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2月13日
“这个时代,可以放弃3年以上的职业规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职业规划的局限性。面对外部环境的频繁变动,如公司架构调整、政策变化和AI技术的冲击,长远规划可能带来挫败感。文章通过多个案例,如小梦的优才计划受阻、郑行的多次职业转型和倩宜的“苟”文化,揭示了增强主体性、主动适应变化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讨论了AI时代对职场的冲击,并提出积极应对策略,如成为顶尖专业人才、驾驭AI工具以及关注AI带来的新机遇。强调在不确定性中,动态的短期规划可能更贴合实际,并鼓励人们拥抱变化,积极适应新环境。

🤔 时代巨变:传统职业规划面临挑战,外部环境变化迅速,长远规划易受挫,如政策变动、公司架构调整、AI技术冲击等,使得按部就班的规划难以实现。

💪 增强主体性:面对频繁变动,要明确自身目标,主动适应变化,如郑行在多次职业转型中挖掘自我价值,构建职业地图;同时,要保护自己,学习新知识,灵活应对。

🎯 灵活应变: 面对不确定性,要动态调整职业规划,如小梦不再执着于单一路径,而是放宽目标,走一步看一步;在公司架构频繁变动时,要专注于本职工作,灵活调整策略,如倩宜在复杂环境中坚持自我。

🤖 AI 时代: AI对职场带来冲击,简单工作被替代,复杂工作被部分替代,要努力成为顶尖专业人才,或驾驭AI工具,同时关注AI带来的新机遇,而不是被动接受冲击。

在一条“什么原因让你一直不敢裸辞”话题讨论下,大家不负众望保持队形:“因为贫穷”。 

直到有一条评论说:因为裸辞会打乱职业规划。

这个时代,按部就班地做职业规划还有用吗? 

高考填专业时的热门行业,读个研出来可能发现行业都快没了; 

刚入职两周就目睹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顶头上司2周换仨,招其入职的+1,面都还没见着就被裁了,当初却是冲着这个老板接的offer… 

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N倍速快进过。 

以前用来抖机灵那句“我唯一确定的就是什么也不能确定”,不再是个概念,而是眼前的现实。 

除了工资没变,一切都在变

不可否认,计划是个好东西,让人有方向感、信念感和安全感。 

但在当下这样的变动环境中,做计划,尤其是长远的职业规划,增加的却可能是挫败感。

比如正在准备香港优才申请,却被迫倒在起点的小梦。 

就在她疯狂准备雅思和申请材料,抓耳挠腮思索找哪个前雇主比较好要到推介信的时候,11月1日,港府入境事务处突然更新了优才计划申请标准。 

选拔标准比此前提高很多,她突然就失去了递交申请的资格。 

虽然优才计划通过率本来就不高,审批风格多变、时间又长,但突然不准申请了,还是打得她措手不及。 

小梦从今年4月起就在刷雅思分数、学粤语、考CFA,为万一获批的赴港生活提前做万全准备。 

然而新标准一公布,计划瞬间变笑话。 

不过,怄气2天之后,她还是把这事想通了, 毕竟也不一定是坏事。 

前置了拒签信号,节约了沉默成本,认清了孤注一掷的规划有问题。

小梦决定继续执行原计划,但不再执着于通过优才拿香港工作机会这一条路,而是放宽目标,走一步算一步。 

去留学,或是先投深圳的职位,或是投递一些亚太总部设在香港的内地外企分公司,找机会内部调动,都ok。 

有可能以上方案全失效,但在过程中也许会遇见新的岔路口。 总之,积极争取,但顺势而为, 既不能什么事都不做、混吃等死,也只能拥抱不确定性。 

11月川普当选那天,有博主调侃“搞外贸的别着急,好消息来了。新总统1月20日才宣誓就职,还有2个半月,来得及转行。” 

这当然只是个玩笑,但却映射了当下的现实: 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大环境、大事件,几乎是以日更速度在飞快上线,我们也只能随之调整。 

公司架构频变的出路:增强主体性

这几年,环境变化引发不少公司内部也频繁的组织架构变动。 

网友直呼:“虽说是要积极拥抱变化吧,但是这变化多到实在让人感觉自己有些廉价。” 

刚刚摸清现任+1的脾气,他要转岗了;才把岗位OKR和详细工作梳理清楚,新任+1到位,又得从头到过。 

有时甚至突然叫不出现任顶头上司的名字;想抱大腿、顺着既定职业轨迹谋求晋升,多少有点痴心妄想了。 

到了年底一看,绩效打分需要6个前任领导参与,只能苦笑。 

总之,施法被反复打断才是工作新常态,职业规划几乎无从谈起。 

对于这种频繁变动,当代牛马也有自己的打法:既有摔门而去的,也有把牢底坐穿的,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他们的共同点是:极强的主体意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郑行是产品经理,10年间经历多次职业转型,刚开始做大厂数据分析,又转到供应链部门;后来乘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东风,到另一家大厂做数字化,又学了商家平台和数据体系搭建;之后进入某金融公司做投资基金数字化产品;现在又回到大厂,学讲好故事,下一步打算自己创业了。 

其中有些变动是因为公司架构变动,被迫转岗跳槽,有的是自己选择离开。 

这样做原因有二。 

一方面他的目标是成为“超级个体”:人在企业,但为自己打工,拒绝螺丝钉化。 

不论公司怎么变动,只摘取自己想要的,在变动中努力挖掘自我价值,在不同岗位中寻找支点。支点多起来了,就构建桥梁、以点带面,完善职业地图,拓展认知边界。

另一方面他对于变化看得很开,反正都要变,不如主动变。 

业务高速发展时,跟着团队义无反顾冲锋陷阵;情势不稳定时,坚定地苟和藏。 

不贸然站队,不给他人留把柄,保护自己,把时间匀出来学习新知识。 

郑行认为在大厂工作,按月或季度来做规划比较实际。 

而倩宜则是为了信念敢于把牢底坐穿的类型。 

3年时间,她们公司换了2任大领导,无数+1。大领导上台后喜欢分部门搞拉练,隔三差五加班开会到12点。 

+2快退休了,不爱理事;偏偏空降过来的+1是个奇葩,不懂业务,不懂管理,还带一帮嫡系进组; 

脏活累活全扔给倩宜团队做,先进评优却次次陪跑。领导还喜欢逮着她这个小领导使劲薅,热衷于周末给她打电话去公司处理业务。 

而她,愣是在大领导和小领导的频繁变动和折磨中,荒野求生了下来。 

问她干嘛不辞职,非要死磕,她说:“老娘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凭什么要拱手让给自己看不起的人?” 

倩宜的策略是:不管面对什么风格的领导,专注于完成本职工作,带好自己的小团队。 

成果过硬,真要逼急了论起理来,有话讲。 

面对领导主打一个“脸好看,事难办”,态度极其端正,但内心权衡轻重,做好向上管理。 

此外,她请完了所有能请的各种年假、事假、病假。 

不开心,请半天;睡不醒,请半天。工作我好好做,但树立身体不好的人设,谁都别把人惹急了。 

倩宜就是这样苟下来的,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AI时代不想被淘汰,就要反客为主

11月30日,ChatGPT迎来了自己的2周岁生日,网友们纷纷为其赛博庆生,调侃先随个分子,等gpt兄弟觉醒那天,“苟富贵,勿相忘”。 

大家都感受到了AI时代到来的不可逆。 

拿职场来说,简单的工作被替代,复杂的工作被部分替代,而你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Reddit上一位小哥就讲述了自己最近被AI取代的经历,他们整个部门被一锅端了。 

小哥是做本地新闻的,在电视台工作,从业10年,负责幕后制作,原本打算干到退休。 

他还不到30岁,突然被告知裁员,理由是台里引进了一套AI系统,能够覆盖他所负责的工作,包括导演、音频操作、图形操作等等。 

整个电视台有20个职位因此被裁,唯一保住工作的,是他的经理:留下来负责监督这个系统,并在需要时进行维护。 

他们台是集团中第一个试点的,如果系统被证明能够顺利运作,就会逐步全国推广。 

评论区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不过是公司裁员的套路,拿AI出来唬人;但也有不少声音反驳,表示“现在AI真有能力做得这么好”。 

比如网友@可乐猫就表示,用Chatgpt学英语总是笑中带泪。 

一方面感叹AI让学习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专业;另一方面看着Gpt翻译出的外刊文章,一万次怀疑人生: 还有继续学下去的必要吗? 

Gpt的起点,搞不好是她的的技能天花板。 

正因为这种时代泥石流存在,谁都不敢说现在学的一切,将来一定有用。 

但本着“来都来了”原则,还是可以分为三步走,主动面对。 

第一,专业技能方面,努力卷成金字塔尖的人。AI会加剧每个行业两极分化,最终只剩“顶尖专业”和“业余爱好者”两类人,中间部分被他替代。 

第二,退而求其次做驾驭AI也是一条出路。 

NVIDIA的总裁黄仁勋的话很有启迪意义:你不会被AI抢走饭碗,但是会被使用AI的人取代。 

未雨绸缪,在它用着还不是很灵光的时候就操练起来。 

最后,跳脱“保住生存饭碗要紧”的视角,站在更大维度,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AI能够带来哪些次生机遇和新的财富增长点。 

毕竟,工业革命之后,真正吃到技术革新红利的,并不是那些会使用新工具的人,而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一批新行业、新职业。

写在最后:

80、90之后的几代人,成长环境相对稳定,从小已经习惯了“外部环境恒定,自己只要做好职业和人生规划、步步为营,走向美好人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叙事。 

但来到30、40岁这个节点,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置身不确定性的洪流中,曾经的打法行不通了。 

规划没有错,但是不要把未来都限定进去,也许动态地进行短期规划才是更贴合实际的选择。

就像苹果CEO库克说的:回头看自己的经历,1-2年的职业规划还能押中一些宝,但超过3年的规划,事后看来就是笑话,根本落地不了一点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猎聘”(ID:liepinwang),作者:luna,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职业规划 不确定性 AI 主体性 适应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