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2024年12月09日
保护悖论:入侵物种在原生地濒临灭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许多被人类引入新环境并对当地生态造成威胁的入侵物种,在其原生地却濒临灭绝。这项研究首次量化了这一“保护悖论”涉及的物种数量,发现全球230种非本地哺乳动物中,有36种在其原生地受到威胁。研究指出,这些非本地种群对于物种的存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原生地面临高威胁压力的情况下,将非本地种群纳入考虑可能会降低某些濒危物种的全球灭绝风险。

🌍全球化导致许多动植物被引入新地区,这些入侵物种通常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例如竞争排挤本地物种或传播疾病。

😥然而,部分非本地物种在其原生地却面临灭绝威胁,这就引发了一个“保护悖论”:在原生地濒危的非本地物种是应该优先保护,还是因为其在新环境中的破坏性而需要被控制?

📊该研究首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全球230种非本地哺乳动物中,有36种在其原生地受威胁,因此适用于“保护悖论”。

📉研究表明,如果将非本地种群纳入考虑,某些濒危物种的全球灭绝风险将会下降,这突显了非本地种群对于濒危物种存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原生地面临高威胁压力的情况下。

人类引入的非本地物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它们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全球60%的物种灭绝。然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意大利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被人类引入其他地区的入侵物种在其原生地区已经濒临灭绝。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保护通讯》(Conservation Letters)杂志上。

野兔在其原产地欧洲已濒临灭绝。 在世界其他地区,如澳大利亚,该物种已被引入并拥有大量种群。

全球化促使许多动植物被引入新的地区。这些入侵物种通常通过竞争挤占本地物种或传播新型疾病,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然而,部分非本地物种在原生地正面临灭绝威胁。这就引发了一个“保护悖论”——在原生地濒危的非本地物种是应该优先保护,还是因为其在新环境中的破坏性而需要被控制?迄今为止,对于这一悖论涉及的物种数量尚未明确。该研究首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向答案更近了一步。

目前,人类已将230种非本地哺乳动物引入世界各地,并成功使它们在新环境中定居。研究发现,其中36种非本地哺乳动物在其原生地受威胁,因此适用于“保护悖论”。

在评估全球物种灭绝风险时,非本地定居的物种通常未被纳入考虑。然而,该研究表明,如果考虑非本地种群,某些濒危物种的全球灭绝风险将会下降。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结果突显了非本地种群对于濒危物种存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原生地面临高威胁压力的情况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保护悖论 入侵物种 濒危物种 生物多样性 全球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