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可怜Gemini 2024-12-18 08:40 广东
我****
历史的轮盘已悄然转动,人工智能,曾被寄托无限幻想的技术,如今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当AI助手如Claude、ChatGPT等登上舞台,提供无与伦比的效率与便捷时,一个讽刺而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AI如此强大,人类却依旧原地踏步。”
数据不会说谎。《Clio》报告揭示了一幅让人既熟悉又尴尬的画面——人们与AI的互动,仍然围绕那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需求:
代码调试、职业邮件模板、文章润色……
更甚者,文化差异虽存在,但背后反映的困惑却千篇一律:
养老、教育、经济焦虑……
仿佛是给了一个马良的画笔,人类依然只是画下那轮“标准化的太阳”,一座小山,和一幢小房子——像极了小学美术课的作业。
“重复故事”
Clio:揭露AI真实用途的镜子
Clio,这个由Anthropic推出的隐私保护分析平台,像一面照向人类行为的镜子,悄然揭示了AI助手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图谱。Clio不需窥探用户的具体对话,仅通过聚合分析,就能提炼出那些最常见的使用模式。而这些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真相——人类在AI面前的“重复性”故事,远超预期。
数据揭示:AI助手最常被用于哪些任务?
Clio基于数百万次Claude.ai交互,揭示了AI助手的高频任务分布(来自Claude Free与Pro用户):
• 编程与技术支持(超10%):
“Web和移动应用开发”任务占据AI使用总量的10%以上,许多用户请求AI协助调试代码、编写函数或解释技术概念。 Clio发现,“优化代码结构”和“找出程序Bug”是最多见的技术类请求,占整体技术任务的绝大比例。
编程原本是创造力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但如今,它的大量“机械工作”已被AI接管,人类的角色逐渐转向执行者。
• 写作与内容生成(6%-10%):
“帮我润色这封邮件”,“生成一份市场营销方案”,“优化这段SEO内容”……这些任务堪称AI助手的“常规菜单”。
数据中显示:写作任务中,有超过一半与职业需求挂钩,如职业邮件撰写、文章润色及内容模板生成。 写作本应是个性与思想的表达,然而AI参与的场景中,更多时候是模板化、标准化的操作——机械却高效。
• 研究与学习支持(6%-9%):
AI成了一个超级“学习助手”,用户请求包括“总结文献”、“解释复杂概念”和“提供通俗易懂的解答”。 所以特别有趣的是,Clio发现一个细节:用户经常向AI提问,要求解释物理、生物等复杂概念,且偏爱简洁通俗的答案。
这并非深度探索,而更像是快餐式的知识获取——表面满足需求,却难以引发真正的思考。
标准化背后的讽刺:人类在追求“效率”中,放弃了新意
Clio的数据结果犹如一面反射现实的镜子: 无论是代码调试、邮件撰写还是内容生成,AI被用来解决的,几乎都是“标准化需求”,这就像你请了一个智力超群的助手,但每天交给他的任务却只是“整理文件”和“复印报表”。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将这些机械化的任务交给AI? 深层原因:人类对于“安全感”的依赖
• 害怕出错:AI能快速完成任务,还能提供“零错误”的保障。
• 追求效率:在快节奏的生活与职场中,人类更关注任务的完成,而非过程的创新。
• 路径依赖:大多数人习惯了旧有的工作方式,即便有了AI,也难以跳出惯性的轨道。
结果是什么?
我们手握改变世界的钥匙,却依旧重复着过往的旧故事:
• 一边抱怨生活缺乏新意,一边用AI把生活变得更标准化。
• 一边期待AI带来创新,一边把它关进“效率”的牢笼里。
连AI 大神也被 AI 整到破防
Clio的数据告诉我们,AI并非无能,而是被我们用来重复了无数次过去的故事。
• 它可以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冒险家的工具,但我们却把它变成了一个“高级模板生成器”。
• 它可以帮助我们想象未来的奇迹,但我们却让它修修补补当下的琐碎。
在AI面前,我们选择了安全,而非冒险;
我们选择了高效,而非创新。
但这真的值得吗?
给了我们一支“神笔”,却只画出一轮“标准太阳”,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
当然Clio也捕捉到了一些“闪光点”——那些敢于跳出重复故事的人们,正在用AI探索新的可能性。
AI的意义,不是让我们活得更快,而是让我们重新找到创造的乐趣
焦虑全球共鸣
跨语言使用差异的揭示:多语言数据下的非英语高频主题
Clio团队对Claude在多语言环境下的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更好理解用户在不同语言社群中的互动方式。研究特别比较了英语与非英语对话,发现特定话题在非英语用户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英语用户。
非英语对话的高频议题分布,研究显示,西班牙语、中文与日语的对话中,有以下几个主题相较整体平均比例表现出更高的出现率:
经济理论及其现实应用的解释与分析(在西班牙语对话中突出)
老龄人口与老年护理方案的研究与制定(中文和日语对话中都有较高比率)
文化与创意领域: 创作并分析动漫、漫画内容相关项目(在日语中占突出地位):用户利用AI围绕动漫、漫画进行灵感激发、剧情分析和创意构思,体现出日本用户对文化创作辅助的需求。
文学创作与故事情节构思(中文对话中犯罪、惊悚、悬疑小说的创作需求较高):数据揭示出中文用户对复杂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类创作的兴趣,AI在此可提供丰富的素材与创意参考。
三、AI中的闪烁微光
在海量的重复对话背后,Clio也捕捉到了一些意外的惊喜——那些敢于跳出陈规、探索新领域的使用者,正在用AI创造属于未来的新故事。
AI并非只有“标准化工具”的一面,它还能成为创造力的放大器,助力人类探索全新的可能。
桌游里的“地下城主”:虚拟叙事的新起点
Clio报告揭示了一个充满创意的使用场景:AI被用作桌面角色扮演游戏(RPG)的“地下城主”。
• Clio发现了大量用户请求AI提供RPG冒险故事背景、环境描述与角色互动,形成了一个名为**“Roleplay as Dungeon Master for tabletop RPG adventures”**的聚类任务。
• 这些请求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游戏剧情生成,还包括角色发展、谜题设计及复杂世界观的构建。
在这里,AI不再只是工具,它成了人类创造力的合作伙伴,共同编织出一场场充满想象力的冒险。这种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叙事探索,让AI真正参与到“新故事”的书写中。
Clio还发现了一类较为前沿的技术应用:优化和建模城市交通系统。
这类任务被归为Optimize and mode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traffic flow,聚焦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例如城市拥堵、路线规划与公共交通网络的效率提升。
• 这些请求并非单纯的代码调试,而是涉及算法设计与现实系统建模,体现了用户在AI辅助下推动社会创新的尝试。
• 请求内容包括:
• “设计一个算法,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减少高峰时段的拥堵。”
• “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公共交通路线,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领域,AI不再局限于任务执行,而是与人类合作,推动着现实世界的变革。它展示了技术如何从“问题解决者”跃升为“未来建构者”,为社会带来更智慧的解决方案。
另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聚类,来自于AI在创造性写作”中的角色,尤其是在科幻与幻想文学**领域的应用。
Clio发现,用户常要求AI生成全新的故事背景、人物设定与情节大纲,这些请求被归为Assist with creative fiction writing, especially in sci-fi and fantasy。
与职业写作模板不同,这类请求充满了创意性,用户希望AI提供新颖、引人入胜的内容。
AI的光芒,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Clio的报告就像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了人类在AI面前的惯性与局限,也捕捉到了那些敢于跳出平庸、追寻创造力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如同暗夜中的微光,微弱却坚定地闪烁,提醒着我们——AI的真正潜力并不在于它能替我们完成多少重复的任务,而在于它如何帮助我们开拓未曾到达的疆域。
AI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效率的工具,也可以成为灵感的火花。
• 当我们用它生成邮件模板、修补代码、优化流程时,它的光芒是微弱的,只是我们现有能力的延伸,是对“安全感”与“标准化”的再一次妥协。
• 但当我们用它去讲述新的故事、探索未知的世界、解决那些深藏在人类社会中的复杂难题时,AI的光芒便耀眼夺目,它成为了人类超越自身局限的阶梯,成为我们想象力的放大器与创造力的伙伴。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因为有人选择不走寻常路。
• 正如蒸汽机的发明者没有满足于“更强大的牛拉车”,而是用它驱动了工业革命;
• 正如电力的发现者没有止步于“照亮房间”,而是让世界进入了光明时代;
• 今天,AI赋予我们的,也不仅仅是高效与便利,而是打破常规、创造奇迹的可能性。
因此,AI的光芒,取决于我们如何去选择、如何去使用它。
它可以让我们在熟悉的轨道上高速前行,也可以带领我们驶向未知的星海;
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平凡的任务,也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最锋利的笔,写下那些充满惊奇、突破常规的未来篇章。
未来的故事,由我们书写,而AI,将见证并参与这一历史时刻——它不会替代人类的创造力,但它将永远放大那些敢于打破平庸、追求卓越的选择。
“光芒从来不属于工具,而属于使用工具的人。AI只是开始,而选择,永远在我们手中。”
本文 AI 创作的,感觉不是很真实...
欢迎一键三连,添加公众号为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新鲜推文
添加 FishAI公众号,欢迎加入交流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