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哥 2024-12-21 22:26 四川
原文来自来自理想第一产品线负责人汤靖
为什么理想汽车所有车型都配备了电动天窗遮阳帘?
理想L9可能是行业第一次用全玻璃顶并且带遮阳帘的车型。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全玻璃顶上安装遮阳帘,因为当时没有啥可参考的车型,所以我们还是沿袭常规的安装方案,将遮阳帘固定在白车身上,但是我们发现,这种工程方案下,头部空间完全没有竞争力。
然后大家开始的时候,也在想,是不是也做一个最简单的选择,像其他很多当时的新能源车型一样,取消遮阳帘,直接就是玻璃顶......(很多用户可能没注意,其实L9车顶其实是全玻璃的),取消遮阳帘不仅可以节省约9kg重量,也可以省不少钱,而且看上去似乎也挺“时髦”。
当时,我们找了几款当时最火的没有遮阳帘的车型过来,然后正好是21年的夏天,实际体验后,大家发现了几个重大的问题:
1.那些车型头部空间的确都特别差,如果装了遮阳帘,基本就没法用了,他们可能不是不想装遮阳帘,是装了遮阳帘就没法坐人了
2,这些车型虽然号称各种隔热指数, 它的确是隔绝了直接太阳的能量,但是时间一长,玻璃它自己也被加热了,你的头部就在火炉边上的感觉,不管你是几层镀银隔热都没用,因为玻璃自己在辐射热了,是不是有点“屠龙少年变恶龙”的感觉。
3.这种隔热很强的玻璃,为了隔热率,透光率都很差,通常都会很”黑“,从车顶看车外,黑糊糊的,看不到蓝天白云了。
我们亲自体感后,也就理解为啥有些不配天窗遮阳帘的车型,它TB上最畅销的附件是后市场的遮阳帘了.....还有些在车内打伞的照片咱们也就不show了。
然后我们又想,既然这种常规的隔热玻璃不行,那咱们用那种号称可以变色的玻璃是不是就可以。
我们把PDLC变色调光玻璃做了样件,放到了当时L9的工程样车上,然后去评审。PDLC是当时相对成熟的一种方案。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是一种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液晶微滴来控制光透过率的智能材料。PDLC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智能调光玻璃技术,它能够在通电与断电状态之间切换,调节透明度。
其实第一次评审的时候,大家觉得似乎还可以,平时看上去也很透亮,然后通电后,变成类似”毛玻璃”,朦朦胧胧的,隔热似乎也ok。
但后来仔细体会后,发现除了透亮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几个问题依旧存在。
第一:隔热问题,最开始OK,然后时间长一点,玻璃被加热后,它自己依旧会变成热源,被直接辐射到人脸上,根本无法忍受。
第二:通电后,调光变色玻璃会变成“毛玻璃”,整体和内饰完全不搭,很奇怪。
第三:我们当时增加有了二排“电视”,看电视的时候,玻璃顶上全部都是“倒影”。
也就是,和普通隔热玻璃相比,也就解决了天气不热的时候,抬头看天通透感的问题。
但是其他最关键的,隔热问题,电视倒影问题都没解决,而且还额外增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通电后“毛玻璃”感觉的问题。另一个是,当时还死贵,当时没记错是要一块玻璃要好几千。
最后纠结好长时间后,虽然当时也有说法是要不要抢占 PDLC变色隔热玻璃第一次在车上的应用的这个用户心智。
但最终决定还是不能用,还是要回归到用户的需求,回归到用户的价值。
隔热的话,物理遮阳帘一定是最佳的方案,没有之一,其他各种玻璃的隔热,直到今天都是爽几秒,等阳光照的时间再长一点,玻璃自己被加热了,那就是一个热源一直辐射在用户的脸上了。
最终还是从用户价值出发,决定一定要用物理遮阳帘,空间的问题我们再额外想办法来解决。
用户要的是舒适性,包括隔热,包括空间。空间问题是车企的问题,不能因为空间而明显牺牲用户的体验,空间的问题得逼着工程师们想办法解决。
我记得那天厂长给我打电话,说还是一定要物理遮阳帘,说他考虑再三,因为咱们是家庭用户,很多都有小孩,婴儿,没有物理遮阳帘的确不行。
看得出厂长为决策的反复似乎有点不太好意思,所以他甚至说,物理遮阳帘,如果电动布置有问题,他甚至可以接受手动。
当然,厂长说手动可以接受,大家千万别信,所以我们没管他,我们按照电动的来做的。
这就是当时从理想汽车为啥所有车型都带天窗物理遮阳帘的故事。而且我估计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细心的同学可能还会发现,其实L系列的遮阳帘 和理想ONE相比,更致密了,透光率更低。其实这些都是做过选择的。
没有天窗框架了,遮阳帘如何安装呢?
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沿着”延长线“走,原来全景天窗是安装在车身上,那我们就把遮阳帘继续也安装在车身上。
这样就可以让车身上长出支架,而支架就位于在天窗遮阳帘和玻璃之间,显然,支架和玻璃之间是需要留下足够的间隙的,没记错的话,大概1厘米左右。
我和总布置工程师一起打开了断面进行研究,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就想,能不能把遮阳帘直接安装在玻璃上呢?让玻璃上直接提供一些安装点呢?
但是在玻璃上直接提供安装点,其实还是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这么大的玻璃上集成安装点,当前的供应商是没干过的,自驱力是不足的,因为出了问题,玻璃供应商就需要解决,还不如直接卖玻璃多简单,多好。
第二点, 车顶玻璃是通过胶连接固定在车身上的,它的固化我没记错的话需要24个小时以上。
对制造工艺工程师来说,他显然希望粘结胶固化后再在玻璃上安装其他东西,
但是很明显,在生产线上不可能实现固化24小时候后再安装遮阳帘,所以这个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
第一个问题,我和总布置工程师,天窗工程师,还有遮阳帘工程师一起坐到一起,大家一起看完断面后,共识了必须这样做。
然后遮阳帘工程师也找到了一个类似的在玻璃安装固定点的案例,拿着这些东西,一起去说服了合作的供应商伙伴大家一起来推进这个方案。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找到了制造工艺工程师,把难题就交给了他们,说清楚价值后,制造工程师们当然也是很给力,想办法解决了这个不完全固就安装的问题。
最后,大家就看到了L6789,我们都有了很大的一个天窗,而且还有电动的天窗遮阳帘,天窗不仅宽度很大,而且提供的头部空间也很好!
并且由于把遮阳帘固定在玻璃上,取消了中间商-“车身支架”,我们还节省了好几公斤的重量,也省了不少不必要的成本。
这个问题的解决,其实有几个复盘点:
第一:一定要用”第一性“,去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简单的沿着”延长线“,沿着惯性,沿着惯性只会得出一个普通的结果,
第二:一定要把相关方一起卷入,大家可以用共创的方式共识共同的目标,确保所有的人都在全力以赴,对于难题,或者带有一点点挑战的创新的题目,千万不要用交接棒的方式,用交接棒的方式一定干不成。交接棒的方式责任太“清晰”了,只能做“复制”的事情。
李想将于12月25-27日(下周三到周五晚上八点)连续3天直播。读者朋友们可以预约关注一下。
加微信,进群深度交流理想长期基本面。不是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