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2024年12月16日
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体热为可穿戴设备供电的超薄薄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柔性热电薄膜,该薄膜利用人体热量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并可用于电子设备冷却。这项技术突破解决了柔性、可制造性和性能方面的难题。该团队使用微小晶体和纳米粘合剂形成碲化铋薄膜,通过溶热合成、丝网印刷和烧结技术,实现了薄膜的高效和柔性。该技术不仅限于碲化铋,还可应用于其他材料,如硒化银。这项创新为可穿戴设备、个人热管理、汽车行业、医疗领域以及基础设施的废热回收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

🔥 柔性薄膜利用人体热量发电:该薄膜可舒适地佩戴在皮肤上,将体温与周围环境的温差转化为电能,为可穿戴设备供电,无需电池。

🔬 纳米技术提升性能:通过溶热合成、丝网印刷和烧结技术,使用微小晶体和纳米粘合剂形成碲化铋薄膜,提高了薄膜的效率和柔性。

👕 多领域应用潜力:除了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智能服装的加热功能、汽车的能量采集、医疗植入设备的供电以及基础设施的废热回收。

🌱 材料选择多样化:该技术不仅限于碲化铋,还可应用于其他材料,如硒化银,这为降低成本和提高可持续性提供了可能性。

柔性热电薄膜技术的一项新进展可能为新一代可穿戴设备和冷却解决方案铺平道路。 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柔性薄膜,解决了长期以来在柔性、可制造性和性能方面的难题。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超薄柔性薄膜,能够利用人体热量为可穿戴设备供电,从而消除了对电池的需求。 这项技术还可以冷却智能手机和电脑中的电子芯片,标志着多年来一直稳步发展的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一突破建立在全球专注于能量收集和热管理的研究团队所做的基础性工作之上。

长期以来,可将温差转化为电能的热电设备一直是可穿戴电子设备所追求的。 然而,要制造出灵活、高效、商业上可行的版本却很困难。 有限的灵活性、复杂的制造工艺、高昂的成本和不足的性能一直是可穿戴电子设备和高端冷却应用中柔性无机热电半导体器件规模化和商业化的障碍。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陈志刚教授及其团队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些难题。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介绍了一种生产柔性热电薄膜的高性价比技术。 创新的关键在于使用微小晶体或"纳米粘合剂",形成一层一致的碲化铋薄膜,从而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研究小组的方法整合了溶热合成、丝网印刷和烧结技术。 溶热合成是在高温高压下在溶剂中生成纳米晶体,而丝网印刷则可以大规模生产薄膜。 烧结过程将薄膜加热到接近熔点,有效地将颗粒粘合在一起。

由此产生的可印刷薄膜由作为高取向晶粒的 Bi₂Te₃ 基纳米板和作为纳米粘合剂的 Te 纳米棒组成。 当组装成柔性热电设备时,薄膜的功率密度在丝网印刷设备中名列前茅。

昆士兰科技大学团队的方法并不局限于基于铋碲化物的热电技术。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陈文怡(Wenyi Chen)指出,他们的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如硒化银热电系统,后者可能更便宜、更可持续。

这项技术开辟了一系列潜在的应用领域。陈教授说:"柔性热电设备可以舒适地佩戴在皮肤上,有效地将人体与周围空气之间的温差转化为电能。"

除了为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这种薄膜还可用于个人热管理。 例如,将柔性热电设备集成到纺织品中为智能服装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些设备可用于为寒冷环境制造自供电的加热服装。

早期的研究表明,柔性热电半导体器件可为各行各业的能量采集和热管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在汽车行业,柔性热电器件可集成到汽车中,利用汽车内部和外部的温差,为自动驾驶的免电池距离检测传感器供电。 这些设备还可以从排气管和其他发热部件中获取能量,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并减少排放。

医疗领域也能从这项技术中受益匪浅。 柔性热电设备可以利用体热为植入式医疗设备供电,从而无需更换电池,降低并发症风险。 此外,柔性热电设备还可实现连续、无创的体温监测系统,为健康监测提供宝贵的数据。

在更大范围内,柔性热电设备有可能从基础设施中收集废热。 通过贴合管道、机械或建筑部件的弯曲表面,这些设备可以利用以前未开发的热源发电,从而提高建筑和工业流程的能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柔性热电薄膜 可穿戴设备 能量收集 热管理 纳米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