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2月19日
17家合资车企年末销量盘点:最高下滑近40%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燃油车市场份额被显著挤压,合资车企面临严峻挑战。多数合资品牌销量出现负增长,部分品牌下滑幅度甚至超过30%。为应对困境,合资车企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并积极寻求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合作,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同时,部分合资车企加大在华投资,以期在新能源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 燃油车市场萎缩:受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影响,燃油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合资品牌销量普遍下滑。17家合资车企中,多数出现负增长,部分品牌下滑幅度超过30%。

💰 降价促销成常态:为保住市场份额,合资车企普遍采取降价策略,燃油车型降幅最高达40%以上,新能源车型降价幅度同样巨大,月销过万的热门合资车型优惠力度普遍超过20%。

🤝 寻求本土合作:合资车企积极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提升智能化水平。大众、宝马等头部车企扩大在华投资,并与本土企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新车型。

临近年底,又到了各家车企的年终复盘时刻。2024年电动化转型浪潮汹涌,主导车市走向。乘联会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零售量已达959.4万辆,同比增长41.2%,累计渗透率达47.36%。

新能源车渗透率的稳步升高,燃油车份额被进一步挤压。根据乘联会数据,11月常规燃油车零售115.5万辆,同比下降7%;1-11月常规燃油车零售1,066.3万辆,同比下降15%。

燃油车份额缩小,受此影响最大的是合资品牌。时代财经统计了17家合资车企在2024年的销量成绩后发现,截至11月底,17家合资车企的销量均为负增长。

面对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没有哪一个合资车企会轻易放弃。在努力稳住燃油车市场之外,合资车企需要在新能源市场中找到更多增量。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它们能完成这一目标吗?

1 仅6家同比降幅小于10%

据时代财经统计的17家合资车企中,前11月同比下滑超30%的有3家,分别是上汽通用别克、北京现代和东风标致。其中东风标致前11月销量2.2万辆,同比下滑38.96%,较2023年同期32.74%的下滑幅度加剧。

下滑幅度在20%-30%的合资车企也有3家,分别是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和东风雪铁龙,前11月的下滑幅度分别达到27.03%、28.49%和29.73%,除东风雪铁龙之外,其它两家的下滑幅度均同比扩大,尤其是东风本田,从去年同期下滑11.76%扩大至今年的28.49%。

下滑幅度在10%-20%的合资车企有5家,分别是一汽奥迪、广汽丰田、长安福特、悦达起亚和长安马自达。其中一汽奥迪和广汽丰田由于销量基数较大,它们的下滑更值得关注。一汽奥迪今年1-11月销量为50.5万辆,同比下滑10.53%;广汽丰田的下滑幅度则从去年的13.58%小幅扩大至今年的14.94%,其今年前11月录得销量70.1万辆。

广汽丰田前 11 月销量 70.1 万辆,下滑幅度从去年13.58%扩至14.94%。

下滑幅度在10%以下的合资车企数量是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一汽-大众前11月销量83.5万辆,同比下滑9.86%;一汽丰田是17家下滑幅度最小的合资车企,其前11月录得销量70.1万辆,同比下滑2.14%,较去年同期9.34%的下滑大幅收窄。

与一汽丰田一样实现止跌回稳的,还有上汽大众、东风日产、长安福特、悦达起亚、东风雪铁龙等5家合资车企。

其中上汽大众和东风日产止跌回稳势头明显——上汽大众前11月完成销量99.9万辆,同比下滑4.02%,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东风日产下滑幅度由去年前11月的22.97%收窄至6.85%。

数据显示,东风日产的销量支柱仍是紧凑型家用轿车日产轩逸,该车今年前11月录得销量30.5万辆,占到东风日产整体销量的56.62%,在所在细分市场中排名第2,仅次于比亚迪秦PLUS。

上汽大众能实现止跌,主要得益于今年下半年的一口价定价模式。自成都车展以来,上汽大众接连推出途岳新锐、帕萨特380TSI家族、途观家族、威然等一口价定价车型。例如,威然上市一口价仅为19.99万元,较指导价直降近9万元。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总监李俊此前向时代财经表示,一口价可以做到提前让利于消费者,有助于快速提升销量。

2 借助本土企业求变

事实上,为了保住市场份额,降价求销量,是合资车企普遍采用的市场手段。懂车帝最新降价榜显示,燃油车型降幅排行榜的前十车型均为合资燃油车,且最大降幅都超过了40%。例如在北京地区,降幅最大的燃油车型是奔驰A级,该车指导价为25.13万起,最新优惠幅度高达12万元,近乎打5折。

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的降价幅度同样巨大。以北京地区为例,奇瑞捷豹路虎旗下的发现运动版PHEV终端售价由40.98万降至20.49万元。

经时代财经统计,月销过万的热门合资车型,优惠力度普遍超过20%,最高达43%。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合资企业依靠降价暂且可以保住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各品牌需在中国市场开拓新增量。

大众、宝马、奔驰、丰田等头部合资车企的外方代表,先后宣布扩大在华投资,将中国市场视作“第二故乡”。

例如,今年4月下旬,宝马宣布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200亿元投资,为2026年新世代车型在中国生产提前做好准备;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增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以强化本土研发。

与此同时,合资车企正积极与中国科技企业携手合作,全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如大众汽车与智驾方案提供商地平线强强联合,并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全新电动化车型。东风日产、一汽奥迪等老牌合资车企则牵手华为,陆续推出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合资车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ID:tf-app),作者:王瑞昊,编辑:刘学,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合资车企 新能源汽车 销量下滑 电动化转型 本土合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