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12月10日
南极日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详细记录了为期12天11夜的南极之旅,从引擎故障返航到最终踏上南极大陆,历经波折。旅途中,作者不仅领略了南极的壮丽风光,体验了登岛、巡游、极地跳水、露营等活动,更深入思考了旅游业的运作模式和人生感悟。文章展现了南极旅行的独特魅力,以及作者对自然、商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旅途充满挑战与惊喜:作者的南极之旅并非一帆风顺,从船只引擎故障被迫返航,到穿越德雷克海峡的晕船经历,再到最终成功踏上南极大陆,每一个转折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因此更显珍贵。这种充满挑战的旅程,让作者深刻体会到旅行的本质——拥抱未知,享受过程。

❄️深入体验南极的独特魅力:作者参加了多种极具特色的活动,包括登岛近距离观察企鹅、冲锋艇巡游探索沉船遗迹、极地跳水挑战自我、以及在南极圈内露营,感受与世隔绝的宁静。这些独特的体验,让作者对南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对旅游商业模式的思考: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作者对南极旅游业的运作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思考了游轮的运营、成本、定价、人员构成以及职业发展等问题,展现了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这种将旅行体验与商业思考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旅途中人与人的连接:作者在旅途中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伴和船员,包括中国、泰国、印度、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些跨文化的互动,让作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友谊,也丰富了旅途的意义。

✨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在南极的壮丽景色中,作者对自然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也体会到了旅行对人生的意义。特别是露营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并思考了旅行对人生的潜在影响。

2023-12-12 南极之“难” 

今天是我们航行南极有机会登陆南极半岛的第二天。之前几天的经历虽然说不上惊心动魄,但也算是颠沛流离。念叨了几天来南极就是花钱买罪受之后,终于有机会来领略一下第七大洲的魅力。

我们原计划的行程是在阿根廷首都Buenos Aires城里玩几天,12月7号从世界大陆最南端乌斯怀亚港口坐船出发,两天航程穿越德雷克海峡之后,抵达南极在南极半岛附近玩4天,然后前往King George Island飞机飞回智利Punta Arenas,最后经由智利首都Santiago飞回纽约。

当我用尽最后一丝网发了一条和人类大陆说拜拜的朋友圈并且安然入梦之后,第二天一早被大喇叭广播吵醒被告知因为船的引擎故障我们已经在返航的途中了……

回头说来,一切也都是体验。重新停泊乌斯怀亚之后,船方找当地的agency雇佣了一个潜水员带着照相仪器潜入水下,试图发现是不是有外界的物理障碍导致船引擎不能正常运转。潜水员大叔也是厉害,在冰冷海水里泡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是结论是从外表上看上去一切如常,并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只能等更专业的维修团队来检查。围观维修期间我和同来调研事故的母公司大佬攀谈甚欢,详细了解了他们造船的过程,无心插柳,为我们当晚的重新出发埋下了铺垫。

被船长一众包围的潜水员大叔

从五湖四海坐了平均十几个小时飞机长途跋涉而来的游客的焦虑慢慢开始发酵,大家也在检索万一船期取消的plan B,还好我全程保持清醒,多线作战并且果断做了当下已知信息范围内的最佳决策,幸运地登上了当晚出发的姊妹船期。

身心俱疲的一天之后,南极之旅有惊无险地正式开始了。

一觉醒来,我一个从来都不晕车晕船晕机的人,在著名的德雷克海峡吐成死狗。本来已经做好准备一边嘲笑一边照顾常年晕船的宁哥,后来他叫我大哥不要笑二哥……看着老外们在船上轻盈地活蹦乱跳,瘫倒的我真的不知应该抱以怎样的心情。

尽管据说我们经过的时候,浪已经非常温和,远远没有到疯狂的程度。同样是据说,晕船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第一天的航行因为我们的身体还处于更适应陆地的状态,所以船的左右摇晃让身体产生了防御机制,而第二天当肌体经过了一天的适应,不仅是我俩,大家的晕船程度都好了很多。

第三天!也就是昨天!在糟了身心两重罪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南极半岛的海域,有机会踏足神秘的南极大陆。

南极的游玩活动一般分为登岛和冲锋艇巡航两种,为了避免出发后无法返回游轮的窘境,前者对于天气的要求会更高,也更费体力。登岛可以更加近距离地观察企鹅,也可以登高望远,俯瞰南极的汪洋和冰川;冲锋艇巡游则可以有机会观察到不一样的风景,比如沉船的遗迹,比如摇摆的冰山。

冲锋艇观鲸巡游

综合考虑更多由天气决定的航行线路、大家的体力和体验的多样性,这两天的安排基本都是登岛和冲锋艇巡游各一次。昨天的天气还不错,上午风平浪静也艳阳高照,登岛带着墨镜避免雪盲,下午天气逐渐转阴甚至开始飘雪,今天则更加风大雪大,巡航和登岛的时候有一种“冷冷的冰雪往脸上吹”的感觉。

小学生游记就先写到这儿,下面开始讲讲更“社会人”的部分。

这次包括这一年密集出行的一个觉察是,我对于纯粹的自然景观和纯粹的人文历史景观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兴趣。很多攻略上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亲眼所见之后好像也觉得不过如此;而纯粹的人文历史景观,导游讲的基本左耳进右耳出,知道个大概其之后也并无兴趣再一探究竟。

但可能我天生长了一个用来挣钱的脑子,真正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反倒是现代商业的进入如何给这些场景赋予意义,各地的旅游业是如何运作发展,还有没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比如探险游轮是如何运作的,都有哪些不同的部门,他们之间需要怎么分工协作,是汇报关系还是配合关系;比如综合考虑各项开销,游轮行业的利润空间有多少,定价模型是怎么设定的,break even的point是多少。

比如游轮行业各个工种的职业发展通道是什么,成为大boss的晋升体系是什么,以及游轮尤其是南极旅游业也是个非常小的圈子,大家之间都彼此认识,混江湖也全靠个人声誉,好的不好的都一定会被知道;比如游轮上的活动编排应该如何设计,如何在休闲之余安排各种寓教于乐的讲座活动、Question box、Contest、daily recap、酒会、音乐会、拍卖会、文艺演出,以及在从冰冷的寒风里上岸之后的muster room里面会递给你一杯热巧,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

2023-12-15 也是睡过南极的人啦

我们改期后的船期是12天11夜,完整的日子里面,往返德雷克海峡各两天,在南极一共游玩六天。所以到昨天为止,行程已经过半,该看的风景也看得差不多,我已经开始感到无聊并且大喊“放我回去上班” ……

但是除了纯粹的登陆、巡游之外,这两天还是收获了很多新奇的体验。

今天一早七点,我们正式进入南极圈啦!关于南极,有很多相似又不同的概念——南极大陆、南极洲、南极圈、南极点、南极半岛等等。我们前几天一直是在南极半岛周边的小岛玩耍,一路向南今天正式跨入了南极圈。

南极圈和北极圈的意义在于极昼极夜从这个纬度以南以北开始发生,中学地理学到的知识终于在这么多年后和现实有了联结。但是这个极圈线也是地理学家人为的创造,在实际的自然环境里极圈内外的风景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随着纬度变南,肉眼可见的冰块/冰山越来越多,肉体可感的温度越来越低,但也还是在冰点附近徘徊,并没有冷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随后我们进行了著名的极地跳水活动——极地跳水,顾名思义,就是往冰冷的南极海水里面纵身一跃,体验刺骨的寒冷,然后瞬间被捞出来。我们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积极参与了这项勇敢者的游戏。

后来听说船上150+名乘客中,有90+人都体验了这一惊险刺激的活动,其中不乏年过半百的耄耋老人,真的是非常钦佩他们的勇气。当然这种活动一定形式大过实质,南极尤其是南极圈的海水确实是冰冷,但上岸之后冲个热水澡蒸个桑拿也能很快恢复,然后又多了一项吹牛的资本哈哈哈。

南极跳水

当然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南极露营活动!30多名游客报名了露营的选项,通常情况下探险队在一个航程内都只会安排一次露营活动,但这次因为大家兴趣过于浓厚安排了两次,我们幸运地赶上了末班车——连探险队长都说在他过去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一艘船有这么多对“睡在雪地”这件事儿充满如此执念的人,更何况还是额外花重金睡雪地……

露营对天气也有极高的要求,由于南极的天气变幻莫测,从晴空万里到风雨大作可能只在转眼之间,所以探险队会根据实时的天气预报,综合考虑船的位置以及风速和风向决定是否组织露营,并寻找最合适的露营位置。我们的露营地就是探险队长撑着冲锋艇,在船周围的小岛上游荡一番之后确认下来的,也感谢这个宝地,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了与世隔绝的绝美风景。

抱着“可能吃了上顿就没下顿”的心态饱餐一顿之后,晚上九点,我们出发啦。十分钟冲锋艇航行之后,我们到达了要露宿的小岛,第一项任务就是挖坑,又名“自掘坟墓”……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南极露营是没有帐篷的,我们的全部家当就是睡袋和垫子,所以为了避风,南极露营的解决方案是给每个人一个小铲子在雪地里挖出一个至少半米深的坑位,也就是我们要睡的地方。我们齐心协力大概也就挖了一个小时左右,成功打造了双人床位。

露营挖坑小分队

这个时候已经半夜十一点,但是正处于南极的夏天接近极昼,丝毫没有天黑的迹象——事实上,整夜都完全没有黑下来过,日落和日出也就是个把小时的间隔。于是我们登高望远,终于有机会欣赏至美的风景。

坦诚地讲,作为一个靠大脑思考远多于靠心灵感受的人,我其实对自然的感知力并没有那么强,但是此景此景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是一种真正的安静,远离我们亲手构造的繁华文明,云雾缭绕着雪山,海浪拍打岸边,偶尔有几只不知名的海鸟飞过发出可爱的声音,太美了,只能感叹太美了。雪是下午刚下的粉雪,整个岛上只有我们,我们向远处hiking,回头瞭望,感受这一切。

I felt the peace from nature, as well as the inner peace within me.

负责保障我们安全的探险队员说,你可能现在还不知道,但是将来的某个时候,你会知道,这一晚改变了你的生命。没去之前我一定会觉得这话过于矫情,去了之后觉得一生能有一次这样的体验足矣。我圆满了。

Peace

在全世界风景最美的移动厕所小解完之后,可爱的宁哥已经帮我铺好了睡袋,我把厚实的防水外衣裤脱掉,穿上双层厚袜,戴上挡光的雪镜,钻进睡袋里,裹紧自己。这时候已经凌晨一点,本来想再静静感受一下自然的声音,可是听到的只有宁哥的呼噜声,他可睡得真香,我也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凌晨三点半,我被雪化成的雨水打到睡袋上的响声吵醒,便再也睡不着。大概是半夜两三点开始下雪,我也终于感受到了露营南极理应体验的寒冷体感,我摸索着撕开自己准备好的暖宝宝往腿上脚上猛贴,辗转几番之后,就到了该收拾返程的时间。

凌晨五点,冲锋艇已经到达小岛,我们跟我们自己凿的坑位说拜拜,把睡袋打包带走,不远处就能看到我们的游轮,十分钟之后,我们就从万籁俱寂之中,又回到了熟悉的环境,享受热饮热水,在所有人醒来之前,再次坠入梦乡。

Indeed a once-in-a-lifetime experience.

2023-12-17

在船上漂了10天,看过了南极洲的汪洋和冰川,踏足过第七大洲的大陆和周边岛屿,在雪地里挖坑露营,近距离观赏各种企鹅鲸鱼鸟类之后,我们终于踏上了返程的道路。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此时的我们已经经由智利落地了纽约,但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也只能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了。

在南极一共6天的行程,最后两三天由于天气原因一直在躲避风浪,游玩的机会并没有很多,探险队原先想安排的“踏冰行走”以及“举灯穿冰窟窿隧道”活动也因为冰不够厚和天气不允许而告吹。

但作为一个非常看重旅途体验“多样性”的人,回看整个旅行,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内容。看企鹅宝宝一摇一晃地“过马路”并且呼吸企鹅粑粑的臭味,沿着百年前的沉船遗迹巡游,登陆真正的南极半岛大陆举着小旗子拍照,感受几米长的鲸鱼直接从我们的冲锋艇下面钻过并且在五米的距离内跃出水面,参观上世纪40年代的英国科考站遗址,亲历乌克兰科考站物资运输……每个来南极的人看到的风景都不甚相同,却也大抵相似。

虽然糊了但可可爱爱的企鹅

英国科考站遗址

除去自然风光之外,每天吃住都在船上,社牛属性附身也认识了不少船上的工作人员和同船的伙伴。大概百分之二三十的亚洲面孔,除了两个来自泰国的医生小哥和现居美国的印度夫妇之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以年轻人为主:

北电毕业的编剧导演夫妇给我们科普了太多娱乐圈的瓜,台积电的工程师小哥一年前辞职旅行一年后加入探险队,04年的重庆大学妹子gap year来打工跟着船走南闯北吸收正能量,职场间隔年中出来感受世界的小红书博主,笃定先生娃再赚钱的新婚少女,每年履行无数边旅游边赚钱的travel agent,攒了一年年假出来玩的外企大厂夫妇。

当然还有更多的欧美群体,大致一半老年人一半年轻人,有年近七十身体倍儿棒又露营又跳水的加拿大夫妇,有和我们一起换船结下革命友谊的巴西夫妇,还有更多没有机会接触的有趣的人。

我们也有机会参观厨房和船长室,从印度裔主厨处了解15位厨师怎么每天准备两三百位乘客和工作人员的餐食, 听葡萄牙副船长讲解船上的设备系统和运行流程,比如除了抛锚一艘巨大的游轮是怎么靠动态系统定位在汪洋大海中间,雷达系统怎么工作,船尾什么时候应该挂什么旗。返程时的德雷克海峡也比来时的两天更加更加风平浪静了一点,于是我能够平静地完成这个系列。

船长室葡萄牙裔超帅副船长小哥给我们讲解什么时候应该插什么旗帜

南极日记至此结束。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构想,一年之内历经等折扣订票、换票、签证被卡、船出发即返航等等遭遇之后,南极之行终于落幕。出发的时候我们带了3面旗子,一面是国旗,一面是从朋友圈征集来的想和我们一起“精神”踏足南极的亲友团照片印成的海报,另一面是出发前我在公司和纽约街头征集来的路人想带去南极的心愿,终于我们带着所有人的祝福,来到了这片神秘的海域,登上了这片神奇的陆地。

写满了来自纽约的祝福的南极横幅

后记

两周之后,我的小红书随手一刷刷出来的还都是南极——南极的风景,南极的探险队员,南极的游客,南极的风景,南极的事故,南极的种族歧视……好神奇,前一周还在南极漂着,又过一周就已经北上来加拿大滑雪了。

复盘这次的整个行程,算是了却了我年初的一个心愿,祛了魅。虽然没有超越我的期待,但也基本符合预期,低开高走,虽有遗憾但这就是旅行尤其是南极旅行的本质,我也不断安慰自己it can be worse,要永远对自然以及探索自然的过程充满敬畏——毕竟无人之境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变化多端的天气、船的硬件、探险队员的水平和素质,一切都以安全为重,平安出发、体验归来我已经非常满足。

重新回到人类世界,数千条工作消息铺面涌来,自然固然美丽,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就连南极旅行也都是涉及太多与人、与公司、与商业规则打交道,用心灵去感受的同时,还是要时刻思考,时刻战斗。

这么多天过去了,偶尔想起陪我们露营的探险队员跟我讲的,是呀,谁知道,那一夜,这一程,会不会真的改变了一生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南极 旅行 探险 商业 人生感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