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内幕圈子 2024年12月15日
李翔 访谈雷军造车这期播客含金量真的太高了,可以得到雷军讲述小米造车做的几个关键选择,虽然是全行业最后一个入场,但发布第一款产品SU7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雷军讲述小米造车的关键选择,虽最后入场但首款产品SU7成功。小米思考如何避免失败,参考伟大公司经验,还涉及造车原因、经营思路转变、多种战略等内容。

🌐小米造车晚入场,怕车成新消费终端颠覆建设

🚗做手机到汽车经营思路转变,要提升女性用户占比

💪多种造车战略,如避免失败、识别核心方向等

李翔 访谈雷军造车这期播客含金量真的太高了,可以得到雷军讲述小米造车做的几个关键选择,虽然是全行业最后一个入场,但发布第一款产品SU7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发布后第一周就挤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前五,一开始的思考特别能给创业和职业选择启发,人生的许多烦恼虽然都来自柴米油盐,但是如果来自战略选择失败那是非常后悔的,了解这些不能让你成功,赚多少钱,但我始终觉得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做事前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商业竞争上要花许多真金白银的成本,那能够收获一些思维上的提升对自己未来做选择也能有帮助。

雷军讲述小米一开始并不是想如何取得成功,要超越谁谁谁,而是想了如何避免入场后失败,并且去参考了历史中那些伟大公司(微软、英特尔)开辟新业务时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为什么失败,再套用到小米身上,如何避免上述的失败就成了重中之重。

就比如最最简单但是许多人不会愿意做的就是守正出奇,大家都太想赢了,老是想用一些突破性的方式,特别的方法就能够一招制胜,取得领先的地位,实际上奇不是奇怪的招数,而是多余的意思,想要赢,最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可太多的人却更喜欢用逃避来面对真正的问题。

以下是小米造车的几个关键战略选择,商业上的真实故事也就这样吧。

先说说为什么要造车。与大家理解企业的增长不同的是,造车不是使命驱动和增长驱动,推到21年才开始入场,是因为害怕车将成为另一个消费终端,人车家是所有需求的入口,手机和智能家居已经在场,如果未来车成为另一个入口的话,是有可能颠覆小米长期以来的建设,并且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再说说小米做手机到做汽车经营思路的转变,2011年的时候围绕发烧友做出了当时最快速度最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后续围绕发烧友人群扩展到智能家居做出了许许多多的爆款产品,但是对小米来说一直有个痛是小米用户群是男性为主,女性用户太太太少了,大家都知道小米,但是女性用户却从来不会买小米,尤其是小米手机,小米手机也从来没有以美占据消费者的心智,雷军抖音账号的女性用户占比仅3%,这次做汽车的时候就想着顺便把女性用户的占比提升,想着把买车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提升到50%,顺着这个思路,就决定要做一款“高颜值”的汽车。

识别到这个用户洞察是当初造手机的行业成熟度和造汽车是完全不一样,想要瞄准的用户人群也不同,男性和女性需求不同的最大公约数是车好开和颜值高,也可以看到市面上理想和蔚来越来越受女性群体的喜欢。

1、如何避免失败?造汽车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偶像包袱:我们会怎么死?为什么历史上伟大的公司创新业务会失败?缺少敬畏之心
惯性思维:过去的方法是否是失效的?为电视节目准备的宣传片广告片逐渐失效了,抖音上面随便拍的视频还有大量的关注。
认知错位:对阶段的理解错误,以为自己有优势,结果进入的是新行业,自己是从零开始。

2、识别最核心的战略方向:造一辆高颜值的车,一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车。

3、造车心态:首战即决战,把发布第一辆车当作是决战当作决定小米、雷军生死的一场仗来打。

4、对角线战略:需求的一端是大众市场,另一端是中高端市场,为了避免跟行业大多数企业做SUV,比如理想的L789那样的大众市场的车同质化竞争,发现纯电市场中除了特斯拉少有企业在轿跑中有领先地位,这也算是一块市场空白,于是选择的是还有空间的一边,当然前提也是看到了轿跑和SUV在油车的市场份额是各占一半才有信心这么干的。

5、人群战略:提升女性用户群体的占比。

6、协同效应:小米电子产品14年沉淀的项目管理和流程管理能力,有信心复用在汽车上面。

7、一流企业的方法:找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21年汽车发布会上吸引到华人中最厉害的汽车设计师加入工作。

8、定价战略,本次定价传是雷军连夜说服高管在发布会前一晚作出的,实际上也的确经历了许多波折,因为定价真是产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产品的定价根据成本、竞争对手、用户预期3者的权衡,最终定价比特斯拉便宜3w,还送3大件,雷军也承认肯定是亏的,但是相对于产品发布成功,亏一些就没那么重要了。

9、聚焦战略:小米造车实际上是放弃了对现在风口上大模型的更大投入,如果不造车小米就在做大模型了,记得张一鸣说小米造手机后的战略是失败的,小米应该从手机直接到汽车,因为他觉得雷军是极度专注和聚焦的,做智能家居耗用了雷军太多精力。对此,我的评价是战略没有成功失败,也许正如张一鸣所说真那样做了小米汽车也未必会有现在那么成功,至少现在看来小米汽车是成功的,也是发挥了战略优势的,属于好战略。

除了小米,OV也是非常擅长后发优势的,最后大家可以启发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创造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成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造车 战略选择 后发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