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12月12日
疯狂关店的顶级健身房,被现实击碎最后体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内最大连锁健身房威尔仕,近期正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撤退,多家门店暂停营业,引发广泛关注。威尔仕曾以高端定位和扩张策略著称,在全国拥有180多家门店,然而近年来却陷入关店潮,其会员卡销售模式和退款套路也备受质疑。本文将深入剖析威尔仕的兴衰历程,揭示其从巅峰跌落谷底的原因,以及健身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威尔仕以高端定位和独特的扩张策略迅速崛起,通过在地标性建筑开设门店、细分客户群体、与地产商合作等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并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连锁健身机构之一。

🤝威尔仕与LVMH旗下基金的合作,使其成功上岸并获得“贵族大腿”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威尔仕将会员卡包装成“理财产品”,推出超长期限的会员卡,甚至有会员累计购买会籍年限长达63年,这种销售模式引发巨大争议,被质疑为“庞氏骗局”。

💸威尔仕在退卡过程中设置重重障碍,采用“搭售模式”等套路,让会员难以顺利退款,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声誉和用户信任。

💔健身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商业健身房却面临倒闭潮,威尔仕的溃败反映了行业竞争激烈、消费降级等问题,也暴露了其过度依赖预售模式、重销售轻服务等弊端。

没想到,2024年只剩最后一个月,却已经有人狼狈逃离。 

国内最大的连锁健身房威尔仕,最近正在进行一场波及 全国范围内的大撤退 。 

有刚缴了十几万会员费的人背着包准备健身时,发现健身房早已人去楼空、大门紧闭。 

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广州...威尔仕过去风生水起的几个核心城市,再搜索“威尔仕”三个字,得到的答案是暂停营业 。 

作为国内最大的连锁健身机构之一,威尔仕一度在全国的门店数量达到了180多家。 

这几年,其实健身房破产关店的例子并不算少,但威尔仕的退场却相当不体面。 

不少上海律师发博称,继一兆韦德之后, 浦东法院也把威尔仕的涉诉案件单独处理,变成了“独立立案室”。 

如今的威尔仕,成了《1818黄金眼》的常客。甚至很多网友爆料,“威尔仕的套路,堪比缅北诈骗!” 

一家顶级健身房,怎么沦落到跟诈骗挂钩?

上海滩健身一哥,跻身LV亲兄弟

在威尔仕无情“大撤退”之前,它是无数上海精致型男的白月光。 

游泳池、八角笼拳台、高端的健身设备,甚至连小小一张年卡都分出了“三六九等”: 从单店卡、五店通卡、钻石卡,直到顶级的宇宙卡。 

而严格意义上来讲,威尔仕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 

威尔仕的老板王文伟,不是资本圈大佬,更不是什么创业天才。他出身于上海举重队,还拿过全国举重冠军、全国健美锦标赛冠军。 

1996年退役之后,他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完全仿自香港的现代化健身房—— 威尔仕。 

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成规模的大型连锁健身房。 

如何让一家健身房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立足? 

王文伟用尽心思,在采访中曾经透露,威尔仕就是为精英阶层打造的高端健身房。 

而最能直观感受到这种“高端精英感”的招数: 一是把店开得越高调越好。

上海北外滩来福士顶楼的威尔仕,租下了整整1500平的大空间,层高通透,视野广阔,跑步区、力量区、瑜伽区和私教馆占据了来福士的一个大顶层。 

刚开业两个月,它就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网红健身地。 

上海中心、陆家嘴金融中心、北京的东方新天地...在中国大都市的地标性建筑在哪, 威尔仕就把店开到哪。 

慢慢的,威尔仕把自己的高端定位再细化成三大品类: 

威尔仕健身馆主要用来搞定年轻人;W健身会所针对中产家庭;以及专为高净值人群服务的 VIP 店,客户是 CEO、高管以及投资人。 

除了直营门店,威尔仕还开辟了另一条高端扩张之路—— 和地产商“抱团”。

在一些高端小区或商业楼盘,跟地产开发商合作经营健身会所。 

威尔仕三年享受零租金待遇只提供管理人员和设备费用,最后赚到钱跟开发商一起分成,这种方式不仅能拿到高端小区的客源,还降低了 租金成本。 

2016年,国内体育品牌贵人鸟盯上了威尔仕,公开宣布要砸27亿,收购威康健身100%股权。 

没想到一年之后,贵人鸟发布公告交易终止,27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交易,就此告吹。 

当时就有业内人推测,威尔仕健身俱乐部年卡预售导致的高负债率,或许交易流产的真正原因。 

此时的王文伟也开始紧急洽谈收购方, 终于LVMH集团旗下基金愿意接盘,威尔仕成功上岸,反而让威尔仕抱上了“贵族大腿”。 

早在2018 年, 威尔仕一口气在全国开设了150家健身馆,旗下员工已经超过了 8,000 人。 

王文伟曾这样概括他对健身房行业的理解:

“一定要赚有钱人的钱,穷人的钱赚不到。卖1000元一年,这种服务不行,这种民工健身房,越做越累,必须要做高端。”

最“离奇”套路:用完这些健身卡,先得活到100岁!

威尔仕还有个跟其他健身房的最大区别,那就是:

它跟会员办卡年限之久、绑定之深,几乎已经吊打了99%的同行。

10年、15年并不是最长的。

有个很奇葩的案例是,2022年8月到12月,有个30多岁的小伙在上海的4家威尔仕健身门店办理了多张健身会籍卡,签下了7份合同。

花费了16万,累计购买会籍年限长达63年。

加上最初办理的一张5年卡,也就是说,至少要在威尔仕健身至100岁,才能用完这些健身卡。 

这并不是特例,威尔仕在上海、北京、重庆等多家门店,大量会员持有多份长期合同,不少一张卡直接干到2050年甚至2082年以后。

有人愿意为梦想窒息,就有人愿意为健身至死。 

这些会员并不是傻子,到底是什么话术驱动他们愿意花十几万办张卡? 

答案是:为了能多卖卡,销售人员将会员卡包装成了“理财卡”—— 只要提前办卡,就能等到健身卡升值涨价,到时候一转让还能赚差价。 

在澎湃新闻卧底调查威尔仕被曝光后,威尔仕则在声明中全部推给了销售个人,声称公司未推出任何新式的“理财产品”。 

但也承诺,2023年4月1日起,会籍年限不得超15年。 

办卡的套路或许还能识别,但退卡的套路就更让人防不胜防。

新民晚报报道过一个相当奇葩的案例,一对老夫妻花了2万在威尔仕办了一张10年卡,在发现关店征兆时,果断决定要退卡。 

这时候,威尔仕又给出了一个新套路:搭售模式。 

只要再买一张21888元的3年至尊卡,就可以把10年单人卡转为10年家庭卡,转让成功后,就能马上退款,还省了手续费—— 结果这对夫妻不仅没拿到一分钱,还又搭进去两万。 

威尔仕办卡套路之丰富多彩,甚至比他的主业“健身”还更专业。 

刀哥今年也去过北京 威尔仕 了解情况,结果确实来了一场震撼教育,10分钟内就能得到专业销售给出无数的办卡方案: 

店面升级,现在可以花3万升级老卡,然后一年后3万原路返还; 

钱不够可以开花呗、信用卡付款; 

办卡就建议办宇宙卡,因为投资健身,稳赚不赔 

在 无数精心设计的办卡圈套之下 , 威尔 仕顶级高端的口碑早已被消磨殆尽。 

溃败的卖卡巨头们,藏着对老客户的“傲慢”背刺

在健身行业,今年的现象出现了一个极其割裂的现象。

一方面,健身人群的数量却在逐年攀升,健身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突破万亿。

就拿马拉松来说,最近四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马拉松赛事的数量,从32场、23场、12场暴增到175场。

北京马拉松,13万人抢3万个名额;上海马拉松的中签率仅仅为百分之十三,比考研上岸率都低。马拉松从平民运动一跃成为中产最爱。

但另一方面,商业健身房的撤退和溃败却比比皆是。

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商业健身房(含俱乐部和工作室)倒闭总数为8057家。

一边是爆发的健身人群,一边却是屡屡爆雷的高端健身房,这种极富戏剧张力的场面几乎是不断重复上演。 

而在面对自己的失败,威尔仕在公告里是这样总结的: 

消费降级、竞争激烈、同行倒闭带来的恐慌...

而或许这些理由确实影响了威尔仕,但绝对不是最致命的危机。 

在不断开高端店、开大店这种高负债的玩法下,连很多健身房的很多教练就被公司要求背上销售的KPI,强调业绩第一,一旦重销售就会导致用户体验变差。

甚至在如今许多威尔仕关店合并的解决方案里,根本没有全额退卡退款的方案。

要么就是升级会员,要么就简单粗暴转到其他门店,哪怕过去尊贵的宇宙卡会员也得不到当初的重视。

当一家健身房为了生存,成为了专业“卖卡大师”;当健身卡已经被包装成理财产品;当一次次面对着顶级健身房的突然变脸......

曾经高端健身房最核心的中产用户,就成为了维权最激烈的那群人。

而还有等着追回欠款的,是被威尔仕拖欠物业费、场地费的地产商和物业方。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是对上一个时代的最后告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张一弛,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威尔仕 健身房 连锁经营 会员卡 健身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