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2月22日
热衷情绪消费的中产,在菜市场被价格背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作者媳妇在菜市场两次“被宰”的经历,一次是购买手工扫帚,另一次是定制抱枕。这两次消费都源于对菜市场人情味的信任和情绪价值的追求,然而,这种美好的滤镜被高昂的价格打破。文章深入探讨了情绪消费的特点,认为其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高销量,也因不确定性而难以把握。作者还分享了在玉石行业的情绪消费观察,提出了认知差、利润范围和场景三个关键因素,强调了商家在情绪消费中应注重服务、合理定价和匹配场景,以实现长期发展。

🛍️ 情绪消费:消费者在菜市场购物时,往往会因为人情味和对商家的信任而产生美好的情绪滤镜,这种情绪价值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他们忽略价格的合理性。

💔 背刺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商家可能存在的有意或无意行为,消费者在情绪消费中容易被高价“背刺”,导致信任感降低,最终失去回头客。例如,文中的扫帚和抱枕事件,都体现了这种现象。

⚖️ 商家策略:商家应重视情绪消费背后的认知差问题,通过提供充分的售前服务和透明的价格信息来降低退货率;同时,应将商品利润率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此外,还要注意将商品价格与消费场景相匹配,以提升消费者的整体体验。

01

我媳妇是资深菜市场爱好者。

她熟悉北京的各大网红菜市场。甭管国内还是国外,每到一个新城市,别人忙着去景点打卡,她最惦记的却是菜市场。

但她最近连续被菜市场“背刺”。

一次是买扫帚。我们在通州村里租了处小院,一次周末,媳妇带着娃去5公里外的村子赶大集,扛回来一把打扫院子的扫帚。

“我可能被宰了。”

她向我讲述了过程:卖扫帚的老太太,看起来70多岁,腰几乎弯成90度,步履蹒跚。老太太称,这是村里一位90岁老爷子手工做的扫帚,比机器生产的结实。今年可能是最后一年做了,老爷子本来要定价40块,她怕卖不动,坚持调到38块,每把只赚4块钱。

手工、老人最后的作品,加上卖家老太太的形象与村里大集的场景,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对于我媳妇这样的买家来说,比打出“全场五折”还有吸引力。

媳妇爽快付款了。

▲市集上的商家大多都是中老年人

如果没有临走时的随口一问,这会是一场愉快的消费体验。

但她偏偏问了一款摆在付款码旁边的锅刷价格,老太太回答:“本来是28块钱一把,给你26一把拿走吧。”

媳妇没在农村住过,不了解扫帚行情,但锅刷她熟悉啊,之前从拼多多买的,都是10块钱3把。即使有手工加成,9倍溢价也过于夸张了。

由此推断,38元的手工扫帚,显然也是买贵了。

几天之后,我在村口早市上看到同款扫帚,售价15元。拍照发给她,半响,她回了一个字:

滚。

第二次背刺,发生在菜市场的棉花加工店里。

媳妇去定制一只儿子睡觉用的抱枕。她在市场看过成品,65元,担心棉质不够好,跑去定做。棉花店大姐擅长做被子,但听完媳妇的需求,表示可以接单,估算价格在80块钱左右。

但一周后取货的时候,大姐掏出计算器一阵按,得到的总价变成了:125块钱。每个单项价格都很清晰:棉花70元、里套10元、外套45元。

媳妇咬牙付了尾款,同时在心里把这家店拉黑了。

02

站在消费观察的角度来看,这两场背刺其实属于同一个类型:

情绪消费的美好滤镜被价格差击碎了。

媳妇喜欢菜市场消费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情绪价值。

置身菜市场的时候,人思考的是具体的问题。牛肉要怎么烧?豆腐要跟谁搭配?哪家摊位的草莓更鲜美?当这些问题占据在大脑空间里,那些更令人困扰的问题——比如明年该怎么赚钱,小孩教育要怎么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暂时被挤到一边去了。

▲市集上的新鲜果蔬

除此之外,还有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媳妇是很多小摊和小店的老主顾,不仅见面时会寒暄,她还加了很多商贩的微信,SKU很杂,有卖猪肉的、餐具的,还有昆明、广州、长沙、成都这些美食城市的菜市场老板们,嘴馋的时候,她会让老板们发快递。

同样,在消费扫帚和抱枕的时候,她也带着情绪滤镜,默认在菜市场这种更具人情味的场景中,对方会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

▲大字号的售价牌随处可见

可惜这种“默认”败给了现实。

卖扫帚的老太太可能是有意的;做棉花的大姐可能是无意的。但两场背刺的结局都是一样:这些商贩们失去了一位回头客。

这里就要谈谈情绪消费了。

这个词在今年尤其火,从毛绒玩具jellycat到泡泡玛特,这些在我看来是售卖“无用之物”的品牌,都卖得红红火火,吃足了情绪消费的红利。泡泡玛特的股价在今年已经上涨366%。

在我家,包括jellycat在内的大大小小的毛绒玩具,至少有20个以上。用我媳妇的话说:就是买个开心。

但这也是把双刃剑。

人们因为开心买单,同样会因为不开心走开,不确定性太强。情绪消费是门好生意,却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03

最后分享几个我自己关于情绪消费的看法。

我所在的玉石赛道,本身属于情绪消费的领域。尤其是今年热销的玉石手串类产品,单价多在三位数,观赏性胜于保值性,大家也是“买个开心”。

第一个关键词:认知差

对于玉石这类非标品,做好售前服务非常重要——可以直接降低退货率。这里面就涉及到认知差的问题。很多时候,“情绪”滤镜的破碎就是因为认知差没有被及时抹平。

比如媳妇遇到的那位棉花加工大姐,她列出的几个项目中,外罩45元的价格让媳妇觉得贵,但对方只是解释:这个费料。至于为什么、费了多少,并没有详细交代。

这也就导致媳妇有了“挨宰”的感觉。

第二个关键词:利润范围

情绪消费往往容易与冲动消费挂钩,很多人习惯用消费排解情绪,我的手机就经常在半夜响起系统提示音:您的小红书店铺有新的咨询。

夜间也是大多数电商平台的下单高峰时段,可能人类这种生物在晚上更容易被情感支配。

的确有商家会利用用户“冲动”的这个特征,谋取更高的利润。

我的冤大头媳妇还干过一件事:心情不好时经过一家卖耳饰的路边摊,挑选了近20个耳环,花掉800多块,商家一点折扣没给。十几分钟后再回到原地,摊位已经消失了。

后来我们去义乌逛,媳妇看到满大街几块钱的耳环后,理解了摊主为何迅速消失:要么是当天的销售任务已经完成,要么是怕冤大头清醒,找回来退货。

但如果想长久地做好一门生意,把商品利润率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就是必需项。

在这一点上,胖东来就做得很好,它在很多商品上都标注了进货价、加价,尽可能地做到了利润透明,这对于用户来说,就是很好的情绪体验。

第三个关键词:场景

定价并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商品所处环境中的一切。

同样的商品,出现在菜市场和商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价格。对于商家而言,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商品价格带与消费场景更匹配。

▲乡村市集一般都是当地百姓买卖

很多时候,价格的“高或低”并不是一个绝对值。

比如:9.9元一杯的咖啡,你可能觉得便宜,那是因为旁边的星巴克,一杯美式咖啡要卖30元。但是9.9元还可以买什么呢?2吨水,3斤大米,5斤白面,七八个鸡蛋。如果换成买农夫山泉纯净水,可以买一箱12瓶。这么一比较,9.9元的咖啡就太贵了。

所以,你很少见到瑞幸开在菜市场里。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情绪消费 菜市场 价格 认知差 消费场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