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2024年12月18日
媒体揭秘:你的羽绒服竟然是二手羽毛球做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低价羽绒服可能暗藏猫腻,部分商家用“飞丝”代替羽绒,甚至使用回收羽毛球的刀翎粉碎而成。这种“飞丝”与羽绒在保暖、蓬松度等方面差距巨大,且清洁度堪忧,可能导致过敏甚至中毒。央视也曾曝光羽绒被“飞丝”骗局,商家利用“飞丝”外观与羽绒相似的特点,以次充好,消费者难以辨别。这种行为不仅降低了产品质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需警惕低价陷阱。

⚠️ 低价羽绒服可能填充“飞丝”,而非羽绒。部分商家通过粉碎禽类毛片或回收羽毛球的刀翎,制成飞丝,以降低成本。

❄️ “飞丝”与羽绒在保暖、蓬松度和轻便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飞丝”的清洁度也令人担忧,可能含有粉尘和胶水,导致过敏甚至中毒风险。

🔎 消费者难以区分“飞丝”与羽绒。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两者都非常相似,这使得商家得以用低成本的“飞丝”冒充高价的羽绒。

💰 商家通过使用“飞丝”来降低成本。例如,填充“90绒”的羽绒被成本可能为800元,而填充“飞丝”的成本仅为400元。

打过的羽毛球,正在“钻入”你的羽绒服。

据大河报报道, 很多超低价还标榜90%充绒量的“羽绒服”,填充的根本不是羽绒,而是飞丝,即禽类毛片粉碎后的丝状产物,也常被称为“粉碎毛”。

有部分商家为了获取廉价羽绒服填充物,跨地域收购二手羽毛球,将其上的刀翎羽毛拆解后粉碎,制成飞丝。

据悉,刀翎粉碎毛与羽绒的差距依然巨大。不仅在保暖、蓬松、轻便等指标上相差甚远,在清洁度上也令人担忧。

“刀翎的毛骨很硬,打成粉碎毛后很容易出粉尘,并且毛梗上所含的胶水也无法处理”。相关人士说,这些粉尘可能导致穿戴者过敏,甚至中毒。

无独有偶,上个月,央视报道了“羽绒骗局”,部分直播间里的羽绒被被主播吹得天花乱坠,不仅物美价廉、保暖效果出类拔萃,各种检测报告也是齐全的。

但实际上,一些羽绒被采用“飞丝”替代“羽绒”,如此一来,成品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手感也极为相近,这是商家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

所谓“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由于其形态与羽绒有相似之处,当“飞丝”和“羽绒”被填充进被壳后,无论是从外观看,还是用手直接触摸感受,消费者都极难分辨出二者的差异。

同样一款外观的羽绒被,充“90绒”,成本需要800元,充“丝”,成本只要400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羽绒服 飞丝 羽绒 消费陷阱 以次充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