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报告 2024年12月16日
[中银证券]2025年度策略报告:重回科技主导产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分析了当前经济周期和市场趋势,指出2025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盈利和估值的双重支撑。在全球经济处于长波萧条期、中美补库周期中继的背景下,国内宽货币宽财政政策将为市场提供有利环境。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特别是硬科技和软科技领域有望实现高增长。同时,文章也关注到特朗普周期可能带来的贸易冲击,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安全链、刺激内需和推动产能出海。此外,新政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改革红利,增强市场稳定性。文章还探讨了牛市中短线十倍股的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

📈 盈利复苏与估值支撑:2025年A股市场有望在盈利弱复苏和估值强支撑的背景下迎来共振,国内宽货币宽财政政策将为市场提供有利的宏观环境,信用环境及A股盈利有望触底修复。

🚀 中周期主导产业:科技增效和制造降本是当前中周期的核心破局路径。在全球化波折期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需要持续降本以维持全球竞争力,同时科技行业通过自主可控和赋能传统产业来增厚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

🤖 软硬科技领航: 科技和高端制造业预计在2025年表现更为突出,硬科技和软科技是业绩预期增速最高的两个方向。人形机器人和AI产业的商业化落地值得关注,它们有望成为市场主导。

🛡️ 特朗普周期应对:文章提出了应对特朗普周期2.0的A股配置之策,包括加强安全链、增加内需对冲以及推动产能出海等策略,以应对贸易政策可能带来的冲击。

🏦 政策红利: 新政开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红利期,长期看有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为耐心资本逐步入市创造有利条件,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等新型工具或将成为后续市场重要支撑力量。

  盈利弱复苏,估值强支撑,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有望成为市场主导。   周期定位及大类资产:弱补库内外共振,长波萧条期孕育转机与变局。当前中美均处于一轮补库周期中继。2025年,海外需求大概率温和上行;国内财政发力,内需制约将会明显减弱。本轮弱补库周期仍将延续,但需求与价格的上行幅度或相对有限。更长周期的视角下,当前全球正处于第五康波周期的长波萧条阶段,主要经济体均处于转机与变局的关键节点。金融周期方面,2025年联储降息大概率趋缓并接近尾声,国内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宽松。大类资产价格的表现上,2025年风险资产仍将延续强势,但需关注阶段性强美元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A股大势及风格:盈利弱复苏,估值强支撑,科技成长位于长牛起点。2025年A股有望迎来盈利估值共振支撑。国内将会处于宽货币宽财政的宏观环境之下,财政发力能否带来需求的实质性企稳是关键变量。基准假设下,国内信用环境及A股盈利有望迎来触底修复。风格上,成长风格处于三年大级别占优的起点,2025年新兴成长大概率占优,科创50指数或走强。   中周期III主导产业:科技增效,制造降本。中周期主导产业的变迁背后是经济结构增速及结构变化过程中的优势产业贝塔体现。在经济增长及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名义增速低于潜在增速,及转型承压的波折期。一方面,较大的波折期对应着中周期的切换,另一方面,以通缩指标衡量的波折阶段,中周期主导产业也会短暂让渡于短周期穿插行业,在本轮经济承压波折期中,红利成为短周期穿插行业,随着通缩预期的逐步消弭,中周期主导产业也同步开启回归进程。2020年后,随着第三个中周期的开启,内需和外需面临双重潜在压力,科技增效和制造降本成为核心破局路径。在全球化波折期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需要持续降本以维持全球竞争力,同时科技行业通过自主可控和赋能传统产业来增厚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中周期主导产业侧重不同的财务指标,当前中周期,制造业升级侧重于毛利率的持续提升,而科技新兴产业则侧重于营收增速。   2025年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相较其他大类行业预计更为占优。科技与高端制造是本轮中周期的主导产业,也是第二库存周期补库阶段相对占优的行业风格,2025年业绩预期来看,硬科技与软科技是预期增速最高的两个方向。流动性宽松周期、经济预期温和复苏且节奏偏后之下,顺周期及价格驱动类行业如资源品、建筑地产、可选消费、必选消费等弹性预计弱于软硬科技,A股市场盈利估值共振之下,公用事业、金融风格等防御风格行业表现预计也弱于受到盈利、估值双催化的成长风格,软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有望成为2025年最为占优的市场风格,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已处于商业化拐点,AI产业已进入端侧和应用商业化落地的后半场,相关赛道值得关注。   特朗普周期2.0,强硬贸易政策预期将对全球极大经济体造成显著冲击。应对特朗普周期2.0的A股配置之策1)思路一:安全链,包含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等领域;2)思路二:对内增加内需对冲手段,外部关税威胁对经济造成的压力亟待内需对冲,加大基建投资、推动以旧换新为代表的消费刺激等手段是概率较大的方向;3)对外产能出海回避。   新政开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红利期,长期看有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以新国九条为始的政策窗口期中,A股整体环境朝向更加健康、稳定方向发展,市场内在稳定性有望加强,为耐心资本逐步入市创造有利条件,新政中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作为新型工具或将成为后续市场重要支撑力量。   寻找短线十倍牛股:历史回溯看,牛市短线十倍股绝大多数都属于1)主导产业类;2)贝塔类:受益于牛市的高成交额或权益头寸的可观浮盈;3)重组类:充分受益证券市场政策红利。   风险提示:1)周期定位出现偏差,海外经验借鉴失效,依据历史数据归纳的结论参考意义有限或失效。2)盈利判断存在误差,估值超预期下行。3)部分统计归纳数据基于历史数据,不能代表未来表现。4)逆周期政策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5)中周期主导产业业绩下滑超预期。6)AI产业趋势发展不及预期。7)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技制造 A股 经济周期 政策红利 特朗普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