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2024年12月10日
[要 闻] 让公众享受科学的智慧和快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2024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两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理学专家卡尔·克拉泽尼基,分享了他们对科普工作的热爱与见解.两位科普"大咖"都拥有超过40年的科普经验.他们强调科普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各自在科普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包括如何将复杂科学概念简单化,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李象益和卡尔·克拉泽尼基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的获得者,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普及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包括科学家、新闻工作者、教育家和作家等.李象益在2013年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而卡尔·克拉泽尼基则在2019年获得此殊荣.

⏳两位获奖者都拥有超过40年的科普经验.李象益自1961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从事了22年的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之后转入科普领域.卡尔·克拉泽尼基自1981年开始从事科普工作,并因其贡献,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卡尔·克拉泽尼基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医药工程、医学、外科学等学位,并涉猎电子电气工程、天体物理、计算机、心理学等领域.他通过出版书籍、撰写文章、编写剧本、进行演讲和制作播客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已撰写48本书,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科普工作.

💡李象益强调科普应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致力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他认为科普工作者应注重交流,加强科普理论建设,并探索如何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为科普赋能,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

🌱李象益还强调了科普对于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加强研究高端科技科普化的路径与方法,并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他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科普事业,让公众享受科学的智慧与快乐.

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两位“卡林加奖”获得者畅谈科普心得——

◎本报记者 代小佩

    近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其中,一场特别的专题活动格外受人瞩目。

    此次活动邀请的两位演讲嘉宾都是国际知名的科普“大咖”: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以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物理学专家卡尔·克拉泽尼基。

    他们有着相同的头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

    “卡林加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2年设立,主要奖励在普及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奖励范围包括科学家、新闻工作者、教育家和作家等。2013年获得“卡林加奖”的李象益是首个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人。卡尔·克拉泽尼基在2019年高票获得“卡林加奖”。

    “卡林加奖”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见证,见证了他们对科普的热爱与贡献。

    卡尔·克拉泽尼基1981年开始做科普,至今已43年。由于他的贡献,有一颗小行星以卡尔·克拉泽尼基的名字命名。李象益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22年,后转入科普战线,至今已有40年。

    科普是什么?卡尔·克拉泽尼基在演讲中说,所有表象之下都离不开科学这块基石,而科普是基石之下的基础。

    李象益今年86岁,但仍然经常到高校、医院、中小学和社区,甚至是农村偏远地方作科普报告。科普是他热爱的事业。“科普应该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李象益说。

    演讲时,李象益掏出一款模型展示说:“它的特点是,无论如何变化,它都是一个球体。这个模型反映出一个道理,科普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如果说热爱是他们做科普的动力源泉,那么专业就是他们做好科普的底气。

    “22年的科研经验对我做科普有很大帮助,因为我要出科研成果,我要给问题提供答案。”李象益说。

    卡尔·克拉泽尼基的知识面非常广。他拿到了数学、物理、生物医药工程、医学、外科学的学位,同时涉猎了电子电气工程、天体物理、计算机、心理学等领域。卡尔·克拉泽尼基长达18年的广泛学习和积累,最终以科普的形式反馈给社会。

    做科普40多年来,卡尔·克拉泽尼基出版书籍、给报纸杂志写稿、编写剧本、做演讲和播客,截至目前已撰写48本书。面对当前错误信息泛滥的现状,卡尔·克拉泽尼基又进驻社交媒体平台做科普。

    除了热爱和专业,注重交流也是李象益做科普的一个心得:“我非常注意向世界同行学习、加强交流,重视科普理论建设,探索科普教育如何发展。”

    最近几年,李象益在思考并实践,科普如何为科技强国建设服务。

    科普服务科技强国建设,首先要让公众了解AI、大数据、5G技术、脑科学等高端科技的概念。“为此,必须加强研究高端科技科普化的路径与方法。”李象益说,在这个过程中,大数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为科普赋能。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把公众具备科学素质的标准提高到新高度。科普不仅要让公众知道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还要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这是当今科普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李象益说,“我将为热爱的科普事业不断探索,深耕中国科普事业沃土,让公众不断提高科学素质,享受科学的智慧与快乐!”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普 卡林加奖 李象益 卡尔·克拉泽尼基 科学素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