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5年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中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改变。此政策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以促进经济复苏,并在2010年转为稳健。此次调整旨在应对当前经济形势,通过充实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打好政策“组合拳”。
🎯2025年中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改变货币政策立场,标志着政策基调的重大调整,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和挑战。
🔙回顾历史,中国曾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并在2010年面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时,将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
💼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充实和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来稳定经济增长。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200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强调,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中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以来首次改变货币政策立场。 2008年11月,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快速复苏。此政策延续至2009年和2010年。2009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出当前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2010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局面。这标志着政策基调的重大调整。 “适度宽松”主要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刺激需求,而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373365516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