人联动的解决方案,在我过去10年服务创始人的过程中,我认为是最难的,而且学不了,只能自己创造,自己感觉,自己突破。学谁,都不如基于商业本质做自己。

我在《三双鞋》那本书中感受到最好的,不是商业的成功,不是模式的创新,而是创始人,员工,客户之间,爱的流转。这本书英文叫Dilvering Happiness, 直译就是传递幸福。中文翻译成《三双鞋》更直观,也更务实,但缺少点爱。

你让你的员工感受到愉悦,他们才能让客户感受到愉悦,你让你的员工感受到爱,他们才能让客户感受到爱, 你让你的员工感受到惊喜而非惊吓,他们才会让客户感受到惊喜而非惊吓。

只要,你不是站在前台直面客户的人,你就需要通过员工传递真实的你和你相信的真实给你的客户。但让员工感受到愉悦,爱和惊喜,不是说我们目标就很划水,我们的沟通就很随意,我们的管理就很逃避冲突。反之,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大的智慧,更美好地视人为人的善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美吉”(ID:gh_5492a38089b6),作者:张美吉,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