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2024年12月09日
[区 域] 以“四个聚焦”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统筹谋划,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发力,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部署在校(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36项重点任务,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研究。在生态保护、智慧管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智能管理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生态保护,学校在耐盐种质资源库建设、盐渍地土壤生态恢复方面取得进展,筛选出适应黄河三角洲的耐盐植物,并进行重度盐碱地土壤改良。同时,深入研究典型污染物,创建重金属和持久性污染物转化模型,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在智慧管理方面,学校牵头成立黄河流域算网联盟,布局“沿黄算力网络”,打造“沿黄大数据中心”,共建“算网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黄河流域算网生态,并积极推进黄河流域“数据立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孪生黄河”建设。

📚学校还注重黄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制定相关实施意见,推动黄河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组织撰写专著,深化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并联合相关高校打造“1+10+N”黄河文化课程体系。

🌱开设“解码绿色低碳,共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系列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积极开展黄河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类调研成果大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黄河文化艺术节”,持续推动黄河文化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区域创新大家谈】

◎吴衍涛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统筹谋划,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发力,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部署在校(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规划纲要,出台政策完善工作机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是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我校(院)根据规划纲要精神,发挥科教融汇优势,制定出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36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我校(院)还设立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在黄河流域开展前沿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应用示范和成果转移转化等,为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保障。

    聚焦生态黄河,服务黄河绿色低碳发展。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又是中国重要的水利资源宝库。我校(院)围绕黄河生态保护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产出有价值的成果。在耐盐种质资源库建设及盐渍地土壤的生态恢复方面,我校(院)筛选出适应黄河三角洲不同盐碱土壤的耐盐植物10余种,并在河口进行重度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工作,积累了重度盐碱土壤改良的经验。针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特点,我校(院)还深入推进典型污染物形态赋存、迁移转化、溯源、排放清单研究,创建典型重金属和持久性污染物转化模型,为推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此外,我校(院)开设“解码绿色低碳,共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系列课程,系统讲授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碳排放、碳核算、碳市场等专业知识,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聚焦智慧黄河,提升流域智能管理水平。建设智慧黄河是实现黄河流域智能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我校(院)充分发挥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的科研平台和人才集聚优势,牵头成立黄河流域算网联盟,布局“沿黄算力网络”,打造“沿黄大数据中心”,共建“算网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黄河流域算网生态,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进一步夯实智慧黄河的基础,我校(院)积极推进黄河流域“数据立方”基础设施建设,在遥感、海洋、气象、水利、国土等基础数据领域,建立可覆盖黄河流域的多维专业数据共享平台,为空气质量预报和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我校(院)还开展“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构建“黄河—大气—陆地—海洋—碳与污染物”一体化数字模拟仿真系统,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的水文建模仿真和海洋与大气模拟,提高了生态环境的感知力和预测预警能力。

    聚焦文化黄河,推动黄河文化走进校园。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校(院)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黄河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全面推动黄河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为深化对黄河文化的研究阐释,我校(院)组织撰写专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的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从文化“两创”的视角,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系统阐明了黄河文化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推动将黄河文化蕴涵的哲学思维、价值要素和精神追求融入立德树人各领域、全过程。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校(院)联合黄河流域相关高校,共同打造“1+10+N”黄河文化课程体系,即1门思政课、10门通选课、N门课程思政专业课,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黄河文化课程矩阵。

    此外,我校(院)还积极开展黄河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举办“黄河文化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类调研成果大赛,开展“沿着黄河遇见海、万名学子访千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黄河文化艺术节”,持续推动黄河文化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作者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黄河战略 生态保护 智慧管理 文化传承 科教融汇
相关文章