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获得月背古磁场信息,填补了月球磁场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研究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约28亿年前发生反弹,这与此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并持续低能量状态的观点不同。这一发现为理解月球磁场演化提供了关键依据,并为研究月球磁场“发电机”机制提供了重要约束。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带回了1935.3克珍贵样品,这些样品对研究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演化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分析:首次获得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了月球磁场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为研究月球磁场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月球磁场强度反弹:研究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约28亿年前发生反弹,这与之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的观点相悖,揭示了月球磁场演化的复杂性。
🧪样品来源与研究意义: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阿波罗撞击坑采集的样品,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陨石撞击坑,这些样品对研究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演化差异、电磁场演化和地球大气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月球磁场“发电机”:研究成果为认识月球磁场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锚点,进而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关键约束,有助于深入理解月球内部机制。
快科技12月2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获得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填补了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为研究月球磁场演化、探秘“月球磁场发电机”提供重要依据。
此项成果于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据了解,我国科学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约28亿年前发生了反弹,与先前科学界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且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
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月球磁场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锚点,进而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关键约束。
今年6月,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带回1935.3克珍贵样品,采样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阿波罗撞击坑,这片区域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陨石撞击坑。
采集这里的样品并进行分析研究,将填补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开启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演化差异、电磁场演化和地球大气演化等重要科学研究的全新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