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2月15日
听说,中国车市只有三条“护城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4年中国车市呈现出颠覆与魔幻的景象。电动化转型加速,自主品牌崛起,合资品牌式微。市场销量创新高,但多数车企却面临生存困境。文章指出,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华为的智能化以及小米的营销成为车市的三大护城河。比亚迪凭借规模优势在技术、成本和效率上不断提升,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推动了汽车销量增长,而小米则凭借其强大的营销能力迅速出圈。这三大因素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构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

🚗比亚迪的规模效应:比亚迪销量持续突破,规模效应使其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成本管控等方面优势显著,尤其在20万元以下市场几乎难以被超越。

🧠华为的智能化:华为的智能化技术,特别是高阶辅助驾驶和鸿蒙座舱,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众多车企纷纷寻求与华为合作,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小米的营销:小米凭借雷军强大的营销能力,成功将小米SU7打造成爆款产品,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品牌影响力为产品带来了巨大附加值。

此刻,2024年已经临近尾声。

如果要用几个词形容即将过去这365天的中国车市,我给出的答案俨然集中在:颠覆与魔幻。

颠覆的是原有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格局,随着电动化转型浪潮的不可逆转,旧王谢幕新王登基正在悄然发生,而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处境与声势,也发生了彻底地对调。

魔幻的更多是整个大盘看似欣欣向荣,在多方利好的助推下销量数据屡屡创下新高,终端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还在被不断地激发出来,但站在大多数主机厂的角度,却听到的是怨声载道、叫苦连连,甚至连活着都成了问题。

总之,表面的光鲜亮丽与背后的冷暖自知,形成了愈发鲜明且讽刺的对比。毫不夸张地说,眼下正处在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对于所有留在牌桌上的参与者,何去何从全凭自己折腾与选择。

而最近,听到一段颇为有趣的观点:“目前,中国车市只有三条不可撼动的护城河,比亚迪的规模效应,华为的智能化,以及小米的营销。”

对此,由衷的深表赞同。至于什么才是“护城河”?简单直白来讲,就是一家车企最为突出的长板,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有人能够追上或赶超。接下来的篇幅,更想分别就上述三部分展开聊聊。

首先,便是比亚迪的规模效应。

刚刚过去的11月,这位“大魔王”的销量再次迈过了50万辆大关。按照如今的架势,12月继续突破50万辆板上钉钉,反观全年注定会达到423万辆以上。

顺势,再抛出一个冷知识,作为合资品牌的在华巅峰,大众集团2019年时包含了旗下所有品牌以及进口车业务,总销量恰好达到423万辆。换言之,今年的比亚迪即将用明晃晃的成绩单,翻过又一座曾经望而却步的高山。

那明年呢?按照这位长期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自居选手的决心与野心,总感觉至少500万辆打底,也就是试图占据中国车市四分之一的“江山”。

而在越来越强大的规模效应下,你会发现比亚迪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成本管控、推新节奏、赚钱效率等等维度的优势,会继续肉眼可见以较为恐怖的速度所提升。

回头来看,其掌舵者王传福为什么敢说出那句:“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一家车企如果在未来3-5年没冲上去,就彻底没机会了。并且未来3-5年,中国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板块,还会持续开打价格战。”

显然,像是滚雪球般仍在变大的“规模效应”,便是他心中最为充沛的底气,尤其是在2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比亚迪在马太效应不断加剧之下,正在变得几乎无法战胜。

其次,则是华为的智能化。

关于该部分,只想一个例子。全新岚图梦想家,在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和鸿蒙座舱后,迅速从老款的不温不火到直接突出重围,周上险数甚至超过了2000辆,大有一副高端MPV市场搅局者的架势。

而销量的上涨,虽然不能说全是华为的功劳,但在我看来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毕竟,随着行业的向前发展,成熟的智能化体验在购车用户选择过程中占据的权重,还在不断地提升。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但凡自己做不好,那就投身强者的怀抱”已然成为中国车市不可逆转的主旋律。

全新岚图梦想家的爆火,俨然刺激了许许多多犹豫不决的围观者。纵使曾经多么的嘴硬,到头来还是不得不选择把“灵魂”交给华为。

不为别的,只因真香。

无独有偶,单论高阶辅助驾驶,身为媒体小编试驾过的产品多达数款,很负责任地说“华为系”车型的综合体验确实是最好的。而其在智能化上砸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样是其它主机厂难以比拟的。

更为重要的是,评判智能化的好与坏,除了功能本身的成熟度,实际上中国车市正在大打特打一场所谓的“心智战”。华为通过各种手段的疯狂洗脑,完完全全位于中国车市占据了主导地位。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的分量还在加重。

再者,还有小米的营销。

借用京东CEO刘强东名场面中的警告:“不要跟雷军比营销,能把小米手机卖成几百亿,绝对不是一般人。”此刻,同样想送给在座的汽车同行们。

过去几年,许许多多的品牌叫嚣着要围剿特斯拉Model 3,可到头来发现能够和它掰掰手腕的只有单月交付量稳定突破2万辆的小米SU7。

外观设计足够吸睛,整体配置没有犯错,最终定价较为合理,无疑都成为了热销背后的“催化剂”。

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诱因集中在:“雷军实在太会营销了,给这款产品带来了很多的附加值,让它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出圈。”

最终,小米SU7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即便截至目前全系版本的提车周期仍维持在20周以上,也就是5个多月,但依旧阻挡不了订单的爆棚。

殊不知,就在本周一,工信部再次发布了又一期新车目录,千呼万唤始出来,小米旗下的第二款产品YU7赫然在列。瞬间,各大社交平台铺天盖地都是它的消息,甚至夸张到登上了微博热搜。

很快,引来了雷军的亲自吆喝:“今天,工信部官网公示了小米汽车全新SUV车型小米YU7,预计明年六七月正式上市。为什么这么早公示?我们希望YU7测试车可以尽早拆除重伪装,有助于我们做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时间大规模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字里行间,透露出小米YU7的节奏不会很快。

一天以后,针对外界对于其叫法上的巨大争议,雷军再次下场澄清:“很多人问YU7如何读?就直接读 Y-U-7。等发布的时候,我们再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命名。”

看似不经意的回答,却又让悬念感拉满。

作为旁观者,不禁感慨:“对于小米汽车以及整个团队来说,拥有这样一位懂营销且愿意亲力亲为的老板,究竟是何其幸事。尤其身处在一个产品愈发同质化的时代,往往谁会吆喝谁好卖车。”

而这种十分隐性的“护城河”,往往难以复制。对于其它主机厂来说,或许你可以照猫画虎模仿雷军的操作,但绝对学不会背后的精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崔力文,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车市 电动化 比亚迪 华为 小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